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培訓舞蹈(成都培訓舞蹈一課式收費標準)

小乐 2021-10-18 10:12:43

  

  劉聰在非洲貝寧教舞蹈。

  

  劉聰

  

  劉聰的泰國學生表演中國舞。

  當含蓄、柔美的中國古典舞,遇見擅長敲擊熱情奔放的節拍、動作夸張的非洲舞者,和善于即興起舞、熱情浪漫的泰國舞者,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花?成都文化藝術學校的85后青年舞蹈教師劉聰,見識了不同風格的舞種,在傳播交流中他就碰撞出了“魔力”。

  作為一名中國古典舞專業的老師,他走進“一帶一路”國家,傳播中國舞蹈文化。古典舞《采薇》、新疆舞《掀起你的蓋頭來》、四川民間古典舞《竹枝詞》,中國舞的魅力,通過他的一招一式,教授給同樣熱愛舞蹈的外國學生們。

  練習維吾爾族舞扭脖子

  一堂課反復教了200多次

  2019年2月,泰國曼谷的街頭吹著悶熱的風,劉聰和同事唐蜜在這里開始了為期49天的中國舞蹈短期培訓教學。

  泰國詩娜卡寧威洛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生,以及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的學員成了他們的學生。聽說中國老師來了,大家聞訊趕來報名參加。

  學員的飽滿熱情,并不意味著開局的輕松和順利。這次出國教學,劉聰和同事精心準備了《掀起你的蓋頭來》《采薇》《竹枝詞》《茉莉花》《小城雨巷》《中國結》等教學內容,涵蓋了維吾爾族舞、中國古典舞以及中國舞等多方面的內容。

  “剛開始的時候,教學難度非常大。泰國學生平時主要的訓練是泰國舞和爵士舞,身體非常僵硬,沒有基訓課基礎,所以腳下沒有跟,站不穩。”考驗劉聰的,是伴隨著語言隔閡的教學。雖然有翻譯在現場,但是有些專業術語是翻譯不能理解的。如果要將一句中文翻譯成泰文,時間比較長,一節課時間,光翻譯就占去一半。他干脆放棄了逐句翻譯,用簡單的英語和身體語言來做示范,帶著他們不停地反復練習。

  剛開始學習維吾爾族舞《掀起你的蓋頭來》的時候,光是一個扭脖子的動作,一堂課反復教200多次。到后來著急了,他干脆直接用中文鼓勵大家:“很好,再來一次。”

  沒想到,泰國的學生們學語言居然更快,每次跳完一遍的時候,他們都會用蹩腳的中文說“再來一次”,逗得老師開懷大笑。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

  學生齊喊“我愛中國舞”

  3月11日那天,劉聰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教室熱身。意外的是,當他走進教室的時候,學員們居然用不熟的中文齊聲喊:“我愛你,我愛中國舞”。一位以前會點中文的泰國學生主動上來擁抱他,用中文對他說:”你是一位好老師,感謝你。”

  聽到這句話,劉聰既驚訝又感動。“語言不通沒有關系,舞蹈有自己的語言,在音樂和舞蹈中,沒有國別之分,只有真誠和友誼。”劉聰還收到了一位學生通過查字典寫下的中文信,在信中學生說:“剛開始學《竹枝詞》,我并不能理解其中含義。學完之后,覺得非常有趣。下課的時候,我會把上課的視頻反復觀看。我真的太愛中國舞了。”

  時光如梭,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他們迎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匯報演出。

  這是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創辦6年以來的首次教學匯報,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泰國工商聯合會主席切塔上將等嘉賓參加活動。

  呂健大使在演出開幕式致辭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泰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親如一家,“一帶一路”倡議使中泰民心相通日益深入。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是泰國民眾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是增進兩國友誼的重要平臺。

  非洲貝寧教舞

  學員領悟中國的“含蓄美”

  2015年7月,劉聰受中國文化部、貝寧中國文化中心邀請,擔任貝寧當地中國舞短期培訓項目的教師。乘坐了40多個小時的飛機抵達貝寧后的第三天,劉聰首先為當地的藝術學校和聯邦歌舞團的成員以及各界舞蹈愛好者,開辦了中國舞的講座。

  “中國舞講究含蓄美,動作放出去了,還要有收回來的呼應。”在講座上,劉聰邊講解邊表演,一個個優美的舞姿、輕盈的舞步,仿佛帶領聽眾暢游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攀登高高的西藏高原,感受充滿魅力的傣族風情。

  在互動環節里,有不少學員愿意試試劉聰示范的動作。不過學員們一開始跳上,劉聰就傻眼了,他們的動作幅度都非常大,舞蹈過程中咧嘴大笑,氣氛非常熱烈。

  “貝寧的舞蹈很質樸純粹,他們就算沒有音樂也跳得起來,動作單一,身體大幅度搖擺,是真正的手舞足蹈。”劉聰說,太過熱情奔放的當地舞蹈語言,一度讓他“頭大”。因為他計劃是教給學員們三支成品舞,其中一曲《竹枝詞》是要表現唐代巴蜀民間風韻的,講究若隱若現的含蓄美。

  “一個月的時間,要讓學員領悟到中國舞的內涵,非常難。我只能讓他們盡量模仿我。”劉聰說,雖然學員們并不理解為什么明明“有十分力氣只能用五分”,但大家都非常努力地在模仿老師,認真的表情和不太能控制的夸張動作,時常讓他忍俊不禁。

  中國舞學了一個月,學員們要參加匯報演出了。可是演出服裝哪里去找?“中國舞服裝講究輕盈、飄逸,但當地人都穿棉質的衣服,找不到絲綢、雪紡這樣的布料。”劉聰說,自己從國內帶過來一些服裝,但是并不適合學員們的身材,需要改服裝。大家就在街頭到處尋找裁縫店。

  奔走了大半天,終于在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個年輕的裁縫。小伙子一邊抹汗一邊踩縫紉機,足足花了三個半小時。

  “通過舞蹈的意境、身段以及服裝,也能講好中國故事。”從非洲到亞洲,劉聰慶幸自己有機會成為中國舞的“傳播使者”,讓不少外國舞者感受了中國舞的獨特魅力。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記者賴芳杰攝影邱靜靜關天舜

  來源:華西都市報

  舉報/反饋

上一篇:漢音樂器(音約吧手機樂器)
下一篇:樂器銷售合同(樂器銷售合同附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