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董乐器 2021-07-24 02:12:17

歌曲《哈利路亚》中有许多宗教典故排箫,许多人把它看作一首宗教的赞歌。它是一首宗教赞歌,但同时又不仅是一首宗教赞歌。整曲洋溢着虔诚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万能上帝的无限歌颂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Leo Rojas是印第安最后的艺人之一,披着一头长发,透着一股原始自然的灵性,被乐坛誉为排箫魔鬼排箫。印第安人崇尚自然,他们用音乐与自然,神灵交流。从小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经历,让他所吹出的音乐有股灵性,直触灵魂,如同飘入森林,游荡沧海,拥抱高山,翱翔碧天,让人畅然!相信大家都听过他用排箫吹奏的那首享誉世界的秘鲁名歌《老鹰之歌》,以其悠远、神秘的旋律和古朴、独特的安第斯山区民族乐器编曲,令无数人对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驰神往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Andrea Griminelli则是一直走在音乐界最前沿的最伟大长笛演奏者排箫。”他敏锐的演绎和惊人的技巧赢得了音乐界各个方面的赞誉和奖项,其中包括格莱美奖,巴黎大奖赛和意大利骑士团奖项等,他过人的长笛天赋被艺评家广泛认为诠释手法细腻,技术超群!

视频加载中...

两位大佬的神仙合奏,曲子一响起就沉醉了!凄美空灵的排箫加上悠扬清澈的笛声,穿透心脏.......幻化成一副圣洁唯美的画卷!这是灵魂的呼唤,才能有如此震撼心灵的音乐!

当你环顾大千世界,回首你的一生,可能会顿悟,也许那时唯一可以表达此刻心情的词语只有:哈利路亚!用于表达此生的感恩之情

古代重要乐器,排箫的兴衰发展史

西周骨排箫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无可否认,排箫在音乐史上承载了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早在远古,排箫已现身影。《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律,伶伦从昆仑山之阴,取竹空窍厚钧者……制做成十三管排箫[3]。黄帝还命令伶伦制作编钟与排箫配器创作了乐舞《咸池》。这是有关伶伦作乐最早的文字记录,也是排箫在音乐史上的第一次粉墨登场。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五帝时的颛顼曾命乐官飞龙编制乐舞《承云》,乐曲仿效八方来风之音制作而成,而承担模仿惟妙惟肖风声的正是排箫;舜时,它曾盛极一时,身份地位如同后世的金石之乐;周代排箫音乐一脉相承,鹿邑长子口骨排箫与铜铙石磬的同墓出土,同样向人们证实着此时排箫存在于吹打合奏的音乐活动中。

排箫:这是什么神仙舞台啊?长笛大神与排箫大佬合奏,真仙乐现场

周代“八音”分类法中,排箫属竹。此时其独奏和合奏功能兼具,在配器中可以协调强弱缓急、“以合众声”。在我国古代关于排箫的实物,迄今为止上至西周,下至春秋战国均有发现,所见质地分为骨制、石制和竹制,地域范围北至黄河以北,南达长江流域,音乐风格既保留了西周中原正室遗音,又能展现楚地奇风异彩,用乐范围较为广泛。

箫和籥在周代的《诗经•周颂•目瞽》中被提到:“箫管备毕,喤喤厥声。”《尔雅•释乐》中叙述:“大箫谓之言,小箫谓之筊。”这是一个音乐社会生活繁盛的时代,周公制礼作乐,提倡礼乐教化天下,排箫由此回归自身优雅中庸的本色,尚乐和宽容的乐制改革给其提供了如鱼得水的发展。周代雅箫专为宫廷雅乐配乐,定制编竹23管;颂箫专为王侯祭祀乐配乐,定制编竹16管。如果说曾侯乙墓的竹排箫和吹箫引凤的故事,是排箫走向个人和民间的个案,那么周代的乐制则为排箫提供了充足的表演空间,上至雅乐宫廷,下达民间里巷,到处可见排箫热情洋溢的身影。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文化转型,而排箫在音乐演奏中仍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欣赏周朝乐舞,孔子也在家乡观赏《箫韶》,无不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礼教,在排箫音乐中,转化推向了另一个层面。虽此,排箫只是在音乐形态中有所归属,其外形并无太多演进发展,春秋晚期淅川下寺的石排箫和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的雌雄竹排箫,依然13管制,工艺取胜,相比鹿邑骨排箫形制未变,功能分工不明;西周箫师受领于笙师——排箫地位大不如以往。

汉代钟磬乐退为其次,排箫失去赖以协作的厚重土壤。排箫在乐队中使用的石刻画除了四川地区较为少见外,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十分常见,用乐场合常和鼗鼓一起使用,乐伎人一边摇鼗一边吹排箫。“无排箫不成乐舞”,可见在汉代这当是极为流行的一种演奏方式。

秦汉至唐,排箫已过三代辉煌鼎盛时期,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东西方乐器流变的双向选择,使得中国的排箫等乐器开始经西域向中亚、欧洲游学,筚篥、箜篌、管子等音乐气质豪放旷达、主流涵盖,外族的胡笳、唢呐、琵琶等也流向内地舞台;处于社会主流地位的佛道两教此时开始兴盛,矜持的排箫悄然走向佛教音乐,成为道家、佛教圣乐中的主角是很自然的现象。此时期在多地的伎乐飞天、传经布道和石窟壁画中均有所出现。

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排箫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隋唐的九、十部乐中多有亮相。河南安阳张盛墓中,排箫和琵琶等乐器的组合形式出现于坐部伎中,隋代宫廷乐舞的面貌一目了然。

河南省安阳张盛墓出土的吹排箫俑

排箫在历史上的另一次高潮出现在唐、宋时期,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并盛,文化艺术的健康稳健推动了乐舞艺术也重新焕发生机,排箫在时代的感召下,一荣俱荣。此间形制与前无大别。《太平御览•乐部》:“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河南省禹州白沙宋墓散乐壁画

唐代以前,排箫通称为箫。唐宋以来,由于单管竖吹的箫日渐流行,为了与之区别,便将编管箫称为排箫。唐杜佑《通典》所载:“箫,编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这种等管形制的排箫,各管长度相同或稍异,但在管内以蜡封底,蜡底的高低形成上端管身的长短,因而可以吹出不同的音高。

河南省巩义石窟寺第四窟西壁局部

演变为精致椟箫的事实发生在元明两代。大多为十六管,箫管外有木架外壳,上漆,描绘金凤。明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记述:“元史乐志排箫有椟,每架黑漆抢金鸾凤,今之排箫亦然,惟饰以朱漆耳。”

清代,排箫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外沿用元明时期的木制套架,木架外壳上朱漆,描绘金龙。

元、明、清已是排箫的大限,民间丝竹乐队、鼓吹乐队、戏曲乐队几乎都是洞箫撑门面,排箫踪影难觅。清代中原已难闻排箫声音,但就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对于排箫的注意力却转入了外观,其形制却越来越精美。《清史稿》:按黄帝时伶伦所制定十二律编管,椟箫的16支箫管左右各八支排列,左右两凤翼按阴阳相对来定。排箫阳六律与阴六吕的和鸣也传达出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精神。

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年间制作的排箫,16管,每管刻有音名,含十二律及四倍律,工艺精致,加之4000多年的中国排箫文化背景,该形象在1956年被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定为中国的乐徽。

华夏大地与排箫血脉相连,二者有着同样典雅的神韵意境。静听箫音也等于静听华夏民族和华夏子孙的心灵之声。

上一篇:学乐器:孩子学什么乐器好?十种最受欢迎乐器的优劣势分析
下一篇:延音踏板:钢琴的延音踏板应该要怎么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