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制作手工圖片(樂器制作手工圖片小學生)

小乐 2021-10-18 18:14:02

  匠人·匠心 | 譚士奇:守望三亞“弦外之音” 手工制作黎族竹木樂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高博

  一手按弦,一手撥弦,優美的曲調從指縫間溢出。曲調悠揚,手藝精湛,這份堅守緣于深愛。三亞市吉陽區糖房村68歲的譚士奇,十分癡迷黎族竹木樂器,木匠出生的他還喜歡研究樂器制作,成了遠近聞名的“樂器達人”。

  譚士奇家門口的龍眼樹下,十多平查升熊方米的空地檢利,是他平時制作樂器的工作間,擺放著他制琴的材料和工具。和許多傳友城市統手工匠人一樣,譚士奇有“家傳童子功”,他父親是一位木匠工人,他從小就受到父親影響,也喜歡木匠活,后來因為喜歡樂器,開始樂器制作。

  小學畢業時,他拿著村里老人的樂器“依葫蘆畫瓢”,做出了第一根鼻蕭。成年后主要靠木匠謀生,閑暇時間都在潛心研究竹木樂器制作,手工制作的木琴、椰子胡、鼻簫、牛角胡、灼吧等手藝精湛,備受本土樂團青睞。這一堅持,便是五十多年。

  與器為伴 兒時熱愛延續一生

  8月31日,在譚士奇老人家門口的院子里,這里和往常一樣,又響起了悠揚的樂聲。幾位熱愛音樂的老人正聚集在這里,每人手里一把竹木樂器,演奏著他們喜愛的黎族音樂曲目,嘹亮而優美的曲調從指縫、鼻息間流淌出來。

  “譚師傅制作樂器的音色好,整個三亞也找不出幾個這樣的水準,很多愛好者都找他買樂器。”談笑間,中廖音樂隊隊長周文明豎起了大拇指。

  在中間的桌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竹木樂器,這些都是譚士奇手工制作的,其中最多的還數木琴。談起與竹木樂器的結緣,還得從他年幼時說起。

  兒時,譚士奇常常在村口老樹下圍觀乘涼時演奏樂器的老人們,他很喜歡聽那些喜悅的樂曲,他開始“偷師學藝”,向老人學習灼吧、木琴演奏技巧,一段時候下來,他也能演奏幾曲。每一個可以駕馭樂器的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樂器,譚士奇也不例外。但是在當時的歲月,家里能維持基本的生計已經是捉襟見肘,想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竹木樂器,無疑會給家里增添不小的負擔。

  恰好父親是一位木匠工人,在向父親討教了一些木匠知識后,他便計劃著自己做一件。村口的“音樂會”、鄰里婚娶的迎賓樂,他每一場都不錯過,經常趁著老人在演奏時,他蹲在旁邊細心觀察樂器的構造。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苦心鉆研下,他的第一根鼻蕭就這樣被雕琢而成。譚士奇回憶說:“犯過不少錯誤,比如弄不清楚它的發聲原理,弄壞了好幾根,但終歸還是被我做出來了。”有了基礎的手藝功夫與成功的作品之后,這份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之后他又自學制作了木琴與椰子二胡。直到現在,閑暇時間他還是會拿出工具,在自家院子里的龍眼樹下,像他小時候圍觀的那些老人一樣,把玩與制作著自己心愛的樂器。

  “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要想樂曲聽起來優美悅耳,離不開優質的樂器。譚士奇制作的樂器,每一件都是心血之作,對樂器的選材、工藝甚至是雕刻要求都很高,“想要好的音質必須得選這種黃連木,這種木頭不生蟲,發出的音色干凈。”

  譚士奇制作樂器精益求精,為了制出一把好琴,他連做三把,才從中選出了一把愛琴,不滿意的作品他也從來不會拿出來展示或贈予別人。說起制作樂器時遇到的困難,他用手繞了繞頭:“想不通,睡不著,腦子里一直在想,天不亮就起床繼續做,就想把它做好為止。”

  與樂為伴 音樂為生活增色添彩

  正是這份熱愛與鉆研的精神,讓這個被好奇領進門的愛好陪伴了譚士奇一生。這些年,譚士奇靠著木匠手藝養活了一家人,但在閑暇時間,他依舊喜歡跟黎族竹木樂器、黎族音樂“打交道”。

  一晃大半輩子過去了,2017年他報名進入了吉陽區旅文局在中廖村舉辦的黎族竹木樂器培訓班,班上60多名學生,大多數都是來自吉陽區60歲左右熱愛黎族音樂的老年人。在這里,譚士奇結識了一群志趣相投的“老伙計”,他們一起演奏樂器、討論音樂。

  培訓班結業后,中廖村的音樂愛好者周文明提議,組建一支黎族樂器演奏隊,譚師傅憑借著木琴、灼吧的演奏技藝和獨一無二的樂器制作技藝,被選入由18個人組成的中廖村音樂隊,他們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演奏著自己拿手的樂器,為了讓黎族音樂得到廣泛普及,他們還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改編。

  閑時,他們回家工作務農,每逢演出就相聚在中廖村集中排練,除了演奏水平的提升,也培養了深厚的友誼。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廖村音樂隊已在三亞本地小有名氣,登上了三亞大大小小的活動舞臺。對譚士奇而言,每一次演出都很難忘、很過癮,他開玩笑說:“年輕時沒有機會上舞臺,老了老了還吃香了,希望以后能多去外面交流學習。”

  在中廖村音樂隊隊長周文明眼中,譚士奇是一個對音樂執著、對樂器負責、待人友好的人,音樂隊里的樂器幾乎都出自譚師傅的手藝,他們之間的相處早已從“隊友”成為“好友”。周文明說,“三亞沒有像譚師傅這樣會制作黎族傳統竹木樂器的人,他幫了音樂隊很大的忙,也為黎族音樂做出了貢獻。”

  說起遺憾,兩位老人都略顯無奈,年輕人不愿意學習黎族傳統的竹木樂器,更別說制作這些樂器的手藝,這讓他們十分擔心竹木樂器會失傳。譚士奇說:“這些是黎族文化的根,還是希望年輕人可以了解傳承,守護民族傳統文化,讓‘好聲音’傳得更遠。”

  三亞市吉陽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康大業、人才為本,區里多次舉辦黎族傳統樂器培訓,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培訓讓美麗鄉村的樂隊技能大大提升,讓原汁原味的黎族竹木樂器文化得到傳承,培養更多的民間“藝人”,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舉報/反饋

上一篇:湖北樂器(湖北樂器有哪些)
下一篇:简单点的乐器(简单乐器推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