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摔尾巴骨多久能好(20-21雪季·滑雪的瘾)

騰易導航 2022-12-16 12:22:18

  立冬,上午阳光的室内很热,暖气悄悄来了,崇礼的雪场正式开始营业,某些灵魂开始活跃起来,社交平台一片白,在都市里扮演了三季的各类角色,此刻都套上装备,扮成看不出来谁是谁的样子。

  北方户外的冬天总被描述得萧瑟,但自从开始滑雪后,装备齐了,运动起来,心就热了。这是一项激发肾上腺素的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和愉悦感让人保持兴奋,语言交流也变得丰富。 奥运会期间,各国选拔出的运动员经过长期训练就为了这些天,一群肾上腺素保持在高度水平的人聚在一起时,空气中是什么状态呢。

  经过一个节点后,说这是一项会成瘾的运动一点也不为过,我从一个一直没有什么梦想的人,那一阵竟然冒出想当滑雪运动员的冲动,说白了,如果条件允许,真的想满世界到处滑。

  (醒醒)

  从起步后过了节点开始到中级是一个提升较快的周期,有种狂热程度,老是想要滑,再往上就进入新的平台期,单板的刻滑、平地花样、高速平花、道具;双板的速降、猫跳坡、跳台。岔路口之后的方向都带有危险的性质,有重要事情做的人就会开始考虑养生滑。

  秋裤

  自从爱上滑雪,不用提醒也会主动穿上秋裤,冻坏膝盖在雪道上嘎吱响就不好了。随着外出运动增加,发现运动系的穿搭可以很亲民。 虽说都是冬天,0度左右的北京城与零下20度的滑雪小镇,秋裤和内搭毛衣的厚度也是不同的。

  冬季旅行风格

  滑雪行头也是挺讲究,双板紧衬修身、上衣短,单板就很街头,滑板冲浪品牌也会有滑雪服。日系有明显动物纹设计的雪服品牌,常见的有追求穿黑白灰看起来比较像高手的说法,也有偏好穿荧光色的,不容易滑丢失。

  滑雪服和冬天雪山上保暖的装扮,在北海道·欧洲·和崇礼各有风格。去北海道的机场会偶遇一身浅色系的女生,厚羊毛外套,毛线长裙,白色雪地靴,北海道降雪量大,粉雪柔软,旅行时穿着温柔的毛线感,再打一把透明伞。

  阿尔卑斯山顶达到3300米海拔的高山滑雪,在欧洲可以看到简约的运动羽绒服和毛线帽,超规行李托运口随着履带缓缓移出的板包,随处体现着不同特色的冬季旅行品味。

  雪场造型

  申请冬奥会成功的滑雪小镇—崇礼,有着摔了尾巴骨会很疼的雪道,有时垫毛绒护臀也要和雪服浑然一体·统一色系。雪服选黑白灰准没错,(粉护臀)这一定是个内心丰富的程序员。

  在全副装备看不见脸的雪上世界,“装备就是第一张脸。”有人对初始状态下风格混乱的我说。

  护脸

  山风很大又很冷的时候,弄了条毛巾材质的护脸被评价像鲶鱼。 原来护脸戴个薄的透气的,外壳用雪服捂着就好,反正钻风的地方要贴防冻贴,无论厚薄护脸,天冷都会和呼吸一起冻成冰,薄的比较透气,冻上还比较容易化。

  防冻贴

  风大时防止雪镜和面罩间的缝隙透风吹花脸,在鼻梁和脸颊贴上防风贴。

  毛线帽

  头盔里带薄的毛线帽或发带,可以防止风吹脑门疼。如果选头盔和雪镜无缝衔接的款式,天气热时就不用带毛线帽,涂了眉毛雨衣也不至于被帽子卡掉一块。

  从很花的一路走来,经历过每个零配件的风格统一,也算是被改造的过程了,找到以实用为基础的规律后,开始尝试寻找风格。

  卫衣·秋衣· 背带裤

  降雪时,雪山上气候多变,一刮大风,比较高的山上雪场就不开了,很冷的天气穿厚雪服、套抓绒卫衣是没错的,单板坐在地上的场景很多,背带裤也能完全防止进雪。

  中午吃饭时,脱下厚雪服外套,里面的卫衣也分“这很户外”、“这很街头”两种,这时的卫衣或毛衣,起着保暖和继续保持造型的作用。

  内层贴身的是一身薄薄的秋衣·秋裤,从运动角度叫做速干衣,有吸汗的作用,保持皮肤表面的干燥,遇风时不会感到湿冷,防止感冒。

  - - - - ——————————- - - - - 穿装备- - - - - - - - - - - - - - -

  穿护具

  穿雪具时而会觉得麻烦,习惯了也可以穿的很快,出发雪场前在空间足够的,熟悉的房间里穿好护具(护膝和护臀),雪服和好走路的鞋,在现场换上雪鞋就可以了。滑进滑出的酒店更方便,雪板就存在一层。

  穿鞋 (临进雪场前)

  确保旋钮和带子都是松开的情况下,把脚用力蹬进雪鞋。

  雪裤内层塞进雪鞋里,外层套在鞋外,雪鞋前端兜住脚尖是稳固的,而不是跨在脚面上。扣好内层鞋舌,扯紧绳子,紧侧面的金属丝旋钮,外层全部绑好,绑带的鞋非常练手劲。

  穿鞋的感觉是站起来别勒着脚疼,每个环节都穿紧,是为了用膝盖下压时,迎面骨与鞋是一体的。

  现在很多雪鞋从鞋面到鞋帮都是铁丝的,比较方便,一紧旋钮就可以了。

  用铁丝勒住外壳的高帮雪鞋,固定住了踝关节,保护它不被扭伤。

  雪鞋穿太松,很明显能感到脚腕在雪鞋里晃荡,向前跪或向后坐,压前刃的时候,压的是鞋舌,板子都不会跟着翘起来。无法利用重心,换刃容易用后脚拖板,脚底下就拧麻花了。

  雪鞋穿太紧,滑一会前脚背就会觉得压迫,血液不流通,要停下来调整。

  手套

  手套的皮筋套在手腕上,防止掉下来,经常玩手机要防止冻手,里面可以套一层运动超市卖的触屏薄手套。

  雪镜

  晴日的雪道像反光板一样把阳光照在脸上,照片拍出来清晰通透,滑行时需要防晒UV镜片对视线保护。镜片过滤视野的颜色,像加了滤镜。

  把雪镜带套在头盔后面的扣上,防止与头盔脱离。

  晚上夜雪或阴天时,就可以换夜视镜片了,摩托防风镜也可以,保证风感,温度和视线的舒适。

  电动车防风镜也很实用,只是我戴着好像不太好看…

  耳机

  选好运动耳机中的音乐,节奏可以帮助快速进入一个舒适的滑行状态。 如果把穿线的蓝牙耳机穿在秋衣的标签上,我那个颜色好看的耳机就不会滑丢了吧,我想,这个位置的线颜色还是亮一点好看。

  滑行状态稳定时,戴无线耳塞也不至于摔没。

  #####

  无线耳塞据说也可以配一组线,丢一只耳机剩下另一只和线的状况怎样才会发生,尚且需要技术测试。用毛线帽罩住无线耳塞,滑行状态稳定的状况下确实还没掉:D

  也有与薄毛线帽合体的耳机,音质和美观程度还未考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顶

  到了山顶,一般是比较陡的黑道,能下来就行,主要是看个风景。

  穿板

  把后刃往回磕几下砸出一个缝,卡在雪道上,可以站在板上穿雪鞋,站不住就坐着穿。

  固定器的第一个盘带套在雪鞋脚尖前端,而不是跨在脚面上,这是为了压前后刃时鞋子更跟板,雪鞋不前后移动。

  用手抓住前刃的同时起身,

  学单板最耗体力的是无数次摔倒再站起来还没教练拉你一把。

  扣紧后站起来活动活动再紧紧,轻微压膝盖,确认板跟着鞋,鞋跟着脚。

  冲雪道之前放点音乐,舒缓下心情。

  大小弯道

  黑道太陡了,能下来就行。

  蓝道的坡度比较适合练习立刃,走刃速度快,后方有人时,尽量避开雪道中间,在雪道一侧换刃滑行,相对安全。

  除了避免撞人,也要小心被追尾,即使临近山下雪道中间也是事故高发地。

  绿道平缓的坡度更容易实现正确姿势,顶胯前倾,膝盖弯曲压前刃,笔直地向后靠,用后仰的力量压在后刃上。

  大平地上,适合站直一点,轻微向前顶胯和后躺,身体倚着刃走,像花滑选手那样,姿态优雅地靠在刃上划大弯,做连续弧线,想再快就降重心。

  直直地放平板滑行下去不换刃,地上就是磕磕巴巴的折线,容易拧板,地上有冰或包时,不利于灵活控制速度,也影响他人安全。

  其实压刃的方法以及“别弯腰向后撅。”这种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有必要随时回看视频,对比雪道上其他优美的站姿,纠正一下,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姿态。

  脱离缆车

  除了吊厢缆车是抱着板子上,露天缆车是一只脚踩板站在上车线上,等车来,右脚穿板坐两个挨着的座位的左边比较顺。缆车来时后手扶一下座椅,坐上去抬脚,等大家都放好脚再落杆,把自己的脚板踏在铁杠上。这个空档你会发现选对座位,迅速放脚,全程不拧麻花的重要性。

  没踩到踏板也没关系,就是全程吊着雪板这只脚有点酸,记着:把另一只脚垫在雪板下面,嘿嘿。

  下缆车很容易慌,看到缆车尽头的网就抬杆,看到地时往前坐到座椅边缘,用踏板的脚落地后,站在板上,甚至可以推一下缆车冲出去,马上让重心,臀和手脱离缆车往前跑,只要冲在缆车前面,就不会被它怼到。

  有的人已经各种地貌·山头雪场都到此一滑了,还是会扑在缆车尽头,比如我。其实大山吊厢更多,没机会练这个。对露天座椅慌了几个雪季总结下来:还是主动给出重心,完全脱离,主动带板跑。

  如果脚一边往前挪,身体部位还在缆车上,就会被缆车带节奏。

  缆车的样子,到跟前才知道,北海道有给恐高患者准备的单人挂钩缆车练胆量,阿尔卑斯有城镇通往雪山的站立篮筐式缆车,可能是二世谷山高坡陡风大的白马村,有那种缆车下来时地上是个下坡,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吹雪板

  用气枪把雪板上的残雪吹干,放回雪具大厅,剩余的冰雪融化了用布擦干再装进板包,板子边缘不容易生锈。 把固定器扣上,板装进包后再分别装雪鞋·头盔。

  都收拾好了,我总是忘记退雪卡。

  脱鞋

  脱鞋的时候先松最外侧金属丝,忘了这里的话,会以为把脚滑肿了,怎么也脱不下来。 即使侥幸脱下来,如果下次穿鞋忘了这个旋钮是没有松开的,憋红了脸也穿不上。

  掉手机

  总爱拿出手机拍照的人也会丢手机,我也有过滑了一会发现口袋忘记合上拉链的状况,在缆车座位上可以看到手机,和挨个缆车找手机的人,兜要深,“系在腰间的手机绳。”曾不止一次这样想,掉手机的往往是老司机。

  手机如果真掉了,正巧它绑了查找手机的id账号,并在“位置”这一栏开启了同步,可以在另一台同品牌的手机登陆账号,查看它的实时位置,如果被人捡起来,可以看到它离开你,依然在这个雪山上移动。

  运动效果

  这是一项头往哪里看,肩向哪里转,板子就往哪走的运动,眼睛要看前方远处的景色,感受腰部顶胯和后躺,交替重心走刃的滑行体验,目光放在远处,比看近处的地面实用很多。

  这和某项运动一样,姿势好看了,动作就对了,要感受用到腰部的力量。虽然滑行几十公里消耗几百大卡也不会出汗,但玩公园呲道具、做平花动作,跳完就出一身汗,在一个动作上积累的时间多了,越容易找到那个巧劲。

  练平花除了可以在缓行道上表达身体语言,回到家还能发现肚子上许久不见的核心出现了。滑雪是一项练全身的运动,每天结束要及时做一下全身拉伸,哪里偷懒第二天哪里疼,有时是脖子不好扭了,有时胳膊抬不起来了,有时腿不能抻了,感受到腰的存在时,就是姿势往正确的方向靠近了。

  这是某些运动让人觉得麻烦的地方,身体一旦适应了每一个环节的舒适度,就能够得到更好的运动体验,然后追求技巧,开始上瘾了,随着技巧的递进,这种运动让人发现了自己身体不曾做到的部分,也带着这具体魄去融入更多,更狂野的风景自然。

  地图

  看到地图在手里复制一份,滑着滑着就明白了,找人的时候总得报位置。

  晴天造型

  大晴天日晒充足,真的很热,把厚的滑雪外壳放一边,运动帽衫或防风材质的薄外套完全能应付,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正午时分,穿卫衣跨着背带裤外套敞口薄皮防风衣,在雪道上像个扑棱蛾子一样的造型也是有的,这种造型给飘逸在风中自拍的滑雪者和从远处看到ta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降雪

  下着大雪滑行别有一番清新酷爽,天地一片渺然,银装素裹雪的层次,景色极美,只是一会丢一个人,还得找。 在滑得很将就的时候就去了几个地方,每次都有那样的天气,雪季在降雪中,仿佛那样的滑行才是常态。北海道在雪季来临前,会做庄严的祭祀,为当年的气候和降雪量祈福。雪季有分详细时段的滑雪天气预报,方便了解雪场的状况,为滑行做准备。

  说到阴天刮大风滑雾里看花的雪,一下想到几次这样的经历,拍出来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冷调飞着雪片的,里面有呼呼大风,要厚雪服、毛线帽,脸和脖子捂严实,晴天贴防冻贴是因为你滑得快,阴天贴是风自己往脸上钻,那个风可以把缆车刮停,把站在斜坡上的人刮得原地静止。

  刻滑

  也叫carving 就是滑行时,重心降下去,用手摸地,把刃立起来。

  身体笔直地前倾和向下坐,重心可以更集中地压在前刃和后刃上,用板最细的边缘滑行,板接触雪道面积越小,滑行速度越快,滑行经过之处地上留一条缝。

  (登峰造极时,当板完全立起来与地面呈90度,走前刃,人看起来几乎像趴在地上,别说手,肚皮也贴地了。 走后刃时,像是用腰在来回甩板子和身体。)

  造型问题

  除了这个“伏地魔”的造型值得拍照留念,原来刻滑实现的是速度,速度快,重心就要降下来。

  我开始主动尝试,压前刃有些弯腰,不敢送胯向前直直趴下去,压后刃时向后撅着,不够往下坐。

  虽然弯腰和后撅也能把身体降下来,但身体绷不住,人就像弹簧,一抖一抖地压不住刃,重力加速度上来了,还不稳定,就特恐怖。 你看会玩滑雪和滑板的都是斗牛犬那种重心低的,它稳。

  当恐惧速度时会身体后缩,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与板不同步,做不出正确姿势,身体的杠杆不对,就压不住,刻滑的造型和力臂就像跷跷板和不倒翁,压下去、水平,再倒向另一边,重心始终在中间。

  刻滑的初始状态-回山

  只要一句:“动作不好看。” 就让人想要一个弯一个弯地掰动作,从回山开始练习。

  练习回山时,挑一个有一定坡度,人少的宽雪道,因为要霸占雪道,要注意后方。一个弯一个弯练习,大弯走刃到护网边缘就会向回弯,停在山上,停下看看身后是否在雪道上划了一条流畅的缝,如果哪一段是宽宽的一把刷子印,说明完全是扫雪下来了,没有走刃的意识,脚下也不会有感觉。

  如果像狗啃的闪电形粗细起伏,就是压到刃但没压稳,要再回想姿势对重心和受力点的影响。

  每次走的前后刃都是一条圆弧缝,就可以尝试把弯变小,走连续的s形,练习入弯。

  也是选较宽的雪道,避开雪道中间,靠一侧练习。

  视线看远放平,肩膀放松,前胸稍微面向滑行的方向,走完一侧刃,转向入弯之前,先放一段直板,同时把重心给出去,跟上高速滑行的板子再下压。 如果没放直板,跷跷板就没放平,甚至重心也没跟上板子就试图走刃是压不住的,加上速度快,就会磕哒磕哒一段甚至卡刃摔。

  重心在水平方向与板同步的状态下,板上的身体更灵活,一压就走刃过弯了。保持重心在板中间,用腰使劲笔直地前趴压前刃,或向下拉压后刃,重心越低,受力点越集中,压住的刃就越稳。

  压到重心的感觉

  用板的金属边缘在冰雪上高速滑行,面向一个护网,转向再冲向另一侧护网,还要遵循不弯腰,向前趴,和不撅着,努力向下坐的信条,这信条是为了把着力点集中到脚尖和脚后跟。

  压住前刃的时候迎面骨感到顶住鞋帮,与前刃合为一体,腰向下拉住后刃的时候,感到脚后跟与刃连续承受重力。 大山上追求速度刻滑,用的是硬度更高的板,双脚的站位是一顺的,有别于自由式滑行的八字脚站位。刻滑鞋也要硬,绑紧,用全身的重力让板立起来,速度走在板的边缘。

  咖啡

  一杯咖啡让我变形,如果坐着不动,会有脑细胞分裂的感觉。

  想好了找个上午在山上喝杯咖啡再滑雪,这个焦糖搭奶泡很像昨天人家带去雪场的柯基犬头顶的毛色,眼头还染了两撮深灰色眉毛,营造着凝眉的机灵样子。

  晒太阳、音乐、玻璃房子,咖啡都有了,运动配着升高的心率,刚刚好。沿着这种状态来回滑了几趟,发现了适合练习刻滑的坡道,平花爱好者常相汇的缓行坡道。看到几套好看的雪服,当季的潘通蓝教练员外套,敞着口,黑雪裤侧面有字母和白条,挺显瘦。黑头盔,配茶色透光雪镜,长头发披散在外面。

  发型

  女生的头发真的很难弄,尤其半长不短的容易被头盔和护脸整乱。最好扎个马尾辫、歪辫、两个麻花辫,也有假发这东西,女孩总归要有个女孩样。滑行时甩动幅度很大,或空翻角度很大的男性选手,也会力求飘逸的长发造型。

  有把抹茶色背带裤穿在卫衣外面的两米大汉,大概也是褐色透明雪镜,这种设计不遮眼还渲染上半张脸。估计是站雪板上的缘故,抹茶色背带裤,超级玛丽的穿法,也不显得很娘。 缆车上遇到头盔外吊着脏辫造型的年轻人,一把细长辫过肩,黑墨雪镜,算是这两天见着比较得瑟的造型之最了,ta谦虚地表示刚到这个雪场,咨询哪条道最厉害,就得滑那个,ta的朋友坐在对面,雪服上紫色斑纹的面积和浅灰色比例矜持地各占一半。

  雪道尽头,一套全黑的雪服挂着荧光绿的宽竖条,竖着的东西,比例真的很有意思。

  高铁

  单板的长度是人的身高减20厘米,带上高铁的行李长宽高之和不能超过130,(所以没有板可以进车厢)托运费是88。这一站下车的只有2个板,破例放上来了,空间看上去刚好这么点。

  赶高铁的路上,卡着5分钟跑完崇礼太子城站外上百米的临时进站口的塑料大棚通道,终于看到高铁站的落地大玻璃,像n年前的包邮区一样,这里也是无感进站,只刷身份证。

  发车前半小时会停止托运板包,每天早上八点半多一趟车去崇礼太子城站,下午一趟车四点二十五回北京,如果赶不上托运,板子可以和人分开走,板坐第二天的车到。

  工作人员收下我的板包,走到站台,高铁也到了,每次看到这个符合流体动力学的火车头驶进站台,还是会觉得好看,平滑的线条、来自海洋的仿生设计降低了空气阻力,我们这一代是见证中国飞速发展的一代,这般造价的交通工具,不必说,从外形到内饰都是酷。 直到在座位上坐下,耳机里的音乐没断,血液里咖啡混合运动带来的反应,人也还在亢奋着,想在车厢里完成今天的拉伸。

  二等座票价95,加30可以移驾更宽敞的多功能座,冬奥主题的车厢内饰挂着立体剪裁的雪花,星空天花板,充满蓝调光线的内饰,面对面的座位,年味窗花外飘过燕山山脉,有火车旅行的电影感。

  我在这拍来拍去时,动姐温柔地问:“你觉得好看吗。”

  高山滑雪

  高铁车厢里挂着冬奥项目的摄影解说,其中有一副介绍高山滑雪,源自阿尔卑斯山脉,也叫阿尔卑斯滑雪,那个山是真的巨大…一部分在瑞士,一部分在法国。几座大山连在一起,雪场成片相连,缆车错综复杂,地图看的人懵了,不过滑一下就好多了。

  崇礼的万龙和云顶也是冬奥场地,是分布在同一座山两面的两个雪场,买通票可以两座雪场一起滑,预留3小时以上,这样一天下来能在这座山头跑几十公里。这两座山海拔两千多米,山高雪道宽,可以练习刻滑,边滑行边看风景,滑双板的人更多。 尤其阴天风大的天气,把雪吹起来山顶的木屋玻璃屋都看不清,山顶部分直接就不开了,两种都会的就把单板换成双板滑。

  降雪中的单板

  只是在降雪中滑行,单板还是很舒适的,但山高坡陡风大天气真的属于恶劣时,单板队就像表演绝地求生,除了正常滑雪的姿势,怎么样接触地面的方式都来了。 单板面宽,支点单一,风一来直接吹翻,站起来,风没停又翻了,再站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方向了,脱下板子抱着这块很顶风的受力面走路前行也很挣扎,滑大山经常是双板多,冲雪道的速度快,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始终屹立不倒。

  喜欢滑雪后,从来都会感叹冬天的易逝,这个冬季没怎么下雪,在城市里离蓝色降雪预警都很遥远,连续的晴天,太阳底下也挺热,雪场满眼都是穿个帽衫,敞开心口,甚至上身只穿个速干衣跳平花的造型。

  2月北京的温度就是春天了,20-21雪季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崇礼还有300多天就要迎接冬奥会了,我也才发现,身体从事过某项运动后,看那个体育视频才是真带劲。

上一篇:腾讯nba有哪些记者(揭秘腾讯NBA几大驻美记者,谁才是你心中那位德艺双馨的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