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愛音樂器(樂曲《春江花月夜》是怎麽産生的?

董乐器 2022-02-21 16:02:47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袁世凱聽的唱片是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袁世凱聽民國的音樂,豈不成了笑話?那麽《春江花月夜》這首民族器樂合奏曲是如何産生的呢?《中國音樂詞典》記載大同愛音樂器:“193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會會員柳堯章根據琵琶曲《夕陽箫鼓》改編而成。”也就是說,在《春江花月夜》問世之時,袁世凱已死去二十年了。但是《詞典》上記載的時間應該重新加以考證和更正。我有幸看到了柳堯章先生口述的文章有以下的記載:1925年10月,我借鑒西洋管弦樂隊的形式,將《浔陽夜月》(又名《夕陽箫鼓》《浔陽曲》)改編成多聲部的合奏譜;將工尺譜改成橫寫;共十二個聲部。樂曲改編以後,覺得再用《浔陽夜月》的曲名已不妥當了,便根據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詩句易名《秋江月》。1926年春,鄭觐文先生再次正名爲《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不僅糾正了《中國音樂詞典》中關于此曲産生時間的錯誤(1935年應爲1926年),也讓我們得知,我國首先用工尺譜寫管弦樂總譜的人是柳堯章先生。這首樂曲經改編更名後,其內容拓寬了,表達的感情更豐富了;與《夕陽箫鼓》不可同日而語。

  我也看到有人在電視節目中把上述樂曲《春江花月夜》和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長詩挂起鈎來,以詩句與樂投對號入座,說詞曲表現的就是張若虛詩的意境。對此,我卻不敢苟同。柳先生改編時爲了幫助聽衆理解音樂的內容,還把樂曲分爲十段,並在每樂段之前加了小標題,即:江樓鍾鼓、月上東山、桡鳴遠濑、風回水曲、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舟唱晚、回欄拍岸、欺乃歸舟以及尾聲。從十個小標題看,實與張若虛詩無涉。假如《春江花月夜》的改編真以張詩爲依據,則應加另外的小標題了。應是:春江潮湧、江流宛轉、花林似霰、江天一色、歸雲飛飄、月夜相思、層樓月影、閑潭夜夢、江水流春、羅月搖情……在中國文學史上,並非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據《辭海》記載:“《春江花月夜》爲樂府《清商曲•吳聲歌》。”南北朝時,陳後主就創作過曲詞《春江花月夜》。後隋炀帝楊廣和唐朝的張若虛、溫庭筠、張子容等人也寫有同名濤歌。但以張若虛一篇最爲有名而已,曆代皆有佳評,如聞一多先生即有此詩是“孤篇橫絕”之盛譽。

  若提起《浔陽琵琶》曲,倒有可能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長詩有關。該詩從“浔陽江頭夜送客”起筆,其後還有對琵琶演奏的精彩描寫,又有“春江花朝秋月夜”之句,可謂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此看來,《浔陽琵琶》和張詩無論如何也靠不上邊。張詩的起始一•聯便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聲”,這個場景絕非是一個長江的小支流所能承載的。張若虛,揚州人,長期居住江浙沿海一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愚以爲,他所寫的“春江”應爲富春江,而它所看到的潮水,則即有可能就是錢塘潮,只不過是春潮罷了。

  近來,我查到有關曆史資料稱:“毛澤東病逝前夕,患眼疾雙目失明。”黨中央曾組織有關人員錄制古典詩詞給他聽,以耳代目減輕他的病痛。錄制的第一首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並用《春江花月夜》的音調改編爲歌曲,由蔡瑤先演唱。據說,毛主席非常愛聽這支曲子。爲慎重起見,筆者詢問了當時參加秘密錄音的二胡演奏家許講德同志,她說果有此事。此例也可作爲白詩與《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確有瓜葛的佐證。

  盡管《春江花月夜》一曲並非脫胎于張若虛的詩,但肯定它是一首優秀的世界名曲,它表現了祖國山川的秀麗隽永和優美甯靜,它是用中國特有的音樂旋律來表達中國人情感的。以至于海外的華夏遊子聽了《春江花月夜》之後,則“愛國之心油然而生,思鄉之情遽然而至,不禁淚濕青衫……”一首優秀的樂曲(特別是器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是深刻而豐富的。生活經曆不同的人,受到的感染電會不同,必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聽者這種深切的感受則是與作曲者的樂思、演奏者的诠釋在同一時間內共同完成的。這就是音樂藝術永恒的魅力,也是時間藝術的特殊屬性。

我覺得電視劇《走向共和》中,袁世凱聽的唱片是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袁世凱聽民國的音樂,豈不成了笑話?那麽《春江花月夜》這首民族器樂合奏曲是如何産生的呢?《中國音樂詞典》記載:“193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會會員柳堯章根據琵琶曲《夕陽箫鼓》改編而成。”也就是說,在《春江花月夜》問世之時,袁世凱已死去二十年了。但是《詞典》上記載的時間應該重新加以考證和更正。我有幸看到了柳堯章先生口述的文章有以下的記載:1925年10月,我借鑒西洋管弦樂隊的形式,將《浔陽夜月》(又名《夕陽箫鼓》《浔陽曲》)改編成多聲部的合奏譜;將工尺譜改成橫寫;共十二個聲部。樂曲改編以後,覺得再用《浔陽夜月》的曲名已不妥當了,便根據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詩句易名《秋江月》。1926年春,鄭觐文先生再次正名爲《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不僅糾正了《中國音樂詞典》中關于此曲産生時間的錯誤(1935年應爲1926年),也讓我們得知,我國首先用工尺譜寫管弦樂總譜的人是柳堯章先生。這首樂曲經改編更名後,其內容拓寬了,表達的感情更豐富了;與《夕陽箫鼓》不可同日而語。  我也看到有人在電視節目中把上述樂曲《春江花月夜》和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長詩挂起鈎來,以詩句與樂投對號入座,說詞曲表現的就是張若虛詩的意境。對此,我卻不敢苟同。柳先生改編時爲了幫助聽衆理解音樂的內容,還把樂曲分爲十段,並在每樂段之前加了小標題,即:江樓鍾鼓、月上東山、桡鳴遠濑、風回水曲、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舟唱晚、回欄拍岸、欺乃歸舟以及尾聲。從十個小標題看,實與張若虛詩無涉。假如《春江花月夜》的改編真以張詩爲依據,則應加另外的小標題了。應是:春江潮湧、江流宛轉、花林似霰、江天一色、歸雲飛飄、月夜相思、層樓月影、閑潭夜夢、江水流春、羅月搖情……在中國文學史上,並非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據《辭海》記載:“《春江花月夜》爲樂府《清商曲•吳聲歌》。”南北朝時,陳後主就創作過曲詞《春江花月夜》。後隋炀帝楊廣和唐朝的張若虛、溫庭筠、張子容等人也寫有同名濤歌。但以張若虛一篇最爲有名而已,曆代皆有佳評,如聞一多先生即有此詩是“孤篇,希望采納我的回答,謝謝了

上一篇:廢品制作樂器(廢品制作樂器簡單 )
下一篇:樂器名大全(樂器名大全圖片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