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演奏:月琴的来历、演奏艺术、特点?

董乐器 2021-07-25 18:22:22

  月琴:我国汉、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月琴演奏,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月琴演奏。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 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月琴演奏,19世纪3O年代达到最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战后才又恢复。
  

月琴常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的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所喜爱。解放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作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也称“唱琵琶”或“唱月琴”。

月琴的结构

月琴结构和阮相似,

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琴头顶端的装饰,是单独用木料雕塑成龙头或其他图案,再胶粘上去。琴颈上部开有弦槽,槽侧并有安装弦轴的圆孔。
  琴颈下端有方形木杆装在琴身上。

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粘而成。框板用6快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成一圆形琴框,上下开有装入琴颈方木的孔眼。它的两面粘着面、背板。面板和背板是月琴发音的共鸣板,用纹理顺直均匀、无疤节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
  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中间支有两个音柱。

弦轴用黄杨木,外表刻有斜条瓣纹,拧转的一端还嵌有象牙或骨饰。

琴弦用丝弦、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以钢丝尼龙弦的效果最好。

缚弦用红木或竹子制作,粘在面板下部的中间。

优质月琴的音阶准确、音准偏差不超过正负15音分,音色清脆柔和,音响宽亮;琴身圆度准确,框板宽度一致,面背板平光洁净;琴头雕饰细致;音品间隔准确,排列整齐;琴颈和面板在一个平面上,无前倾或后仰现象;弦轴、轴孔配合严,齿轮铜轴灵敏。
  各胶合部位拼粘牢固,涂漆匀净光亮。

演奏月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拿拨子弹奏,其技巧已发展到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3O多种,其中还包括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不但可用于伴奏,同样也是一件出色的独奏乐器。

月琴在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我国汉、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 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月琴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 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月琴常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的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 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所喜爱。解放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作场 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也称“唱琵琶”或“唱月琴”。

上一篇:弯德林:萨克斯小常识】哨片的基础常识以及弯德林哨片介绍
下一篇:musiland:2018年度推荐榜单「Soomal」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