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董乐器 2021-11-08 16:05:19

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童姨的網絡戰爭,其特有的“艺术性”决定它在敦煌壁画中的位置敦煌飞天乐器。反弹琵琶是一种多元文化复合体的艺术形象,是“五胡”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本文在分析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特点的基础上,讨论其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来剖析反弹琵琶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说法是: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敦煌飞天乐器、地理、政治、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相关方面的总和。从此意义出发,敦煌壁画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敦煌反弹琵琶艺术形象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很多人认为人类最早的视觉艺术形式就是绘画敦煌飞天乐器。不论是距今万年以上的非洲岩画,还是我国敦煌的莫高窟壁画,都佐证了此点。作为一种以再现为手段、以世间万物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形式,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壁画作为一种深深扎根民间的、分布极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无疑体现着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反弹琵琶中伎乐天形象上,身体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舞的缠绕着的带纹,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伎乐天人物形象保持着域外的形式,但构图及环境、道具则不受域外影响,是画家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民俗文化加以创造。古代艺术家们大胆地摆脱了佛教清规戒律,打破了封建社会衣不露体的礼教桎梏,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想象,在有限的空间,用毫放的笔力、对比的色调创作出一幅幅超越宗教内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出美化现实生活的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壁画。

从“伎乐飞天”中能看出龟兹古国的什么艺术特点?

【文藏来答】“伎乐天”在佛教石窟艺术中是一种常见的形象。对于佛教来说,伎乐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与庆典,而是可以作为对佛的贡献和礼赞,以伎乐供养佛。鸠摩罗什的译著《妙法莲华经》中列出十种供养:“一华(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增盖幢幡、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伎乐便为第九种供养。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克孜尔48窟飞天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作伎乐供养的这些飞天有的散花、有的奏乐,正应了佛经中“诸天于空,散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并作天乐种种供养”的情景。“天宫伎乐”成为克孜尔石窟初创期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克孜尔石窟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期(公元3世纪末-4世纪中)、发展期(公元4世纪中-5世纪末)、繁荣期(公元6世纪-7世纪)、衰落期(公元8世纪-9世纪中)。初创期开凿的洞窟有118、92、77、47、48窟。

敦煌飞天乐器(敦煌飞天乐器仕女图)

克孜尔壁画男性飞天形象

初创期后阶段出现大像窟,是龟兹佛教艺术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大像窟的特征是,主尊佛像巨大,像下两侧开甬道通达后室。大像窟壁画主要保存在甬道和后室内,尚存的最为瞩目的壁画是飞天形象,是克孜尔石窟飞天发展的基础。

克孜尔大像窟中飞天的造型在身形上有时并不合比例,人物动作稍显夸张,呈现出一种粗犷、稚拙之相。但人物表现出的那种舞动与升腾的形态助增了画面的气势。飞天身上的帔帛与飘带等使壁画更具有生机与动势,这恰与洞窟庄重而静穆的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对封闭的洞窟在这一动一静间,被生命的流动之美充盈着。

克孜尔尕哈第30窟飞天

克孜尔大像窟中的飞天充分展现了形态美和动态美的特征,在此以后的飞天形象大都沿着这一审美特征继续发展。而极具飞动感的艺术效果是飞天艺术的关键。帔帛与飘带是整个飞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充满活力、神异通灵的象征。壁画中的飞天也正是为了上述目的而绘制的,因此飞天这一灵动的动态形象,为佛教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克孜尔石窟的繁盛期(约公元6-7世纪),大致对应的是中国的唐时期。唐朝对西域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和统治,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尤其在佛教,音乐歌舞,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交流愈发频繁。这个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涅槃内容进一步丰富,“天宫伎乐”随洞窟变化而扩大,如100窟主室的左、右、前三壁上端绘出庞大的“天宫伎乐”,伎乐共达51身,这是西域石窟规模最大的“天宫伎乐”画。

克孜尔尕哈第30窟飞天

繁盛期壁画继承和发展了发展期形成的龟兹本地绘画风格,人物形态已典型龟兹化:面部更为丰圆,鼻梁笔直与嘴唇靠近,人体造型曲线即“三屈法式”增强;人物服饰更为华丽,衣物有丝织感、轻柔感和透明感;人物形态的世俗化逐渐加强。克孜尔石窟存有壁画的70余窟,有伎乐形象的多达50余窟,乐器种类达20余种,与史籍记载的隋唐时期的“龟兹乐”的乐器编制大致相近。乐器的来源也多样化,有印度、波斯、中原和龟兹本地系统,这正是南北朝、隋、唐之际东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反映。这表明,克孜尔壁画艺术在本土化、民族化方面不断深化发展。

原文作者:李奕辰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10月刊《从“有翼天使”到敦煌“飞天”——“丝绸之路”壁画演绎艺术本土化》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上一篇:武汉八戒乐器(武汉乐器一条街)
下一篇:乐器学校技(乐器学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