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董乐器 2021-07-27 06:31:05

■龙王桥(隐山八桥之一) 雷燕梅/摄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春天里,龙王桥畔,老树抽新芽碧泉。隐水两侧,紫色的草籽花正盛放;浩浩荡荡,黄灿灿一大片的,是油菜花;碧绿的田野里,草色青青,延绵到山际。这一块块不同颜色的作物,绘就了春天里的大地版图。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800多年前碧泉,胡安国、胡宏父子跨过石拱桥,从碧泉到隐山,再从隐山到碧泉,捕捉着这辽阔田野的缤纷色彩,留下沾满春意的诗行。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他们的春意碧泉,在碧泉的星月之夜里,在前往隐山与高僧交谈的春景里。就湖湘学派探源而言,他们本身就是春意,是湘潭哲学思想萌发的春天。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01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宋代的湘潭古诗词,流传至今的,胡安国、胡宏父子的不在少数。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1129年,在湘潭籍弟子黎明与杨训的热情相邀下,一直居住在湖北荆门的福建人胡安国父子过洞庭湖,在冬天来到了碧泉。根据湘潭文史专家何歌劲的表述,第一次来碧泉,胡安国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随后因兵乱先后逃亡东安与广西全州、灌江等地。到了1131年,胡安国又回到湘潭,开设碧泉书院。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碧泉位于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这口名泉,吸引了胡安国父子。他们一家子,在碧泉定居下来。移居碧泉的八年,胡安国在这里结交了以碧泉为中心的“十里乡邻”,吸引了外地大量湖湘学子前来求学,并创立了湖湘学派。

碧泉:湘潭县:去碧泉吧,寻觅那个叫做“去还来”的春天

如同别的文人对春异常敏锐,胡安国对春的感知,付诸笔端。在《春夜命僮烧篱竹看泉》一诗中,他将春夜看泉的感知、感触、感思,在诗行中细微地表达出来了。

星月徒春泾,灵昧趋余晖。涧气半天立,为雾复为霓。寒深光不定,干犯清霜姿。始识天龙宅,终无长夜时。泉亦有变相,海使虐其威。取火照沙石,盘涡百尺漓。望者摇心魄,住者多未知。山水喜幽独,常恐炫神奇。探搜或不力,反致盛名嗤。千秋留此夜,延赏怡心期。

在一个有星星有月亮的春夜,在落日余晖之后跟随而来。胡安国令人点着篱竹,去观看碧泉这口灵性十足的泉。山涧的水汽从半空中倾泻而下,那是水雾,也是霓虹,光线在水面的反射下,焕发出色彩。胡安国取火照见沙石,看见水旋流形成的深涡。好的山水往往喜欢幽静的地方,生怕自己的神奇被他人知道。

在这样的星月春夜,胡安国挑灯静观碧泉的内心欢喜,溢出诗行。诗末的“千秋留此夜,延赏怡心期。”这对胡安国而言,甚至不亚于被称作“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平时注《春秋》、讲学,闲时品山中幽静,观屋前名泉,这便是胡安国个人的理想生活了。

胡安国的季子、被称作五峰先生的胡宏,也在《书院即事》一诗中写下湘潭的春色。“无为经济学,万里筑幽栖。波涨青冥阔,柳垂春色低。烟花熏小院,风竹掩丹梯。便是神仙宅,世人应未迷。”波涛拍岸,显得天地开阔;柳条低垂,春色压近,春意正浓。“波涨青冥阔,柳垂春色低。”中的一个“低”字,把整个春天逼近的景象,推向了读者面前。

与父亲一样,胡宏也对碧泉这处美景良宅十分倾心。在《泉上》一诗中,他曾写下“翠鸟来还去,修鱼跃更游。动成春色好,愈觉道情幽。”诗中,他对幽静居所的喜好,悠然可见。

0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在哪里,在春花里。春天的花儿,如同春的使者,一经开放,春便来了。

胡宏在《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三首》中,特别写到了喜爱的花木:“海棠初破红如滴,杨柳新回绿似挼。把酒只愁春莫去,望云时问日如何。”海棠花开,杨柳青青,这都是春天里最常见的意象了。

久居乡里,荼蘼盛开。胡宏的诗中,也特别写了花落便表示春季散去的荼蘼。“荼蘼袅袅弄柔条,亦自经冬解不凋。更有异香含素蕊,小槽能使客魂消。”在乡里,荼蘼是很带有乡间气息的一种野花了。在湘潭一带,不少孩子喜欢在春日里采来荼蘼,插入瓶中,不失为一种乡间雅趣。

03

隐居碧泉时,胡安国、胡宏除了办学堂、讲学、注《春秋》,闲时便与附近的文人雅集,到隐山与高僧交谈。

胡安国的《答僧五首选四》,第一首便写到了春:“踏遍江南春寺苔,野云踪迹去还来。如今宴坐孤峰顶,无法可传心自灰。”胡安国一生奔波,走了江南不少地方,见过春日里寺庙里的青苔,最终“野云踪迹去还来”。他感叹如今坐在孤峰顶上,为没有法可传而感到“心灰意冷”。

答僧,与胡安国吟诗唱和的这位僧人是谁呢?隐山龙王庙的高僧云石上人。他的另一个名字,是“草衣法赞”。

胡宏也写下《和僧碧泉三首》。“人似春花自在开,本无根蒂孰栽培。一番凌乱一番长,不是前花去又回。”人像春花一样自在开放,在与僧人的和诗中,多少透露点禅意。

值得寻味的是,胡氏父子从思想上是批判佛教的。他们与佛界的交往,更多的是个人交谊,同时当然也有借鉴。“胡安国深感于佛学的步步入侵,故迫切地要改革儒学,这便是胡氏参与其中的宋明理学的兴起。”何歌劲阐释。

当年,胡安国、胡宏父子从碧泉出发,必经隐山八桥之一的珂里桥,方能抵达隐山。隐水从隐山东麓的山谷间发源,蜿蜒向前,流入涓水,再汇入湘江。水上八桥,便是有名的隐山八桥了。

一路上,胡安国、胡宏父子静观默察大地的变化、四季的轮回,在幽静与匆忙中,平静前行。1138年(宋绍兴八年),胡安国去世,归葬于隐山。如今,只有桥静默于此,观览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留下悠长的人文故事。

04

春天不只在诗行里,更在思想里。

当后人一遍遍前往碧泉、隐山,在这湖湘学派的源头探寻思想与深意时,胡安国、胡宏父子曾经开设的碧泉书院,他们所留下的诗行与思想,何尝不是湘潭哲学思想萌发的春天呢?

对湘潭的文化研究者而言,那是心生春意的地方。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碧泉书院开坛讲学,传播知识,使湘潭走上了著述时代,湖湘文化有了核心的思想内涵,促进了湘潭历史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儿女,造就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鼎盛局面。

自此之后,文化的基因代代衍生,传承下来。

05

所以,如果你想领略湘潭思想萌发的春天,那么,请去碧泉吧。

去碧泉吧,看看南宋的胡安国、胡宏父子,是怎样在这里开坛讲学,将湖湘学派在这里开枝散叶的。去看看碧泉潭汩汩流出的水,怎样为当地的孩子洗涤,就像当年洗涤古代学子的心灵那样;去看看当年的有本亭,如何烛照胡宏的哲学思想。

去碧泉吧,在碧泉书院的遗址前,你会根据指示牌,寻到半截石碑。石碑一半在土里,呈现在外的半截,你也无法辨认上面的字。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到了遗址之上,一切自会言说。

所有这些遗址,将与存留下来的诗词、文献一道,叙说八百年前的那段思想风云,给湘潭人一个思想的春天。

上一篇:少儿电子琴入门:学琴一定要买琴吗?幼儿初学买钢琴还是电钢琴?
下一篇:北京买古筝:想买支洞箫,坐标北京.请问有比较好的乐器店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