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董乐器 2021-07-27 10:31:16

几根简单的竹管,却能奏出大自然最悦耳悠扬的声音,可称得上是“丝竹空灵”,这就是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的魅力。不信?来看吧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昂格隆是什么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昂格隆是一种竹制的乐器体鸣乐器,演奏方式是通过振动乐器带来竹管之间的撞击而发出声音。昂格隆属于体鸣乐器,即原材料本身能发声的乐器。普遍认为昂格隆是起源于西爪哇,不过现在已经是整个印尼的民族乐器,甚至在201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昂格隆的来源

关于昂格隆(angklung)一词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巽他语angkleung-angkleungan,原本是用来描述表演者在演奏这种乐器时摇晃身体的姿势。也有人认为angklung一词来源于klung,也就是模仿乐器的声音(演奏时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angklung一词来源于巴厘语的angka和lung两个词,前者表示“音调”,后者表示“停顿”,也就是说不完整的音调。

昂格隆的发展史

据说昂格隆早在印度文化进入印尼群岛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根据荷兰人种音乐学家查阿普·昆斯特的《爪哇音乐》一书的记载,除了西爪哇,南苏门答腊(如楠榜省)和加里曼丹也有昂格隆,除此之外,中爪哇和东爪哇人民当时也都已经了解这种乐器。

印度文化传入之后,在巽他王朝时期(公元932-1579年),昂格隆成为各种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尤其是与耕种有关的宗教仪式,特别是水稻。在巽他王朝,演奏昂格隆成为敬奉斯里女神(稻谷女神)的一种形式,向她祈求丰年和国泰民安。当时昂格隆不仅仅是用来敬奉神仙,也在战场中用来鼓舞士气,比如后来在巽他赞歌中常常讲述的布拔之战(14世纪巽他王国和麻若巴歇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1938年,来自万隆的一位叫做达恩·苏提格纳的老师给昂格隆引进了全音阶,不同于传统的只有一种音阶,正是这种改革让昂格隆能够跟其他的西方乐器一同演奏,甚至可以管弦乐队的形式亮相了。此后昂格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且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在达恩·苏提格纳之后,他的一名学生乌卓·阿拉格纳继续昂格隆的推广工作,在万隆成立了昂格隆乐坊。

这个名为Saung Angklung Udjo的昂格隆乐坊现在非常出名,也成为去万隆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一场原汁原味的视听觉盛宴,还有老师手把手教你如何演奏,亲身体会这种乐器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板凳是乐器?有多少人知道这种乐器呢?

视频加载中...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板凳,苗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仁、兴义、贞丰、雷山、黄平等地。历史久远,据传早在苗族先民迁徙贵州之时,由于穿行深山老林之间,为鼓舞士气、驱除野兽,人们就以击板凳为号,声震山林。此后,板凳既是苗族村寨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又成了苗族节日舞蹈的舞具。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板凳多采用坚硬木料制作,凳面一般长22厘米~30厘米、宽12厘米~15厘米,凳腿式样有多种,凳高20厘米左右。凳腿间有一横木,可用手握执,两个为一副。演奏时,左右手各执一凳,互相碰击而发音,音色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多用于节日、喜庆等场合的民间舞蹈板凳舞、板凳铜鼓舞伴奏。每逢正月初三到十三,是兴仁等地一年一度的“跳月节”,各家男女老少都携带家用的板凳汇集于广场上,共同跳起板凳舞。舞场上先备酒数瓮,选一聪颖少女司酒,青年男女数十人双手持板凳跳舞,用板凳击节合舞步为酒令,凡错击或错步者就要罚酒。在苗家还有这样的风俗,男孩满月时要吃满月酒,也要跳板凳舞助兴。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体鸣乐器:用竹管奏出大自然最悦耳的声音——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天空突然像着了火一样,干旱炎热,百花调谢,五谷不生。原来,清水江的龙太子被望坡老人杀死了,浮在水面,故引起气候反常。于是,人们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别把十二个蛋、十二支香、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龙王前,烧香烧纸,向天神、龙王赔罪,请求给予风调雨顺。但是,整整求了九九八十一天,天神、龙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人们只好成群结对的去到处呼喊,连呼喊了一个月,天上的姜央听到了呼喊声,连忙求见雷公,请求雷公开恩降雨。雷公不但不理,反把姜央骂了一顿。为了解除百姓苦难,姜央想来想去,砍来竹子做成芦笙,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雷公听到芦笙曲,十分高兴,禁不住拿起两根小板凳,“啪啪”地敲响起来,并且不停地欢跳。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动了天神、龙王,于是给人类降下雨来。人们兴高采烈,也拿板凳跟着雷公跳起舞来。从此以后,板凳舞就在施秉一带的高坡苗族中间流传下来了。

板凳舞内容健康,易懂易学,四季可跳。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跳板凳舞的苗族妇女,上穿无扣紫色大襟,下着紫色百褶裙。施秉苗族板凳舞,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亲戚好友拜年访客,饮酒之余,微醉之际,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兴。舞蹈属纯娱乐性,场面壮观,动作大方,节奏热烈,可称为苗族的狂欢舞。

还有一种板凳舞,在老人过世之后才能跳。男女用板凳相击发声,跳起欢快的舞。这种舞更为热烈,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朴实、粗犷的性格特点。舞姿既欢快而又诙谐。板凳舞跳到高潮时,有些妇女会相互拥抱,踩着点子,有些则手拿木棍、竹把等物,做出骑马、跳芦笙甚或作爱等姿态。有些妇女还两手高提百摺裙角,向左右的男子煽来煽去,给舞者增添热闹气氛。客人不注意,还被主人在脸上打上紫色“印印”(称“花猫”)。打得越多,则说明主人对客人的情意越深。客人的颈上还往往被主人挂上一串串洁白的玉米花,其景其情,妙趣横生,把整个跳舞场面推向高潮。

上一篇:良宵小提琴:《赛马》曲谱的后半部分用小提琴该怎么演奏?
下一篇:柳琴独奏:柳琴有人了解吗?柳琴是怎么演奏的?难学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