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的樂器(現代新樂器)

小乐 2021-10-26 12:12:14

  新中國“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下的器樂創作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對于我國音樂發展的道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今天我們要著重來聊一聊這一時期的器樂創作特點。

  從“中樂團”到“民樂團”

  “中樂團”,也稱“國樂團”,這一名稱始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指的是我國近代器樂發展為貼近“國際化”,借鑒了西洋管弦樂團的組成規格與模式,在原先傳統江南絲竹“吹、拉、 彈、打”的基礎上,融合了更多來自各個民族的樂器,從而擴大了演奏音域與編制。1935年于南京成立的中央廣播電臺音樂組國樂隊,便可視為當時中樂團的雛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國樂團”被更名為“民族管弦樂團”,簡稱“民樂團”,并加入了更多的民族樂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音樂組國樂隊合影

  兩次重要講話引導著音樂發展方向

  1942年5月2日毛澤東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了“音樂為人民服務、緊密貼合生活”的思想。隨后,在1956年8月24日的《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指出: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這樣道理才能講通,也才不會喪失民族信心。

  從這兩次講話中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對文藝音樂發展的重視與期望。其實,這兩次講話的內容都是在解釋藝術方面“百家爭鳴、推陳出新”的政策方針,同時也強調了音樂作品需要接地氣、有著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因此,這一時期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常常以民歌、古曲作為創作素材,如對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或者傳統吹打樂《將軍令》進行改編。在這類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有過西方作曲技法的學習經驗。

  他們秉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理念,用與時俱進的作曲手法,將傳統古曲進行合理改編,從而創作出了具有我們自己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作品,比如被我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馬思聰于1953年至1954年間創作的《山林之歌》。

  

  ▲馬思聰

  這首作品便是以云南山區民歌為素材,溶入了作者對所經歷山林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種種感受,是一部有著五個樂章的標題音樂。

  除了改編古曲、民歌,強調奮斗與革命精神、貼近人民群眾的勞動與生活也是當時器樂創作的主旋律,如彭修文創作的《抗日戰爭主題狂想》、馬圣龍與顧冠仁于1959年共同創作的,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的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等。

  同時,國人也秉持著開放的態度,積極學習著西方傳統作曲手法與演奏方式。當時的音樂院校時常會邀請俄國的音樂家來中國授課,教授學生們西方的作曲技巧,也鼓勵學生赴俄國留學。

  

  ▲民族管弦樂《春節序曲》

  在這樣的環境下,先后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如《春節序曲》、《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瑤族舞曲》、等器樂合奏,以及各類民族樂器獨奏如二胡曲《秦腔隨想曲》、《豫北敘事曲》,箏曲《戰臺風》,笛子曲《姑蘇行》、《五梆子》,嗩吶曲《百鳥朝鳳》、《一枝花》,笙曲《鳳凰展翅》等,交響詩《黃鶴的故事》和《嘎達梅林》、交響樂《抗日戰爭主題狂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等一批富有新時代氣息樂曲。這些作品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取得突破,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廣泛積極作用。

  

  ▲彭修文

  中國民族交響樂團的奠基人

  中國民族交響樂從無到有,經歷了60年的探索創新。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這一位中國民族交響樂團的奠基人——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彭修文。

  1953年4月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北京的成立,是中國民族交響樂團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彭修文先生在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基礎上,著重樂隊編制和樂器改革,創建的新中國第一支新型的專業民族管弦樂隊。

  彭修文在吸收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弓弦、彈撥、吹管、打擊”四個聲部組合而成的中國現代民族樂隊編制的構想,使民族管弦樂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彭修文一生致力于我國民族管弦樂多聲部寫作及交響樂的研究和探索,創作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多達五百余首,其中的一大批久演不衰。

  

  ▲彭修文改編版《瑤族舞曲》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步步高》、《彩云追月》、《瑤族舞曲》、《氣壯山河》、音樂傳奇《秦香蓮》、《月兒高》、《抗日戰爭歌曲主題狂想曲》、《豐收鑼鼓》、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亂云飛》、交響詩《流水操》、《靈山梵唄》、《云中鶴》、交響詩《懷》、套曲 《十二月》、第一交響樂《金陵》等。這些作品都已成為中國民族管弦各個發展階段的典范和標志。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

  總結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期間,雖然我國還主要停留在學習德彪西以前的西方傳統作曲手法的階段,但對比以往,這已經是我國音樂創作方面前進的一大步。我國的作曲家們著力堅守著人文傳統和民族氣質,力求探索出一條與世界接軌,又不失我們自己特色的音樂創作之路。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生動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國人民不懈追求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文明發展、人民幸福的偉大主題。

  舉報/反饋

上一篇:响木乐器(响木乐器图片)
下一篇:合奏樂器(春江花月夜合奏樂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