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樂器(阿昌族樂器有哪些)

小乐 2021-10-18 11:12:57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么。 點擊進入>>>

  阿昌族樂器(阿昌族樂器有哪些)

  云南阿昌稻米香,白象平安祝吉祥

  阿昌族概況: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隴川縣戶撒和梁河縣九保、疐宋三個阿昌族鄉。潞西縣江東鄉高埂田和盈江、瑞麗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的漕澗、舊州等地,保山地區騰沖縣和龍陵縣也有部分居住。

  阿昌族是云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漢文史籍中有很多對阿昌族不同時期不同稱謂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統稱為阿昌族。阿昌族語言屬漢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無本民族文字,絕大多數阿昌族人都通漢語、傣語或景頗語,一般都使用漢文或傣文。他們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種語言。這大概是阿昌族在歷史上善于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斷向別的民族學習的緣故。

  阿昌族信鬼靈,崇拜祖先,有些地方的阿昌族和傣族一樣信奉小乘佛教。阿昌族的“活袍”即念“經”的人,“活袍”誦經,大多是兩個人。一個作領頭,一個是跟隨,不同的“活袍”念誦的口頭“唱本”是有差別的。“活袍”在阿昌族內往往受到群眾的稱贊和尊敬。

  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男子服飾受附近傣族和漢族影響,穿藍黑色或白色對襟上衣,下著黑長褲,未婚男子打白布包頭,已婚改為青布包頭,青壯年留四五十厘米長的包頭布在腦后或在包頭上插花,喜佩"阿昌刀"。已婚女子一般穿中長而袖窄的對襟衣和及膝筒裙,以黑布裹綁腿,雙袖肘部鑲飾白布條,用黑或藍布包頭。未婚女子穿褲不穿裙,梳發辮盤于頭頂,用三指寬布圍在辮子里圈。女子喜歡在包頭上插花,多在頸上戴三四圈銀項圈,扣上長掛銀鏈,腰間系銀鏈,頭、手、腕上戴銀泡花鐲,耳戴銀耳環。

  阿昌族飲食: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來源于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后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后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

  阿昌族工藝:

  阿昌族手工業發達,尤其擅長刀具的鍛打制造,著名的“阿昌刀”(即“戶撒刀”)。阿昌族有個特點,就是鐵匠多,以打鐵最出名。他們善于打制有各種刀具,戶撒一帶打制的長刀稱做“戶撒刀”。并形成了專門打制某一種刀具的專業村寨。如曼膽寨長于打掛刀,來福寨多打大刀、砍刀,雷曼寨以鋸齒鐮刀出名。他們打制的刀具,除營銷于附近的民族地區外,還遠銷到西藏、青海、云南省中甸等藏族地區,以及我國鄰邦緬甸。制鐵手工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木匠、石匠、銀匠、釀酒、紡織、縫紉,印染等行業的發展,所以阿昌族聚居區成了遠近聞名的手工業之鄉、鐵匠之鄉。為什么阿昌族打鐵技術如此高明呢?這還得從歷史上說起。

  阿昌族的先民原來住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在先秦時期逐漸向南遷移。公元2世紀左右遷到了怒江流域,在這里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以后部分阿昌族又向南遷徙,最后來到德宏地區定居下來。到了明朝時,明朝政府向這里派兵駐屯。派到戶撒、臘撒的軍隊中有部分是專門制作兵器的匠人,他們具有較高的鍛造技術。他們把內地先進的打鐵技術傳到了這里。阿昌族向他們學習,并發展了他們的冶鑄和鍛造技術,世代相傳,技藝不斷提高。

  阿昌族的主要宗教節日有進洼(關門節)、出洼(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每年農歷正月初四“窩樂節”是傳統民族節日。會街活動中,一項主要的節日是耍白象。以迎接阿昌族人最信奉的“個打馬”菩薩的靈魂回到人間。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同胞慶祝“嘗新節”活動,祭祖賜福。

  阿昌族的樂器主要有葫蘆簫、三月簫、銅口弦、三弦、象腳鼓、鑼等。

  阿昌族標志:

  阿昌族視青龍、白象為吉祥、幸福的象征。所以阿昌族以白象為民族的標志性圖案。阿昌人在會街前,要扎好青龍、白象。會街這天,當天空霞光初露,小伙子們便身背戶撒長刀,挎著象腳鼓,姑娘們身著嬌艷的民族服裝,在各色彩旗的引導下,在鼓樂和鞭炮聲中簇擁著披紅掛綠的青龍、白象進入會街節廣場。當主持節日的長者宣布節日開始,頓時,鼓聲、铓鑼聲、鈸聲交織成一片。青龍、白象也活躍起來,青龍時而搖頭,時而擺尾,時而張嘴歡笑。白象時而甩動長長的鼻子,時而前進,時而后退,接著滑步、下跪、后仰、前傾,笨拙的憨態引起人們一陣陣哄笑。此時,姑娘、小伙子們也圍著青龍、白象翩翩起舞。他們雙腳跳躍挪動,身體象波浪般起伏著,邊跳邊蹲。此時的會場,鼓樂齊鳴,龍騰、象動、人歡笑,成了歡樂的海洋。

  文章來源及最終解釋權:中郵集藏(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轉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阿昌”,共找到8,600

  個相關網頁.

上一篇:唐山樂器培訓(唐山樂器培訓班那家好)
下一篇:考研需要多少費用(考研需要交費用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