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産樂器(中國56個民族各有什麽特點

董乐器 2022-05-23 15:03:46

1,漢族新疆特産樂器: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余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廟會,舞龍。

新疆特産樂器(中國56個民族各有什麽特點

2,阿昌族:分布在雲南,人口2.7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于打制長刀而聞名于世,有自己的語言,特色,采茶。

3,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余人,關于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鹽漬杜鵑花,叁道茶,大理叁塔。

4,保安族:分布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爲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羊皮襖、保安刀。

5,布依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布朗族:分布在雲南,人口8.2萬余,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彈唱。

7,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甯,人口19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特色,跳板、長鼓舞。

8,傣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0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特色,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達斡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剪紙,打曲棍球。

10,德昂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5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于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特色,象腳鼓舞。

11,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志,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2,東鄉族:主要分布甘肅、甯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3,獨龍族:分布在雲南,人口0.5萬余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織獨龍毯,烤烙餅。

14,鄂倫春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余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制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5,俄羅斯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余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拉手風琴,烤面包。

16,鄂溫克族: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馴鹿、爬犁。

17,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其余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竿球,龍舟,編織。

18,仡佬族: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制作糯米團,地戲。

19,哈尼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0,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特色,剪羊毛,彈唱,刺繡。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余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爲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制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族:主要聚居在甯夏、甘肅、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余人,特色,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8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善于種茶,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族:分布廣西,人口1.8萬余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跷。

25,景頗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1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41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萬余人,以農業爲主,婦女精于紡織,"黎錦""黎單"聞名于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特色,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萬余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甯,人口約982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廣西,人口7.1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善于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約0.7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余人,以畜牧業爲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族: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繡、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布在廣西,人口15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布在雲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萬余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東巴舞,臘染。

38,怒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2.7萬余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産,有自己的語言。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族、分布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萬余人,以經營商業爲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太平洋舞,高台會。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余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聞名于世,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擺手堂。

48,佤族:分布在雲南,人口35萬余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特色,甩發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4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遼甯、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余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族: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余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盤王節、長鼓舞。

53,彜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余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杆杆酒",舞蹈音樂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虎節。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肅,人口約1.2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余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特色,藏舞。

56,壯族: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余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擴展資料: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爲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家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爲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打下了基礎。

民族兩個特點:

第一,小聚居和大雜居。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省、自治區。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甯夏5個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200多個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這些地區又都雜居著不少漢族,其比例也相當高。

第二,分布範圍廣,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邊疆地區。全國擁有56個民族的省區有11個,占全國31個省區的35.5%。盡管少數民族分布範圍很廣,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邊疆地區。我國陸地邊境線全長2萬多公裏,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地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少數民族

怒族 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典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爲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則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衣裙上都繡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于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特審美觀。 回族 由于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樣爲無檐小圓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以成爲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顔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爲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叁四米的綢緞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挂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過去主要爲獸皮,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服,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制作講究,外面繡著各種花紋,既美觀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镯、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 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挂有彩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爲衣褲式或衣裙式兩種。稱爲“別列”支系的婦女上穿對襟上衣,下著及踝長的紅色條紋筒裙,佩戴耳墜,耳筒和銀項圈。稱爲“梁”的支系的筒裙則是藍、紅等條紋。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豔麗的小絨球。 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平時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黑、白色圓頂小帽;喜慶節日喜歡穿翻領、大襟、鑲邊的黑色條絨長袍,腰束15尺長的彩色長帶,頭戴禮帽,足蹬牛皮長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領皮襖。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多以燈芯絨爲原料,喜紫紅色、綠色等豔麗的色彩,並鑲有花邊;一般要戴蓋頭,姑娘戴綠的,少婦戴黑的,老婦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長辮,戴彩色紗巾,節日戴紅、綠色禮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爲自豪的手工藝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飾,同時還是表達男女愛情的信物和饋贈親友的禮品。其工藝精巧,外形美觀,鋒利耐用。 哈尼族 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長用藍靛染布,男子穿對襟上衣和長褲,用青布或白布包頭。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顯差異。紅河等地婦女上穿右襟圓領上衣,下著長褲;墨江等地婦女上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褲,打綁腿;版納和瀾滄一帶婦女穿短裙,打護腳,也有著長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銀飾,無論紐扣、耳環、項圈、手镯和胸飾,皆用銀制。衣襟、袖口、褲腳、腰帶等服飾上,多有鑲嵌的彩色花邊和刺繡的花紋圖案。 漢族 漢族有1042482187人,占中國人口的92%。分布在全國各地.漢族是秦漢之際在夏、商、周人融彙爲華夏族體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以農業爲主,部分從事現代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創造了高度繁榮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漢族有北方、吳、湘、贛、閩、粵、客家七大方言,語音差別大。方塊漢字是統一的書面語言。漢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發達,在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名人濟濟,造詣博大精深。漢族以大米、面粉爲主食,喜吃蔬菜和肉類,烹調技術考究。住房依地區而不同,木梁立架承重,座北朝南,門樓影壁,鬥拱飛檐是其民居的基本特征。 獨龍族 獨龍族男子過去用一方毯批于背後、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結,下身穿短褲,惟遮掩臀股前後。女子用兩方長布,從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圍向前方。男女皆散發,前齊眉、後齊肩,左右皆蓋耳尖。兩耳或戴環或插精制的竹筒。現在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男女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爲手镯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花毛巾,項戴料珠。獨龍族紡織手藝較發達,所織麻布線毯質地優良,色彩協調,特色鮮明。 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裆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去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斓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爲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跷起的船形膠鞋,無布別具一格。 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鲑、鲩、鯉魚等皮制成衣褲、靰鞡、腰帶、繃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制成,腰上端爲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爲齊口並鑲有或繡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制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幹,然後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複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爲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注:靰鞡音同兀拉,亦做烏拉) 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氆氇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氆氇縫制,靴底爲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脫地區男女都喜歡穿棉麻制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發,佩帶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于頭頂,並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氆氇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帶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镯、耳環、戒指、項鏈,胸前還挂著護身盒"呷烏"。 珞巴族 珞巴族服飾獨具特色。男子一般穿藏式氆氇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長及腹部,爲套頭式。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膀上。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帽檐套著帶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張,帽後一塊長方形的狗熊皮垂于後背,以防箭射、刀砍。平日外出,身上總是佩挂著弓箭、腰刀、銅銀手镯、竹管耳環、各色串珠。婦女一般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以麻布爲原料。下身圍緊身筒裙,裙長略過膝部,用帶子紮緊裹腿。佩帶銅和銀的手镯、戒指、藍白兩種顔色的項珠,腰部周圍還綴有很多海貝串成的圓球。男女都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是以草原遊牧文化爲特征的民族,服裝要便于騎乘。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主要是冬季穿用。襯衣、長褲多選用白布爲原料制作而成,襯衣采用套頭式,青年男子還喜歡在衣領處繡有花紋圖案,五顔六色,十分漂亮。婦女多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姑娘和少婦的連衣裙,袖子繡花、下擺縫花邊,十分豔麗。婦女的帽子、頭巾頗爲講究。哈薩克傳統的手工藝術是頗具盛名的刺繡,手法有挑、貼、補、鈎、刺等,各種美麗圖案處處可見,顔色五彩斑斓。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傳統服飾,男子一般多穿套頭、寬袖、繡花邊的白襯衣,外加齊腰的黑色坎肩或黑色對襟、無扣的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農、牧民喜歡紮腰帶,行動起來比較方便。冬季穿皮棉大衣。婦女多穿寬大荷葉邊的連衣裙,顔色以黃、白、紫紅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子喜歡戴繡花小帽和圓形平頂絲絨花帽冬季戴黑色羔皮帽,帽檐上卷。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還加披頭巾。特別喜歡佩戴耳環、手镯、戒指、項鏈等首飾。男女皆穿皮鞋或長筒皮靴。牧區婦女喜歡把銀質或鎳質的貨幣釘在衣服上。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季喜歡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襯衣的領口、袖口和前襟開口用紅、綠、藍相間的絲絨繡成各種美麗的彩色圖案花邊。春秋兩季,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棉布制成的叁角形繡花腰帶。冬天穿毛衣、毛褲、羊皮襖等。婦女夏天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老年婦女穿的連衣裙一般褶多且寬大,顔色單調。青年婦子穿的連衣裙色彩豔麗,胸前繡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婦女穿的冬裝除毛衣、毛褲、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歡穿狐皮、裘皮大衣,更顯得氣質高雅,雍榮華貴。烏孜別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注:袷袢音爲掐盼)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傳統服飾爲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邊。短上衣的式樣爲豎領、對襟扣領。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適宜遊牧騎乘,女子服飾爲寬大無領,長不及膝,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下端鑲有皮毛的多褶長裙或下端帶褶裥的各色連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繡上美麗、精致的幾何圖案。色彩以紅、藍、白爲主。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挂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簾子、圍子等都著稱于世.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爲男子穿繡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豔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繡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繡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豔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镯、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繡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繡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鄂倫春 鄂倫春族在遊獵生活中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爲原料。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式爲主,男女冬季皆穿長袍,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制而成,制作時,把耳朵割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僞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狍的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繡出色彩豔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叁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土家族現在平日著裝已沒有民族特色,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有傳統民族服飾展示風采的機會。 拉祜族 拉祜族的傳統服飾以黑爲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衩的黑布長衫,且衩開得比較長,袖口、襟邊鑲著銀泡,縫綴著各種花邊,下著黑布長褲,頭纏黑色的長頭布,頭布兩端裝飾著彩色長穗,裹綁腿。拉祜族配飾相當別致,婦女耳戴銀環,胸挂“普巴”。男子則佩帶葫蘆、火槍 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其服飾樸素無華。婦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年婦女喜歡用青布包頭,腰紮繡有精美花紋圖案的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頭戴六片叁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老年人穿琵琶襟上衣,戴硬殼平頂碗帽。多穿草鞋或布鞋。仫佬族的服裝面料是自紡自織自染的藍靛染成的土布,並且被視爲珍貴的布料。其染制方法與衆不同,把長約兩丈的土布放入藍靛染缸,反複曬染多次,使青藍色澤均勻,然後塗上米湯、薯莨、牛皮膠糊面等,待晾幹後,用石磙滾壓或棒槌敲打。用這種方法制成的布閃光發亮,美觀耐用。 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花樣較多,而且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的婦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著長褲,外套黑褐色繡花坎肩,系圍腰,梳辮子。未婚婦女喜歡用繡花雙層藍布包頭,婚後用黑布包頭。甯蒗、永勝一帶婦女上穿右襟短衣,下著白色長及腳面的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衣服的襟邊鑲著花邊或金絲邊,裙中鑲有一道彩色的橫紋,十分豔麗。發辮以粗大爲美,所以喜歡用牦牛尾做一假發,梳辮盤于頭頂戴黑布包頭,佩戴銀質飾物、料珠、珊瑚、瑪瑙等。普米族崇尚白色,以“白色”爲善,表現在服飾上,衣裙皆以白色爲美。 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都穿的高領衣服是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而婦女高領長袍下擺開衩,衣領、袖口、衣衩、襟邊繡著花邊,以綠、藍色布料爲主。外套大紅、桃紅、翠綠、翠藍色的緞子高領坎肩,系紅、綠、藍色腰帶,配幾條彩色手帕,腳穿長筒皮靴。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風雪帽,穿高筒靴;夏秋季節,戴圓筒平頂鑲邊的白氈帽或禮帽。裕固族婦女的頭飾別具特色。她們頭戴喇叭形紅纓帽 或用芨芨草編織的帽子。紅纓綴在帽頂,帽沿上縫兩道黑色絲條邊,前沿平伸,後沿微翹。婦女婚前婚後的頭飾不一樣。喜歡佩戴耳環、翡翠或玉石手镯及銀戒指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連衣裙,冷天外罩大衣。男戴黑絨布制成的繡著花紋的圓形高統帽。女戴圓頂繡花棉帽,外出時再皮上方形大頭巾,顔色多爲白色,新娘則一定要用紅色。男女皆穿皮靴,皮靴制作講究,舒適保暖。塔吉克族婦女最擅長的手工技藝是刺繡。衣帽、腰帶上大都繡有花紋。女帽的前沿繡得五彩缤紛,逢盛裝時帽檐上還加綴一排小銀鏈。同時佩戴耳環、項鏈和各種銀質胸飾。新娘婦女在辮梢飾以絲穗,已婚少婦在發辮上綴以白紐扣,美麗的裝飾把婦女裝扮得如花似玉。 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喜慶節日,小夥子愛穿彩色襯衣。婦女夏季習慣于穿粗布襯衣,外套無袖、高腰身的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喜慶節日,婦女們喜歡穿綢制的繡花襯衣。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婦女的頭飾有獨特的風俗,婚前婚後界限森嚴:姑娘梳長辮子時,要同時把彩色發帶和小玻璃球編在辮子裏,辮子長長地下垂,頭發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婦女的獨辮被兩條辮子取代,盤于頭頂,再用頭巾或帽子罩上。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裝以袍式爲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頭皮做成,毛朝外,雙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獵時,既防寒又護身。靴子多選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質服裝外,達斡爾族還穿布制的袍子和褲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時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婦女早期著皮衣,清朝以後以布衣爲主。服裝的顔色多爲藍、黑、灰,老年婦女還喜歡在長袍外套上坎肩。達斡爾族婦女擅于手工刺繡,服飾、鞋、荷包等多繡著各種花紋及圖案。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爲雲南的亞熱帶地區,擅長農耕和水稻種植。傣族人在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島諸國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 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織在衣物上。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爲棉布的衣裙和長、短褲。哈尼 族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上一篇:樂器背景圖片(多媒體數據壓縮算術研究 論文筆記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