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瑟的圖片(古代樂器瑟的圖片)

小乐 2021-10-20 18:13:08

  中新網鎮江2月7日電 (王春龍 王茗倩)一件西漢時期的陶制古瑟今日在江蘇鎮江夢溪博物館亮相。據業內人士介紹,像這樣歷史久遠,并且用民間制陶工藝做出的古瑟,在收藏界極其少見。

  記者現場看到,古瑟保存十分完整,由陶土燒制而成,專業稱之紅陶,是陶藝的一種。琴身長約600毫米,上底寬為140毫米,下底寬210毫米,厚60毫米,古瑟兩端分別有七個孔及七具琴碼,用于安裝琴弦,故稱之為“七弦”古瑟。在古瑟的表面,還刻著用以裝飾的云雷紋及云氣紋圖案。鎮江夢溪博物館館長李崇安介紹,云雷紋及云氣紋是中國西漢時期陶瓷工藝運用較廣的一種表現紋飾,是當時的民間工匠用手工拍印及刻劃而成。據國內知名古琴專家劉善教先生介紹,古瑟在歷史上早已失傳。

  據了解,該陶制古瑟無論從制作工藝、歲月包漿痕跡及材質等方面綜合鑒定分析,都符合了西漢陶制品的所有特征。此古瑟可能是一件陪葬明器,從資料上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漢墓內出土的陶器中,常見的有鼎、釜、碗、盆、壺、罐、灶、倉等。其中胎質堅硬的壺、罐與熏爐等可能為實用器,而其他都是為隨葬而焙制的明器。西漢前期的墓內則多鼎、盆、壺、罐等。中期至東漢又增添了碗、釜、甑、盉、長方爐等陶器,并出現了灶、倉、井、屋等明器和豬、狗的陶俑,均與當時的基本生活有關,而像這種樂器類的陪葬明器十分少見。可以推測該墓主生前并非一般普通平民,而是有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起碼是位文人墨客,并且喜愛音樂。

  “除了精美的外表和稀有性,它更是一件文化瑰寶。它不僅生動的反映了西漢時期的墓葬習俗,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民俗和傳統文化;反映出早在西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就已有了相當優越的人文環境了。”李崇安先生如是說。“這也將為人們研究和挖掘中國西漢文化提供了又一重要物證。”(完)

上一篇:風華藝校(風華藝校劉傳)
下一篇:上海國際樂器展覽(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2021)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