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裏洞樂器(那種樂器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

董乐器 2021-12-27 05:15:30

到目前爲止,埙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埙因多用陶土燒制,又稱陶埙。近代在西 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無音孔埙和1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萬榮縣巴裏洞樂器、甘肅玉門火燒溝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經考古測定,均爲距今6700—7000年前的産物。其中,山西萬榮縣荊村出土的2音孔(除吹孔外)埙,能發出e2、b2 、d3叁個音。河南輝縣琉璃閣殷代墓葬出土的埙,已發展至5個音孔,可吹出完整的七聲音階和部分半音。此外,在河南鄭州銘功路、二裏岡商代遺址中,也有埙的發現。這些埙均爲陶制,有橄榄形、圓形、橢圓形、魚形、平底卵形多種。後世埙的質料有陶、石、骨、玉、象牙多種,陶制品最常見。

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埙被列爲土類樂器。進入宮廷後,埙常與箎合奏。漢代出現6音孔埙。盛唐時期,樂器品種繁多,性能也比較優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埙便漸漸不被重視。近代,埙多用于與琴的合奏。

埙的形成

  古代《樂書》引用古人樵周的話說:“幽王之時,暴辛公善埙”。 《世本》認爲暴辛公作埙。王子年《拾遺記》上說:“庖犧氏易土爲埙”。這種認爲埙樂器爲個人首創的觀點,盡管在早期年代曆代相傳,但總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據。

一般的觀點認爲,埙應當是原始先民們在長期生産勞動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樂器。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古有記載謂之“石流星”),由于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擲向獵物時,空氣流穿過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這種哨音啓發了古代先民制作樂器的靈感,早期的埙就是這樣産生的。

埙的種類

  在中國古代宮廷中,埙分爲頌埙和雅埙。所謂雅埙,指體積大(“大如鵝卵,謂之雅埙”《叁禮圖》),在雅樂中應用;所謂頌埙,指體積小(“小者如雞子,謂之頌埙”《叁禮圖》),常在雅樂之外的其他宮廷音樂中應用。

埙體的外觀式樣曆史流傳下來的也很多:唐叁彩陶埙,紅陶刻花埙,怪獸埙,人面埙,繪龍埙……最原始的埙沒有音孔只有吹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演奏的需求,埙的音孔漸漸增多了。

  按音孔來分,從無音孔到有音孔,從一孔到二孔、叁孔、五孔,古代已經有六孔埙,清代宮廷雲龍埙即是六孔埙。現代普遍流行八孔埙和九孔埙。

埙的文化意味

  我國古書上對埙的文字記載並不多。《爾雅》注:“埙,燒土爲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秤錘,六孔,小者如雞子。”《舊唐書.音樂志》說:“埙,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爲之……”。《詩經》雲:“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音遲”),埙與篪的組合是古人長期實踐得出的一種最佳樂器組合形式,由于埙篪合奏柔美而不乏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兩種樂器一唱一和,互補互益,和諧統一,因此被後人比作兄弟和睦之意。古詩雲:“天之誘民,如埙如篪”,說的是上天誘導平民,猶如埙篪一樣相和。埙篪之交也象征著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高尚、高貴的和純潔、牢不可破的友誼。

  唐代鄭希稷在《埙賦》中說:“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潛,居中不偏,故質厚之德,聖人貴焉”。這就是說,埙所發出的自然而和諧的樂音,能代表典雅高貴的情緒和雍容的氣度。所以古代的聖人們是十分器重這種樂器的。埙和埙的演奏,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儒家禮教文化在中國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搖揍體鳴樂器(體鳴樂器是什麽 )
下一篇:樂器的發聲(樂器的發聲方式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