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董乐器 2021-07-08 14:29:29

《管子》在汉朝之前一直是全社会的流行读物管子先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时的“畅销书”,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无不以讨论《管子》以彰显见闻。

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管子》的祖师爷则是管仲。早在2700多年前,管仲不仅对哲学管子先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学术思想有着深刻的认知。同时,管仲又是一位实践主义者,管仲把自己的思想运用于国家治理中,才有了春秋时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管仲大道至简的对自己的用人思想进行了实践,今天提炼了4条管仲的用人思想,与你分享。

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1管子先生、“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管子先生:管仲2700年前的用人智慧,到今天仍被验证有效,分享给你

人为什么工作?人之所有工作的理由非常的多,有的人为了糊口,有的人为了实现理想,有的人为了获得成就感等等。如果把所有的理由进行归类,大致可以分为赚钱、成就感、消耗能量、社会交往和社会地位。而赚钱是大多人之所以工作的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知名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招募人才时,会给出超乎想象的薪水水平。据网络统计,阿里的应届生薪酬水平是27-56万/年,腾讯的是28-50万/年,美团的是22-55万/年,字节跳动的是18-55万/年。很多人看到这个薪酬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干了这么多年还不如应届生的薪水高。

互联网公司用高薪抢人才的做法,其实和很多企业用人策略恰恰相反。在前几年,会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某某公司又克扣员工工资了,为了解决这一的难题,政府几乎在每年春节前都会进行专项检查,来杜绝和处理克扣员工工资的事情发生。

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不惜重金聘请人才,一方面是有些公司想方设法克扣员工工资。两种不同的用人策略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很显然,这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招募到了最优秀的人才,而不愿意在人身上花钱的公司只能招募到三流四流,或是末流人才,更甚者是没有人愿意加入。

那么,花不同的代价在不同的人身上,对于企业来说带来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1)价值创造的高低不同。

我们常常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往往是被少数几个人影响的,比如孔子,比如秦始皇,比如释迦摩尼,比如尼古拉·特斯拉,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对于企业也是的,比如字节跳动如果没有张一鸣,很有可能就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没有张小龙可能就没有微信,没有乔布斯就没有苹果。不同的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么说不是诋毁每个人的独特性,而是说明一个事实:越是优秀的人才,越有可能具备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2)价值创造的效率不同。

一个顶级码农大神,可能可以顶1000个普通程序员,比如C语言创始人丹尼斯·里奇;一个卓越的销售,一个人可能就能搞定一个公司的营收,比如格力的董明珠。这些各个领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们有着卓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产出。

对于企业来说,价值创造的高低决定这个企业在产业链里面的位置,价值创造的效率直接决定一家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早在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战国的管仲就曾告诉我们,“得人之道,莫如利之”。意思是说,要想得到一个人才,最好用的就是给够利益。这是多么的洞察人性,而又简单明了的事情。要想马儿跑的快,肯定得配好饲料,这值得每一位企业家及其管理者深深思考的。现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公司的利益交易结构直接影响着公司能否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并左右其发展壮大。这并非危言耸听,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懂,能不能做到才是值得深深思考的。

2、奖在及时,惩在要害

管仲告诉我们,如果君主过度的奖赏臣下,国库可能就负担不了;对于臣子的惩罚,如果过于严苛,反而起不到震慑的作用。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就是严酷的刑法震慑,而陈胜、吴广被征发去渔阳,路过安徽遇到大雨,不能准时到达,按律要被砍头,不得不造反。所以,过于严苛的刑法是很难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的。

“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

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

威罚之制,无逾于民,

则人归亲于上矣。”

——《管子·君臣上》

意思是说:做了好事,有贡献的,就要毫不犹豫地赏赐。有过错,就要毫不犹豫地处罚,臣民就不会怨恨。惩罚的程度,不要超过一般人的共识,这样大家都能接受,民众就不会恐惧,会拥戴君主。

这就相当于,努力干活就可以有不错的收入,这样人就不会投机取巧、偷懒等;而如果是干活也没有不错的收入,这时候很可能干活的人就泄气了,甚至是有不满情绪等,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幅度下降;做了坏事就要承担责任,处罚不是乱来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是有规矩的。总体是说君主怎么对待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怎么对待君主。如果君主滥赏滥罚,把国库都亏空了,动不动就杀人,就会失去民心;而如果赏罚得度,老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

对于《管子·君臣上》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善用奖惩,可得人心。我主张3个观点:

1)奖惩的重点是牵引需求,而不是奖惩的本身。

我们设计奖惩制度的出发点,不仅为了奖惩本身,而是为了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正如管仲所说:“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奖赏的目的是为了民众不贪图私利,惩罚的目的是民众不会怨恨刑法的威严。对于企业,也是如此,引导员工做正确的事,引导员工热爱学习,引导员工积极贡献,引导员工产生高绩效,引导员工注重团队,引导员工创造价值,引导员工和公司共同打造自己的未来。制度不是冷漠的工具,制度是为了牵引。

2)奖惩有度,用不好适得其反。

比如涨工资不一定能带来满足感,管理者原本认为给员工涨工资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涨工资是保健因素,只能降低不满,不能带来满足感;比如企业人才不流动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岗位晋升和淘汰制度设计,一些安于现状的人就会一直舒服的呆在企业,而不能创造价值;比如企业你好我好他好导致人浮于事,比如企业没有好的审计制度导致贪污腐败等等。奖惩制度的设计,要达到它原有的目的,而不是走向了目的的相反方向,这很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思考的。

3)奖在及时,惩在要害。

当一个员工为公司做出业绩时,或者是搞定关键客户时,或者是解决关键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激励。这相当于在对公司所有人宣布,只要有贡献,就可以获得公司认可,可以获得超额报酬。奖励的及时性反馈,可以让人积极的体验在情绪上和结果上得到双重及时反馈,同时也延续这种积极体验;而如果奖励是滞后的,这种激励等于是我该拿的结果而已,没有超乎预期的体验和感受了。

对于惩罚,我一直主张尽可能少用,但是在关键部位一定要有,比如没有了死刑,并不代表着人性的进步,而是降低了作恶的成本而已;比如迟到几分钟就罚款我是不认可的,因为迟到并不代表绩效不好;比如华为、阿里的末尾淘汰,为了保持人才的整体能力水平,就应该有淘汰,这就是关键部位。

管仲的思想,历久弥新,简单的道理简单的使用,就可以创造一个简单管理的行得通的公司,这种公司有魂有魄,而不只是有管理的皮。

3、会处理关系,比博学重要

想当年,周伐商,商纣王帐下人才济济,但是上下不是一条心;而周武王手里只有三千臣民,却上下一心,最终周灭商,开创了周朝800年基业!再比如一个能人,进入一家公司,搅得公司上下人心不安,又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就算再大的才能也是不能使用的,否则企业的内耗就太大了。所以说,并不是牛人多就可以不失败,并不是人才济济就可以不惧劲敌。

“圣王之治人也,

不贵其人博学也,

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

——《管子·法制》

意思是说:圣王用人不看重他是否博学多才,首先是看这个人是否能处理好左右关系,是否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于此,我有2点理解:

1)关系的质量,决定团队的质量。

千万年来,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组成不同的群落,也就是团队。人是团队的一员,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个团队的质量。这就好比一个家庭,有的家庭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家庭和睦美满;也有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兄弟成为仇人,老死不相往来。区别于这样家庭的关键,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家庭成员个人的能力。

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显然都是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够协调所有人的利益、想法和行动,从而达成所有人的共识!想当年管仲之所以能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就是因为他善于驾驭各种国际关系、朝堂关系、君臣关系等。当管仲临终时,齐桓公问是否可以让鲍叔牙继承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为人太正义了,并不能处理好复杂的朝堂人际关系。而这样的人就算是品德很好,也是不能放在统领一国相位的位置上的。因为一旦把鲍叔牙放在相位上,不仅仅遭殃的是他自己,整个国家也会蒙难。

2)优质的关系,源于将心注入。

会处理人际关系,并不是说“和稀泥”,当烂好人。而是有一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能让人很愉快的协同工作,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有些时候遇见小矛盾也能从大局出发,不斤斤计较。有性情,又不飞扬跋扈;有底线,又不是死脑筋;有方法,又不狗苟蝇营。说到底,是想要拥有一份优质的关系,原点是自己将心比心,将心敞开。

至从美国911以后,全世界人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人人以利益为重,以求自保来建立安全感。其实,这样多没有幸福感呀!唯有人与人之间是真情的流露,是理解与接纳的,是欣赏与赞美的,人才能爆发出人性的光辉!而人性的光辉,必将照耀我们的关系,我们将因此拥有一份真诚且深刻的关系。

将心注入,源于以我为中心,以我为源头,我是一切优质关系的源头,我愿意为团队的关系贡献。而不仅仅是拥有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螺丝钉,成为一枚关系的破坏者或冰冷者。

看一个团队,是否有凝聚力,就看这个团队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看团队是否在意团队成员,是否互相理解与认同,是否彼此协同与共识,是否拥有共同愿景和使命。

4、主逸臣劳,各守其责

“君出令佚,故立于左。

臣任力劳,故立于右。”

——《管子·宙合》

大致意思:是君主是负责发号施令的,不应该那么忙。因为责任重大,所以立在上位。臣子是去执行命令的,应该卖力气的,去执行的,所以立在下位。对于主逸臣劳,我亦有2点理解:

1)主逸,则心静。

作为君主的核心职责,是统领百官,把百官的职责协调好,就像把不同的音符协调为一首好听的曲子一样。而要谱出一首美妙的曲子,是需要能静下心神的。领导者不在于能够做多少事,而是能够动观全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领袖,一辈子不开一枪,谈笑间指点江山。

当然了,这里的逸、静,并不是让领导者游山玩水,不务正业,而是能心静下来,抓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做关键决策,引领方向。而有不少领导者,不愿意让自己逸下来,因为没有忙碌的感觉,就觉得少了什么似的。其实,这也是作为领导者的自我修炼,越是不能闲情逸致,就越不能开天辟地,不能有大创举。

2)上下职责,不可颠倒。

如果君主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干,事无巨细都要管,都要自己干。也就是说君主抢了臣子要干的活,这样的君主怎么能够安静下来思考国家大致方针呢?因为已经迷失在事无巨细中。《三国志》中也记录过诸葛亮说过的类似的话:“君劳臣逸,则国亡;君逸臣劳,则国兴。”

反过来看,如果作为臣子的也每天不干活,也来发号施令,就没有人做事了,这样也是不对的。君主和臣子的位置不能弄错,君主不应该这么忙,而作为臣子则应该卖力的去干活执行。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致是说“公司的员工都在思考公司战略和方向,老板却在为节约一张纸而在行动。”当然,老板节约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是老板和员工角色错乱了,老板在做员工的事情,员工在做老板的事情。

在我认识的企业中,经常会有从早忙到晚的老板,而员工却整体效率很低,甚至公司主要产出都靠老板一个人来创造,员工却悠哉悠哉的。也就是说员工拿着老板的工资,过着很舒服的日子;老板顶着老板的抬头,干着员工的活,承担着公司的风险。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示,有些时候作为领导或员工很爱干活,看团队成员谁干的活都不行,唯有自己做的才称心满意,这样久而久之就没有人为这样的领导干活了,因为大家知道最后领导肯定会来搞定的,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得不到认可。而这样的领导,也会越来越忙,忙到没时间吃饭、喝水,最后累的猝死了的大有人在。

做到主逸臣劳、上下职责明晰还不够,领导者还不能朝令夕改。如果君主颁布的政令,朝令夕改,自然无法协调臣子,政令也得不到执行。而对于臣子来说,做好本职工作,不推卸责任,也不是干预君主决策,不搞错自己的角色。所以说这样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都可以繁荣和强大起来。

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是这样的:团队成员每天运转有序,绝大部分事物团队成员都可以搞定,领导者自己思考和做重要决策就可以了;同时,这位领导者善于设计团队的利益交易结构,不让雷锋吃亏,跟着他总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这位领导者,在遇见团队问题时,不偏私、不乱使用职权,不站在团队对立面,能够准确、有效的处理好与大家的关系,得到团队成员的深度认可。我想这样一位领导者,既可以支撑公司业务的发展,也可以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

上一篇:口琴入门简谱:口琴的入门步骤,送给初学者!
下一篇:吉他多少钱一把:不识五线谱的人可以学吉他吗?难吗?一把吉他多少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