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樂器(哲學樂器是什麽 )

董乐器 2022-01-20 07:47:13

100多年前,一撮龍骨中發現了甲骨文,這就是已經發展成熟的叁千多年前的漢字哲學樂器。與漢字並稱爲世界叁大古文字的埃及聖書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消亡,唯獨中國漢字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漢字傳承了數千年,從古代漢字到現代漢字,在不斷的演變中也實現著其生命的超越。如今,面對我們已經熟悉的漢字究竟有何秘可探?

要想破解漢字,就要知道漢字的始意,也就必須找到識別最早的字形。如“自”的現代字形好像和眼睛有關系。有人說“自”像眼睛加上一撇眉毛。但“自”的甲骨文是鼻子的象形,鼻子是呼吸的外在器官,我們先人認爲氣是生命之本。而氣息一旦受阻,人的生命就會有危險。就是今天,人們試探某個人死沒死,還沿襲古老的方式,手放他鼻孔處,看有沒有出氣。所以,像呼吸一樣正常的狀態就是“自然”的本意。而“自然”所引發出的多麽高深的哲學思想,都是在追求人的一種正常舒服的狀態,這也是自己的生命狀態,他人無法模仿替代。“自從”、“自由”、“自己”、“自然”的來曆及與“自”相關的字。

破解漢字對重讀漢文經典的意義,比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對于王勃這聯詩我們都通曉:“只要四海之內還有一個知己朋友,雖然遠隔天涯,也好似近在鄰居。”你如果知道其中一個字“存”的全部,再讀此聯詩,其意境就和原來不同。“存”現在發現最早的字形由“才”和“了”構成。“才”指草木初生,“子”指人的初生。人見幼小總生愛憐之心,所以“存”本義是“牽挂、相念、思戀、恤問”等意思。再看這聯詩,“存知己”,“有”知己和“思念”知己,詩的意境有天壤之別。正因爲相互思念,雙方可洞穿時間和空間的無限距離,心神相通,“若比鄰”。

從上面例證可以看出,重識漢字,能使經典重讀出“新”意。其實是原有的舊意,只是因爲我們對漢字識得不全面,不深刻。而要全面深刻地識別漢字,離不開分析研究漢字最早的字形。

(全文)

%,那也就是說其他90%多不是象形文字,但是它盡管那90%多不是象形字它都是以這個百分之不到十的象形字爲基礎的,所以說,人們要概括漢字,基本上都說是象形字。那麽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剛才我說的這個字,自己的“自”它像個什麽,有人會說了它像目,上面帶一撇,這一撇有人說了可能指的眉毛,那麽如果是個目又帶一個撇,這個字形和我剛才說的那幾個字義,自然、自己、自由、自從它有什麽關系?到底它有什麽關系,實際上作爲漢朝的一個文字學家許慎,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漢字學家,他也解釋不清楚,爲什麽,因爲就是這個字形它離我們老祖宗所創造的最早的字形怎麽樣呢,有變異了、有改觀了。那麽,如果我們要想找到最早的字形,那就得怎麽樣呢,去找古字,這個現象非常有趣,在上個世紀初,我們知道,甲骨文挖掘出來了,在河南殷墟。

我們回到剛才這個主題,我們說了,這個是“自”,那麽最早的字形是什麽樣子的呢,甲骨文是這樣的,我們說它是象形字,按照現在說是目,目指眼睛,這一撇,好像是眉毛,實際上我們知道了古字形以後再看這個,根本不搭界。我估計有點生活經曆,觀察敏銳的人會發現,它實際上像的是什麽,像的是人的鼻子,我們看,自己的“自”它爲什麽用鼻子來象形,這有什麽道理,實際上我們古人在造這個字的時候,已經隱含了很多的思想在這裏頭,比如說,我們先人知道,最根本的人是什麽呢,是氣,而鼻子是什麽呢,是呼吸的器官,實際上呼吸器官還包括肺、還包括氣管,但是在外在顯示出來的是鼻子。我們現在有人看電影、看電視還知道,當這個人生死不明的時候,把手放在他的鼻孔上探探他有沒有氣息,于是乎,我們可以推想,當古人用鼻子來象征自己的時候,我們看,直到今天還有人誰呀,我,指自己的鼻子,那麽他不過象征的就是說我有氣,我是活著的,我是有生命狀態的。可見,就是甲骨文的發掘,就是古文字的發掘,確實爲我們今人跟古人怎麽樣,搭了一個橋,使我們能夠走向古人的內心,去探秘他們到底想的是什麽。

我們再看這個字,這個是“打”,打人的“打”,目前發現,最早的字形就是小篆,小篆跟現在的楷書差不多,一個手一個丁,一個手加一個丁它組合起來,表示什麽意思呢?我們知道,今天關于“打”,意思《現代漢語詞典》是26種意思,《漢語大字典》是29種意思,有一個語言學家叫陳原,他寫了一篇文章叫《神奇的“打”》,爲什麽神奇呢這個“打”,我們看,當我遇到我的仇人,我給他一拳,這是跟他有矛盾,可是,我們說打他,可是,我們還這麽用打,我和老李打成一片,這個打成一片,不是指我跟他打架打成一片,而是指我跟他關系太好了,這也是打。還有,我們現在出門,今天有很多朋友就是這麽來的,舉手幹嘛呢,打的,我們也沒去打這個汽車,爲什麽叫打的,再有我們在座的有很多女同志,現在一般人不玩這個了,但是,過去女同志這個都是自己織,當時不叫織毛衣,叫什麽“打毛衣”。我們拿起電話叫打電話,再有我們回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去買醬油、買醋、買酒叫“打酒”,等等這些意思它跟這個字形有什麽關系呢,一個手一個丁,所以陳原說了這麽一句話“漢字神奇,就打這麽一個字形包含那麽多的意思,但是裏面卻不見得統一。”那麽我們要研究古人他造這個字,他到底憑什麽,而且他憑什麽又能引申出這麽多意思來,當然我們可以說,漢字這個字形造出來以後,就像一個載重汽車,它隨著往我們這兒越來越靠近,它載的重量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在剛剛造出來的時候,它已經要承載著一些貨物,也就是信息,這個是最根本的,最原始的。那麽爲了解“打”這個字,我下了很大工夫,原來我對這字也沒太看重,只是我有一個朋友在人民大學教書,他當時是給外國人,加拿大人,印度人,英國人,講漢語,他說這些外國朋友想不明白這“打”,而且想不明白爲什麽這一個字形能有那麽多很沖突的意思,說讓我講講,這我才對它進行了研究,那麽我研究漢字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還原,這個字形它是兩個部件構成一個手一個丁,還原到最遠古的時候,我們想像我們的先人拿這個象征什麽,當然,這得有一定的狀態,那麽進入狀態以後,我想到了,也就是說,我們先人是拿著一個東西把一個釘子,當然過去的釘子,也不一定是金屬的,有可能木制的,也有可能石制的,揳進去一個物體裏頭,比如說樹木、比如說土,那麽這樣的話,剛才說了所有的意思,都能夠通過這個動作還原出來,我們可以看,我們按現在的動作來看,假如你拿個錘子打這個釘子,第一個動作是什麽,是舉,第二個是揮,第叁個是擊,第四個是進入。那麽我們想想一個打字不過是人四個動作,給它概括出來了這樣的字形,如果你不還原你不知道有這四個動作,當然得分解出來了,你怎麽可能知道這個“打”能分解這麽多的意思呢。那麽現在我們看吧,剛才我們說“打”所有的意思都可以被分解爲這四個動作,打毛衣是指什麽呢,進入;打酒、打醋,現在是液壓的,當然現在連液壓都不用是桶裝的,進入了;和誰打成一片,是進入;最開始打電話是跟打電報過來,打電報等于手要敲擊,也就是說我們解了這個漢字,最早的字形和最早的字義我們怎麽樣呢,也就明白了,那29種意思,或者說《現代漢語詞典》,所說的26種意思都有根據了。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字是而且的“而”,這個而且的“而”,我們知道,現在至少有四種語義,但有兩種是最重要的,第一種是什麽呢,是遞進,比如說,孔子《論語》第一句話在座的可能都知道,叫什麽呢?“學而時習之”,那麽這個“而”它是起一個遞進的作用,第二個是轉折,那麽這個遞進和轉折當然在現代漢語裏頭它不是實詞,是指虛詞,但這個虛詞這個語義怎麽來的呢,跟這個字形也有關系,那麽也是經過前人的考證,在殷墟挖掘了甲骨片上發現了這樣一個字形,完了再跟許慎說文解字對照覺得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的“而”。這是什麽象形呢,是人的胡子的象形,我們看是不是挺像的,當然這個字形有很多種。我們看一下,這個字我就不寫了,漢字有一個“耍”,“耍”上面是而底下是女,那麽過去古代男人是要留胡子的,而且這個字裏面它體現出了一種對女性的不尊重,用胡子挑逗女性,叫耍。還有一個字一個而這邊是一個寸,也有的是個立刀,爲什麽呢,因爲過去中國古代如果你犯的錯不是特別大,就把你胡子給剃了,這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叫“耐”。但是這個“而”和遞進和轉折它有什麽關系呢?爲這個字我也想了好長時間,怎麽也想不明白,當然你可以簡單地比附,胡子軟,好轉折,那麽遞進呢?往往遇到這種情況我就不硬想了,把這個放一放,去看別的書,有一天突然我在王夫之也叫王船山的《說文廣義》裏頭發現他解這個“而”,這段記錄太珍貴了,因爲除了他記錄別的地方我沒有發現,也就是說,我們先人除了管人的胡子叫“而”,也管魚的鳍叫“而”。魚,我們知道有腹鳍、有背鳍,有胸鳍有尾鳍,像小翅膀似的,這個確實特別像胡子,那麽我們先人也把魚的這個東西叫“而”,但是很多字典很多辭書沒有這個解釋了,那麽現在我們就能想明白了,當魚要奮進的時候要怎麽樣呢,使勁撥剌一下它的鳍,當魚拐彎的時候怎麽樣呢,尾鳍撥剌一下,這樣“而”的轉折和遞進的意思就想得明白了,它原來是跟魚的鳍是有關系的。

我們再看一個字這個字我們都知道,是音樂的“樂”,那麽這個字形它和我們今天聽的音樂有什麽關系,這個字還有個讀音,叫什麽呢,叫樂,它和我們今天的快樂又有什麽關系,我們看到了最古的字形就明白了。這個是甲骨文的字形它是個象形字,像的是什麽呢?像的是個樂器,有的說是架子上架的各種鼓,有說是木架子上崩的絲弦,這都無所謂,但肯定一點它像的是什麽,像的是樂器,那麽現在我就明白了,那麽原來這個樂器的“樂”這個字最早它就是什麽呢?樂器的象形,那麽它這出了聲叫什麽呢?叫樂,它出了聲給我們帶來什麽呢?快樂,怎麽樣,這一個字形它包含著叁個意思,全有了,當你不知道字形光看這個,想不明白。

那麽現在,我估計大家會有一個問題,你這麽做是什麽目的呢?你這麽琢磨漢字是什麽目的呢?當然可以說一個最簡單的目的是滿足我的好奇心,因爲我對漢字始終有一種神秘感,好奇,但光這個夠不夠,如果光是好奇,光是滿足自己對漢字的這種神秘感,遠遠不能構成我對漢字研究的動力,這裏頭有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我想解讀中國的古典文化,在我看來我們中國的文化昆侖,真正的文化昆侖是在先秦時代,那個時候是我們國家文化最燦爛的時代。

有人可能又問了,很多人老人,我們的先人,早把這些字給注解了,你按照他的注解去讀古書不就完了嗎,但根據我的研究,我發現,往往一個著作,一個詞語,它有不同的解釋,而且有些解釋怎麽樣呢,還是對立著的,那你說你聽誰的,那我這個時候,就幹脆誰的都不聽,我聽古人的,我去尋找古人的足音,看看他們當時造這個字是怎麽想的,比如說,我剛才說了孔子《論語》的第一句話,叫“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第二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叁句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這叁句話我們先看第一句話,第一句話,我最早知道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你們是做學生的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要經常複習功課是很快樂的,所以我覺得孔子這句話特別地平常,因爲我同時也研究老子,我覺得老子太棒了,老子《道德經》第一句話在座的肯定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那多懸,孔子這句話太平常了。那麽當我對古文字有了研究以後,我再重新看這段話,我發現過去我把孔子看低了,比如說,我們先找一個字“學而時習之”的“習”字,特別簡單,這是最早的字形,甲骨文,跟今天的繁體字特別像,這個“習”字上面是羽毛,下面是日,它表示什麽意思呢,它最先表示的是老鷹的小孩,也就是小鷹在幹嘛呢,在學飛,每天在學飛,那麽也就是說,他所引申出的第一個意思,不是複習功課是做事、是實踐,那麽現在我們再看孔子這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學”我們都知道,或者模仿,或者接受,我學了我接受了,剛才我們說了,這個“而”是遞進的意思,更要什麽呢,習之,更要去做,它講的是什麽呢,講的恰好是中國哲學最重要的命題,知行合一,你只有學了你去做你才是快樂的。

我們由先秦來跳到初唐,初唐有個詩人叫王勃,王勃有一首詩在座的肯定知道,我只說兩句,這是送杜少尉去四川當官去,有這麽一句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估計像我這種年齡的人對這些話會更熟悉,因爲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有一首歌,那時候談我們中國跟阿爾巴尼亞的關系,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講這個,因爲阿爾巴尼亞離我們很遙遠。這首詩,我們先解一個字,存,這個“存”字,這個海內存知己,在《唐詩百話》裏面,《唐詩的百話》的作者是施蜇存,有點歲數的人知道這個人,活了90多歲,他是鴛鴦蝴蝶派的作家之一,又是一個小說家,又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批評家,在華東師範大學教書,他《唐詩百話》裏面解這個海內存知己,說什麽呢,海內有我的知己,就像街坊鄰居這麽一樣近,我爲什麽取施蜇存的解釋呢,因爲他的名字裏面有一個“存”字,但是這個老先生對“存”字卻沒有解透,這個存最早的字形這邊是個才,這是個子,才表示小樹苗,小花小草,剛剛長出來,子表示小孩,那麽當人看到了小樹苗,小花小草,又看到了小孩,人首先産生的是一種什麽感覺呢,是愛戀的感覺,憐惜的感覺,那麽這個實際上才是存的最本的意思,最根本的意思,最早的意思。接著引申出什麽呢,由愛引申出思念,那麽我們再看這首詩,還是這一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內我思念我的知己,他就像街坊這麽近,正是這個思念才使得這個空間怎麽樣,一下縮短了,就像街坊一樣這麽近。我們看看由于對這字解釋不同,一個是有,一個是思念,那麽這聯詩的語境怎麽樣呢,也是天壤之別。

我們又由唐朝再折回到先秦時代,先秦時代有一個大哲學家也是一個大文學家,在座的肯定知道,莊子,一般把他跟老子擱在一塊,說老莊哲學。《莊子》裏面在《養生主》有一個寓言,講的是《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前面怎麽複雜,我不說了,我只說跟這個字有關的,叫“奏刀”,有印象嗎,叫“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我們先有個印象,對莊子這段話。我們抛開莊子這段話,我們想這個字“奏”有什麽語義,最近電視裏面,播皇帝的戲比較多,常用的字,“奏折”。好我們擺脫掉皇帝,我們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說我們去看音樂會,音樂會有一個人在彈鋼琴,我們叫什麽呢?叫鋼琴獨奏,但最准確的動詞應該是什麽呢,應該是彈,爲什麽不叫“鋼琴獨彈”呢?還有一個人拉小提琴,最准確的動詞應該叫拉,最准確的動詞應該是拉,應該叫什麽呢?“小提琴獨拉”,但如果在音樂會一個主持人這麽報幕的話,底下會怎麽樣,笑場。小提琴獨奏,五個銅管樂器在一塊吹,准確的動詞叫什麽呢,“木管五重吹”,你要這麽報幕也是,人笑翻了,得叫什麽?木管五重奏,可見“奏”這個字不一般,人們甯可舍去跟它最准確的這些動詞,吹、拉、彈、唱,而用“奏”這個字,說明它裏面有東西,有什麽東西呢,我們先人創造的這個字形是這樣的,這是甲骨文,經過前一代人破譯,它表示的什麽呢,這是手的意思,兩個手,這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它象征性的,頭上戴著飾,比如說孔雀毛什麽的,底下也帶著飾,比如說孔雀尾,在幹嘛呢?在唱歌跳舞,載歌載舞,如果大家熟悉中國曆史的話,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文物,青海出土一個陶盆,盆裏面有畫,畫裏面一些人手拉手,在跳舞,特別像今天的芭蕾舞,就一堆人,或一群人在一塊,載歌載舞,載歌載舞幹嘛呢,祭天、祭地、祭祖宗、祭豐收,也就是說,這個“奏”我們先人用這個字形它表示的人在一塊進行的一種儀式,這個儀式要唱歌要跳舞,有的時候還要朗誦,還要奏樂器。那我們知道了這個字形表達的是這個意思,我們再去理解,比如說,奏折,就好理解了,因爲奏這個行爲方式是怎麽樣呢,是朝上的,當然,也有平視的,比如說,我們剛才說在音樂會,它這個“奏”字它體現了什麽呢?體現了台上的演出者,和台下我們欣賞者,構成了一個循環圈,這是欣賞音樂,欣賞藝術,一個非常重要的氛圍。我們現在回到莊子的《庖丁解牛》,莊子的《庖丁解牛》這“奏”很多人的解釋叫進刀或者到運刀,可是,我在查了所有的字典,關于奏的語義其中一個意思就是什麽?就是進刀或運刀,而據的例子就是莊子的《庖丁解牛》,奏刀運刀的意思只有莊子用,後來的人全都沒有用過,什麽道理,是人們不知道這個字有什麽意思嗎,不是,我以爲,是很多人對奏這個字在《莊子》這裏的用法沒有理解透。這裏頭就必須得還原,還原到“奏”最原始的意義,那麽現在我們想吧,庖丁奏刀,“騞然”,它這個刀在怎麽樣呢,牛的筋骨之間的遊動出現的聲音,而不是牛的叫聲,最後是怎麽樣,牛都不知道自己它就死了,然後,文惠君說什麽呢,技藝太棒了,就今天的話“蓋了帽了”。那我們想一想,一個進刀,和一個奏刀,把這個解牛當做一個儀式,當做一個藝術品,當做一個藝術活動,我們來去解牛的話,它才能夠進入到一種審美狀態,實際上莊子拿它當寓言,不是真正的講宰牛的事,因爲他的總標題叫什麽呢,《養生主》,是說人怎麽在人世間活下去,正好,如果你們說我這臆想的話,但是,莊子後面幾句話,爲我做注了,他後面說的什麽呢?這個“莫不中音”,這個“音”不是音響的意思,是音樂的意思,一句話是“合于桑林之舞”,“桑林”是什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樂曲的名字,後一句什麽呢,“乃中經首之會”,“經首”是什麽呢?也是中國古代的曲名和舞名,這兩合在一塊,我們看看莊子他用的這個奏什麽,既有前面又有後面的結果,結起來多麽的吻合。那麽也正是對這個“奏”字的解釋不同,使得我們能區別出一個是什麽呢,一個是屠夫,一個是審美大師。

我們再看一個字,這個字是毅力的“毅”,這邊是最早的字形是個金文,孔子《論語》裏面有句話,叫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個“毅”怎麽理解呢?按照今天的字形,底下我們都知道這個字念豕,豕是什麽?是豬的意思,這個字形是我們今天的辛,辛辣的“辛”,辛是什麽東西?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這個刑具很細,很鋒利,又可以剌人,可以把人耳朵割掉,又可以在人臉上刺字,不是有這麽一個刑嗎?叫“黥首”,就在你臉上刺字,辛就是這個刑具。那麽我們想一想,“毅”這個字,豬加上這個辛,我們先不看這半邊,它表示什麽呢?過去的豬,有兩種,一種是什麽,圈養的家豬,還有一種是什麽?野豬,也有叫豪豬,野豬怎麽樣呢?後脊梁上的毛或者叫鬃,特別鋒利,很尖、很硬,當然如果我們養家豬,尤其是像公的種豬的話,這個毛也很鋒利,能把人手給紮透了,那麽它表示什麽?什麽叫毅力?而且最早的字形沒有這個,它是指豬的毛,尤其是後脊梁的毛立起來了,豬在什麽情況下毛才立起來呢?想一想很明白,很順當的時候,不會的,肯定是遇到了危險,比如說遇到了比它更強大的野獸,或者說遇到了它的同類要爭奪一個異性,它立毛的目的是什麽呢?第一是自衛,第二是進攻。可見,這個“毅”我們這麽看就能夠感到它的內涵了,內涵是什麽,是在困境當中振作起來,後來又加一個,這個是一回事,這個是手拿棍子在敲打、在趕這個豬,它指什麽呢?就是指有外在的因素來逼迫這個豬,讓這個豬毛立起來,讓這個豬奮進,這是毅的本義。我們回頭再看看,孔子這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那就是作爲一個士就是屬于高等的人了,你必須要有毅力,現在我們講毅力,你必須怎麽樣呢?要經常把自己放在什麽呢?困境當中,也可能你是順境,但你得想到自己在困境當中,爲什麽?因爲任重而道遠,你沒有毅力你是堅持不下去的。

我們看,我剛才解了孔子,還有莊子,只是因爲對這幾個字,解釋不同,注意,這個不同不是我故意的要跟現代人的注解不一樣,而是我要尋找我們先人他挖掘這個字、他創造這個字,到底是什麽意思,然後我們發現我們先人的著作,裏面包含著那麽多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是理解不到的,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我研究漢字目的是什麽,目的是爲了讀通我們的經典。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1979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學院讀法學哲學。1984年至198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學院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員。1985年至今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在中央音樂學院開過的課程有:《哲學原理》、《漢字源流》、《音樂評論寫作》、《老子莊子哲學》、《莎士比亞戲劇賞析》等。趙世民是中央音樂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人文教師。

內容簡介:

漢字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的曆史由口耳傳說進入了文字記錄時代,有文字就有了文獻,因而,炎黃子孫一代接一代地總結曆史經驗,創造並推動著社會發展進程。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告別蒙昧,走進文明,漢字作出了裏程碑式的貢獻。

在世界流行漢語熱的今天,我們對漢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漢字是如何誕生的?漢字真的蘊含著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嗎?解讀漢字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一 、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

如“活”字,最早的字型說明有水有根就活。

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房裏有豬,豬繁殖力強,當時,人的生産力是最重要的生産,以生産能力旺盛的豬象征家的人丁興旺。

二 、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的科學精華。

比如“思”字,現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說“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斷定中國人早先不知思維的器官是大腦。這是他沒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頭蓋骨的彙合處,不信你去醫院找一個人頭骨標本,你看頭頂的紋路和“囟”非常相似。那麽,“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頭和心的相通。我們祖先的這一認識非常前衛。今天的科學證實,“心”“思”這字形,暨有思維,又稱情感。

叁、漢字體現先人哲學的思辨。

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語,無聲,按說僅一個“黑”字就足以象征,爲什麽還要加個“犬”呢?誰都知道,狗最愛叫。用善叫的狗去趨近寂靜、無言,更能體現出“默”的充實內容。巧了,從思想上說,“沉默”是由能言善辯的智者提出來,從造字上說,“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來象征。“默”是可以說,能說而不出聲。一個天生的呆癡再不說話,我們也不會以“沉默”刻畫他,如同我們不會說一段木頭失明了一樣。

漢字不僅構築了隱性的中國哲學體系,也塑造著中國人的心理結構。表面上看,漢字不過是一個符號,指稱著對應的事物,但就在這對應背後,還潛伏著中國人的情感、習慣甚至本能。

(全文)

我講的題目是探秘中國漢字,我想在座的都非常熟悉漢字,那麽漢字我們都知道,跟世界其他國的文字相比,尤其和拼音文字相比我們叫象形字,爲什麽我們這個漢字叫象形字,它是怎麽産生的?誰發明的?誰創造的?我們也知道,中國古代有個傳說,叫倉颉造字。

這個字我們都知道是活,望文生義,水加舌頭,舌頭是很靈活的嘛,口幹舌燥,舌頭又動不了,所以得加水,用舌頭來象征。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我剛才說了,我們要想知道漢字,一定要找到它最早的字形,當然是盡可能了,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發掘的甲骨文,出現的單字是四五千個,到現在解釋出來有定論的,不到兩千個,當然,我相信還有地底下埋著很多很多的甲骨,也就是說,可能某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今天找不到的最早的字形以後可能會發現。那麽這個活最早的字形是這樣,這是水,這個呢就我們今天講的氏族的“氏”,這個是口,也有的活沒有口,底下是一個點,它表示什麽呢?表示的是根,那麽我們看看我們先人太了不起了,有根有水,怎麽樣呢,就能活,這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觀察,通過活這個字,展現了出來。

我們再看,這個字是豬,最早的字形是甲骨文,誰都能看出來,房子裏頭有什麽呢,有豬。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這麽解這個字,房子裏有豬,就是家,爲什麽房子裏有豬就是家了呢,我們老師沒有解釋,我看了一些前人研究甲骨文的一些人解釋,說什麽呢?說豬在我們遠古是重要的財産,就像有的時候我們現在的山西人出嫁,陪嫁的嫁妝是什麽呢?不是現在,是以前,是看你家裏有幾缸子醋,你家裏如果有七缸八缸醋,你家很富有。那麽過去呢,豬是重要財産,你家有豬,你家就富有,但是,我有個疑問,這字我就不寫出來了,同樣是房子,裏面有個牛的話是什麽,牢房的“牢”,所以這在邏輯上叫什麽,叫不周延。還有甲骨文有這樣的字形,底下是羊,也是牢房的牢,難道說我們先人羊跟牛就不是財産了嗎?一樣啊,爲什麽擱豬就是家,擱羊擱就成牢房了?邏輯上說不通。

雖然我的朋友在外地,但我相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上一篇:12樂器(12歲學什麽樂器最合適 )
下一篇:世界上所有的樂器(豎琴是西洋( )樂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