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派:法佛兰德乐派是怎么回事?

董乐器 2021-07-26 14:27:19

  15、16世纪的“勃艮第”指的是今天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 卢森堡和法国中部偏东一代乐派,这块地方中世纪是勃艮第公爵和伯爵 的领地。15世纪中叶以前,此地的统治者喜好音乐,因此在这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被称为“勃艮第音乐家”。“尼德兰”一词有两个含义:狭义的“尼德兰”即今天的荷兰,直到 现在人们还经常以“尼德兰”称呼荷兰;广义的“尼德兰”取这个词的 本义,即“低地国家”,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
  “法-佛兰德”中的“法”指的是古法兰克王国,15、16世纪时的疆 域主要为今天法国的大部分,但不包括“佛兰德”地区;而“佛兰德”地 区与上述“勃艮第”、“尼德兰”大致相当。在音乐史上,过去曾将15、16世纪活动于以上地区的音乐家统 称为“尼德兰乐派”。
  后来为了区别,将15世纪中叶活动于勃艮第地 区的音乐家称为“勃艮第乐派”,主要代表人物为纪尧姆•迪费;而将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来自以上所有地区的音乐家称为“法-佛 兰德乐派”,因为此时这些音乐家活动的地区不仅包括佛兰德地区, 还包括了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克王国。
  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又可分为 四个阶段:早期(1450—1490),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克冈(Johannes Ockeghem, 1410—1497);中期(1480—1520),主要代表人物是若斯 坎;中后期(1520—1550),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拉尔特(AdrianWillaert, 约1490—1562);后期(1550—1600),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絮斯(OrlandedeLassus, 1532—1594)。
   其中 ,成就最大的是若斯坎和拉絮斯。迪费作为勃艮第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他的创作既吸取了邓斯泰 布尔等英国音乐家的风格因素,又与法国复调音乐传统结合起来,创 作出一种自然、柔和、明亮的音乐。三度音程成为主要的旋律与和声 音程,作品有明确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而不再是那种漫无中心的 状态。
  他创作的弥撒曲有的以圣咏为定旋律,有的则以世俗曲调为 定旋律,甚至以世俗曲名命名。他的经文歌各声部不再是各唱各的 词,而是上两声部为统一的拉丁语词,下声部不再用定旋律,而是以 乐器与上声部配合。若斯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留存下来的作品包括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chanson,法语“歌 曲”的意思)。
  他的弥撒曲概括了 15世纪的各种创作技法,又为16 世纪的弥撒曲开辟了新的道路,创造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模仿弥撒 曲”(即采用已有音乐作品的某些因素进行模仿、发展),开拓了复 调音乐的表现力。他创作的经文歌使用了所谓“绘词法” (word-painting),即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 (这种手法在文艺复兴后期和巴罗克时期被大量使用),形成了超 前的鲜明特色。
  他创作的尚松(代表作为《千般悔》)既选用高雅的 诗歌作歌词,也为当时流行的通俗诗歌谱曲,在四个或五个声部 中,既使用严格模仿的卡农手法,也有自由模仿的声部,感情真挚, 色彩丰富。拉絮斯和与他同年(1594)去世的帕莱斯特里那是文艺复兴时 期最后的两位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拉絮斯生于比利时的蒙斯,童年 时期在家乡度过,青年时期任职于意大利罗马的唱诗班,34岁以 后来到德国的慕尼黑,并在此终老。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音乐 作品,其中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尚松、利德等宗教音乐和世俗 音乐的体裁。他的音乐风格大胆、对比强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气息。
  在经文歌《西比尔的预言》中,采用了极端 半音化的手法。可以说,拉絮斯的创作相当“超前”,已经预示了巴 罗克时代的到来。

勃艮第乐派和佛兰德乐派创作的是什么样的音乐?

  

从15世纪早期到16世纪中叶乐派,欧洲大陆的北部低地地区经 济贸易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绘画与音乐艺术获得了发展。出自 这个地区的音乐家形成了对欧洲文艺复兴音乐有重要影响的音乐

流派乐派,它的旧称是尼德兰乐派,包括几代作曲家,而新称是勃艮 第乐派和佛兰德乐派。
  

勃艮第乐派兴起于现比利时、荷兰和法兰西东北部及中部的 勃艮第公爵领地内,位于第戌的宫廷也是当时西欧的文化中心。 这一乐派的主要音乐家是迪费(Guillanme

Dufay,1400—1474 ) 和本舒瓦(Gilles Binchois,1400—1460) 。
  

与14世纪后期巴黎音乐家刻板造作的乐风不同,勃艮第乐 派的作曲家吸取了邓斯泰伯尔(Dunstable,1390—1453)等英国 音乐家的风格及意大利音乐的因素,与法国复调音乐传统结合起

来,创作出一种相对于14世纪更自然、柔和、明亮的音乐。
  三 度音程成为主要的旋律与和声音程,作品有相对较明确的旋律和 节奏。弥撒曲是一种大型的复调声乐套曲,它具有宗教仪式的功

能,也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智慧。迪费的弥撒曲创作为这一体裁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弥撒曲有的以圣咏为定旋律,有的则以 世俗曲调为定旋律,甚至以世俗曲名命名。
  迪费的经文歌各声部

不再是各唱各的词,而是统一的拉丁语词。勃艮第的尚松是一种 世俗的法文歌词的歌曲,迪费的尚松更多地保持了传统的风格。 本舒瓦创作以尚松最为突出,它们旋律动人,情感细腻。

继勃艮第乐派之后,15世纪下半叶活跃于欧洲的是佛兰德乐 派,这一乐派的音乐家主要出自尼德兰南部的比利时和法国北 部,延续数代人。
  

奥克同(Johannes Ockeghem,1430—1495 )是男低音歌唱 家、作曲家和著名音乐教师。他的弥撒曲和经文歌重视低音声 部,从而使四声部合唱音响丰满起来。他的音乐旋律具有花唱特

点,各声部参差错落形成连绵不断的音响。同一代人的奥布雷赫 特(Jacob Obrecht,1451—1505)的音乐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世 俗音乐的影响,音乐主题鲜明,乐曲结构清晰。
  

若斯坎(Josquin des prez,1440—1521 )是佛兰德乐派最重 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显露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他 留存下来的有18首弥撒曲、100多首经文歌和约70首世俗尚松,

其中歌词选择范围广泛,更具有创造和表现自由的经文歌成为他 主要探索的体裁。
  马丁 •路德称“他是音符的主人。他能随心所 欲地运用音符;而别的作曲家只能听凭音符指使。”若斯坎的前

辈们多关注解决对位法的技巧问题,而若斯坎探讨以音乐表达词 意,表现情感。他以一种自由的1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的手法,使 乐思得到富于想象力的发展。
  在他的复调音乐作品中,主调和声

意识明显成熟,音乐终止清晰,结构匀称。他被认为是“在迷蒙 的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位个性完满的作曲家。”

16世纪的拉索(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把佛兰德乐派 的传统发展至顶峰。
  他生于佛兰德的蒙斯城,足迹遍及意大利、法

国和英国,1556年后主要服务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公爵的宫廷。

拉索是一位多产而且涉猎广泛的作曲家,他的两千多首作品 包括了文艺复兴西欧各国的几乎全部的音乐体裁。在宗教作品 中,有七首《忏悔诗篇》等名作,但是更能显示出他的光彩的是

他的500多首经文歌,在这种介乎宗教与世俗之间的体裁中,他 以形象和戏剧性的音乐表现歌词。
  他大量运用主调风格,和声多 变,甚至采用半音化的手法。拉索的世俗音乐作品有的轻快、活

泼,有的表现出生活的激情。他创作的法国尚松、意大利牧歌和 德国歌曲为各国音乐家所叹服。

上一篇:迷你随身听:随身听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下一篇:调音台品牌:在线等:调音台维修哪家正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