13歲可以學什麽樂器(13歲的孩子學一門樂器學什麽好?

董乐器 2022-02-21 04:47:52

學古筝吧13歲可以學什麽樂器,比較有氣質。揚琴不太好上手。

民樂裏最好學的是古筝、笛子、箫、葫蘆絲、二胡。古筝最容易上手,一個月就能彈曲子了,叁四年就能通過十級了,適合作爲業余愛好。笛子和二胡也比較容易上手,優點是容易攜帶,而且便宜,現在學的人也比較多。如果音准概念不好就不要學二胡,需要自己控制音高。不要學琵琶、小提琴等需要童子功的樂器,基本功要練好幾年,很難達到自娛自樂的水平,一般不建議作爲業余愛好。西洋樂裏學吉他和口琴也行。

如果孩子有非常喜歡的樂器,不妨順著他的心思來。我小時候就是不肯學鋼琴,父母讓我學了想學的樂器,我一直很感激。不過如果他和家人都拿不定主意,我覺得鋼琴是不錯的選擇。通常學別的樂器的人都會大了以後說,哎呀要是以前學了點鋼琴就好了!學鋼琴的同學呢,也許抱怨這不是自己最喜歡的樂器,但是他們的音樂素養,就是鋼琴給他們最好的財富,學鋼琴的人音准,節奏,對音樂走向的判斷,綜合能力是較強的,就算以後想學別的樂器也快。

收集貝多芬、霍金、張海迪主要事迹

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親均供職于科隆選帝侯.酗酒之父強逼他長時間地練習鍵盤樂器,望子成爲莫紮特式的神童.十一歲辍學.十叁歲任宮廷樂隊(指揮爲內費)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十八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1790年,海頓在從維也納至倫敦的途中,宴邀貝多芬及其他宮廷音樂家.事後貝多芬獲准于1792年去維也納從海頓學習,此後終生定居維也納.在此之前,貝多芬曾去維也納從莫紮特學習,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隨海頓學習的時間亦不長,且師生不能合作,後貝多芬師從阿爾布雷希茨貝格、薩列裏、申克.1795年于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op.9.他雖與許多貴族,如華爾斯坦伯爵、魯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並樂意接受個人的援助,但他反對18世紀把音樂家束縛于一個雇主手中的庇護人制度.作爲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紮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系備受痛苦.重聽日益加劇,1802年,當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時,寫了哀感動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打算自殺;奇怪的是這正是他創作最明朗的交響作品《D大調第二交響曲》之時.隨後幾年中,他對自己沒有希望成爲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創作.他同疾苦的鬥爭,反映在《英雄交響曲》(1804)(到那時爲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強的交響曲)中.

他沒有結過婚(雖然他不斷地與一些富有的女生相愛),孤獨感日益加重,作爲他的無能的侄子卡爾的監護人,爲孩子操心並沒有使他的脾氣好轉.他舉止極其粗暴,與出版商之間的關系趨于劍拔弩張.到1819年,他完全失聰.在一生的最後階段,他創作了一些最偉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後五首弦樂四重奏,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第九交響曲和《莊嚴彌撒曲》.在這些作品中他超脫個人生活的痛苦而進入藝術的未來境界.雖然它們對于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在當時這些作品卻並不被人理解.第九交響曲是瓦格納的靈感的主要來源之一;弦樂四重奏影響了巴托克;邁克爾・蒂皮特宣稱他得益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殺未遂後,貝多芬的健康日益嚴重惡化.翌年臥床不起,倫敦愛樂樂團彙來一百鎊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寫作第十交響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進展; 醫生診斷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腫病.

貝多芬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滿意爲止.他對當時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現在《愛格蒙特》、《菲岱裏奧》及《第九交響曲》等作品中;法國大革命前不可設想一位作曲家會有這樣的人生觀.就這方面而言,貝多芬是第一位偉大的"主觀"作曲家:寫于1800年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標志著一個新世紀的黎明,顯示出與古典時期的客觀性截然不同的音樂態度.所作唯一歌劇《菲岱裏奧》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爲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劇作曲家(總的說來,他拒絕爲維也納每年寫一部歌劇的邀請,是明智的),但他創作了歌劇的最大傑作之一.《菲岱裏奧》提出了貝多芬最珍視的種種信念.一位忠貞而有膽識的妻子從西班牙壓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處死;這一題材由于在德國歌唱劇的樸素背景上展開,更爲激動人心.《菲岱裏奧》與《魔笛》(據說這是貝多芬唯一真正欣賞的歌劇)一起成爲德國歌劇劇目的基石,但其主題的普遍性超越了音樂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裏奧》增被公認爲是愛情與自由的象征.

貝多芬的許多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如《熱情奏鳴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對現狀的不滿足.他反對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樸.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對人聲和樂器毫不憐惜,如弦樂四重奏《天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和《莊嚴彌撒曲》.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某些慢樂章有德國人稱之爲真摯親切的靜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這類音樂的最佳範例也許是《第九交響曲》和《A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2中的慢樂章,後者是貝多芬的最偉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頌歌,是在大病初愈後寫成的.

資料:/question/5858258.html?si=1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智慧的大腦誕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于常人―――這多半是因爲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于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不過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鎮上的確顯得與衆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從事熱帶病研究的醫學家,母親則從事過許多職業。小鎮的居民經常會驚異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駕駛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穿過街道奔向郊外――汽車在當時尚未進入英國市民家庭。然而這輛古怪的車子卻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動的天地。

霍金熱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麽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叁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髒、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現實取代了愛情的浪漫,他和簡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來自直覺的啓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于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麽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爲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暢銷書之王:《時間簡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高達25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創下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紀錄。在這本書裏,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等。

在《時間簡史》一書的開頭,霍金指出:“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于是我決定不寫什麽方程。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一個方程,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舉不致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現在看來,霍金完全是多慮了。

資料:/question/1539154.html?si=4

張海迪

張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裏給村裏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爲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爲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爲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1992 年中國作協莊重文學獎;

1994 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 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 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 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 年全國第叁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 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 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了列爲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 年 12 月《絕頂》獲全國第叁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

2003 年 10 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 年 12 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 年 12 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 年 12 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裏的殘疾人問題》。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爲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爲下鄉的村裏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爲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爲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叁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曆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爲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台評爲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後被授于各種榮譽稱號:

1981 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 年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2 年獲聊城地區“叁八紅旗手”稱號;

1983 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3 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83 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 年山東省婦聯授予“叁八紅旗手”稱號;

1983 年全國婦聯授予“叁八紅旗手”稱號;

1989 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 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991 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範”稱號;

1992 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帼建功標兵”稱號,並再次授予“叁八紅旗手”稱號;

1995 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 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 年被日本 NHK 評爲“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2000 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01 年被新華社《環球》雜志評爲“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世紀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先後爲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衆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資料:/question/13697465.html?si=5

霍金:輪椅上的勇士喬伊供圖/中國圖片庫 近日,中國迎來了霍金。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智慧的大腦誕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于常人―――這多半是因爲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于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不過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鎮上的確顯得與衆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從事熱帶病研究的醫學家,母親則從事過許多職業。小鎮的居民經常會驚異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駕駛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穿過街道奔向郊外――汽車在當時尚未進入英國市民家庭。然而這輛古怪的車子卻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動的天地。 霍金熱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麽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叁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髒、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一個女子出現了 她叫簡・瓦爾德。 1962年的夏天,簡通過朋友,認識了走路笨拙、腳步踉跄的霍金,後來又發生了幾次偶遇。于是,他們碰到了愛情。 但是,他們的愛情卻多了一絲苦澀。霍金對自己的病感到無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他們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個第叁者―――死神。 然而,愛情的力量卻無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簡和霍金結了婚。 多年之後,簡在自己的回憶錄《音樂移動群星》中寫道:“我非常愛他,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結婚,我願意爲他做飯、洗衣、購物和收拾家務,放棄我自己以前的遠大志向。” 與簡的訂婚使霍金的生活發生了真正的變化。爲了結婚,他需要一份工作,爲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個博士學位。因此,他開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驚訝的是,他發現自己很喜歡研究。愛情有了圓滿的結局。然而,輪椅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現實取代了愛情的浪漫,他和簡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來自直覺的啓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于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麽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爲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暢銷書之王:《時間簡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高達25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創下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紀錄。在這本書裏,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等。 在《時間簡史》一書的開頭,霍金指出:“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于是我決定不寫什麽方程。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一個方程,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舉不致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現在看來,霍金完全是多慮了。

上一篇:專業樂器培訓(20歲的人適合學什麽樂器 ??
下一篇:廈門學樂器(廈門學樂器成人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