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樂器專賣(我想請問大家下``唢呐和鼓都是從中國開始的嘛?

董乐器 2022-02-21 13:29:53

由西方傳過來的 唢呐,古稱瑣嘹,蘇爾奈.又稱喇叭、小唢呐、海笛。原是波斯樂器,明代以前傳入中國,先爲軍中之樂,後入民間.明王圻《叁才圖會》(1607)即"唢奈"其制如喇叭……不知起于何代潮州樂器專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唢呐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區。清代稱"蘇爾奈"。其名出自阿拉伯語surna的音譯。明代王西樓《朝天子》詞曰:"喇叭鎖哪,曲而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身價"。對其在當時的藝術表現功能描繪的十分生動。

[鼓手教學] 中國打擊樂器——鼓的簡史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下午 05:51鼓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較之吹管、彈撥、拉弦樂器,是最早成熟起來的樂器種類。在原始部落的音樂活動中,鼓占有重要地位。鼓産生于什麽時候?從文物、文獻中接觸到的大多是夏、商、周叁代鼓類樂器。但鼓的産生,無疑早于此。在《禮記·明堂位》中就有“土鼓、蒉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的記載,揭示了先民們在樂舞活動中已使用陶制的土鼓。《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說堯的樂官質“以麇革冒缶而鼓之”。缶在原始人生活中爲盛食物的陶器,蒙上獸皮,就成了鼓了。《周禮·春官·龠章》:“掌土鼓豳龠。”鄭玄注:“杜子春雲,土鼓,以瓦爲框,以革爲兩面,可擊之。”這是有關皮鼓運用的早期記載。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鼓類樂器的制作和運用。 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鼍鼓,這同《詩經·大雅·靈台》上記載的“鼍鼓逢逢”以及《呂氏春秋》記述颛顼“令鮮先爲樂倡。鮮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的材料相驗證,都說明皮鼓的運用有很長的曆史。在商代的甲骨文中,鼓字寫作“ ”,這同今天作爲銅器留存的商周鼓形相似。到了周代,鼓類樂器更爲發達。據楊蔭浏先生統計,周代各類鼓見于記載的就有叁十多種。 鼓作爲“群音之長”,于神祀社祭、征戰役事中無不使用。在祭禮典禮中,鼓以雷霆之聲象征春雷,激勵萬物生長;在軍事征伐中,鼓聲用以振奮將帥士衆之壯氣,威震四方。正因爲如此,東漢許慎在我國第一部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中,把“樂”解釋爲鼓樂器的象形字,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音樂活動中鼓類樂器的重要地位。 我國古代將樂器按發音質料分爲八個種類,即所謂的“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其中革即是鼓類樂器,如足鼓、建鼓、懸鼓、鼗鼓、雷鼓等等。古代的鼓,除了最早的陶制鼓較多外,大都是以中空圓木覆上獸皮制成的木鼓爲主。 南北朝時期,中原與西域有著頻繁的音樂文化交流,像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天竺樂這類外族外域樂種都陸續傳入中原,其中,“羯鼓”便是這些樂種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打擊樂器。由于羯鼓的音調高並富于穿透力,因此被唐玄宗李隆基視爲八音之領袖。在宮廷燕樂中,唐玄宗經常親自擊羯鼓以和樂,許多貴族也都善此,擊羯鼓竟成了一時風尚。 唐代的羯鼓不僅在演奏技巧上達到了較高水准,並且産生了不少作品,如唐玄宗就創作有數十首羯鼓獨奏曲,其中較著名的有《雨淋鈴》等。李白在詩句中描寫羯鼓的演奏時寫道:“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天廊振法鼓,四角喚鳳筝。”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中寫道:“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正是羯鼓聲急,音樂表現力強最爲突出的描寫。 在敦煌壁畫、雲崗石窟等曆史保留下的多種伎樂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腰鼓樂伎擊鼓奏樂的姿態。腰鼓的種類較多,隋唐燕樂中常提到的腰鼓類樂器有毛鼓、都昙鼓、杖鼓、正鼓、和鼓等。腰鼓的鼓框有木質的,也有瓷土燒制的,所謂“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陳旸《樂書》)。腰鼓多以鼓框兩頭蒙皮,用皮條對穿拉緊,叩擊出聲,樂聲咚咚作響,具有穿透力。 腰鼓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可以在伎樂隊中席地而坐,雙手拍擊鼓面爲樂舞伴奏,也可以將腰鼓挂于胸前,在宴飲樂舞中邊擊邊舞,以它的輕重緩急,調動著舞者和觀賞者心中的律動感。白居易描寫當時的胡旋舞女“心應弦,手應鼓”正好說明旋律與節奏的相互依賴關系。 從鼓樂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如果說傳統鼓樂在商周時代曾經獲得了一個相當繁榮的發展,那麽,隋唐以來,隨著腰鼓類樂器由西域的傳入,又釀成了我國鼓樂發展的一個繁榮時期。在後來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先後形成了風格各異、分布廣泛的各類打擊樂種類。如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十番鼓”、“十番鑼鼓”、“十番箫鼓”等多種形式;流行于廣東潮州一帶的“潮州大鑼鼓”、“潮州蘇鑼鼓”,還有“西安鼓樂”、“山東鼓吹”、“遼南鼓吹”、“福州十番”、“浙東鑼鼓”等等。可以說,中國是打擊樂器的故鄉。打擊樂器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

上一篇:10月樂器展(2020年北京1月份有哪些展覽
下一篇:樂器喇叭聲(樂器喇叭聲音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