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乐器(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乐器埙)

董乐器 2021-10-12 21:59:34

谈不上专业;只是有感而发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乐器。

同样的食材牛肉,你是喜欢牛排"七分熟",还是喜欢"五香麻辣卤牛肉"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乐器?这里和"唱功"(烹饪方法)无关,不过是个人欣赏习惯不同。

按照国内现有的声乐分类,歌唱演员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四个流派(唱法)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乐器;即,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

中国大陆包括港台歌手使用这几种唱法的歌手都是大有人在;但是,真正唱出自己风格的却是少之又少。

所谓"唱功",说白了就是个人独创、无法超越((至少在短期内),顶多只能模仿;比如说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有谁比他的"唱功"好?

推陈出新,是所有文艺表演形式以及内容的发展方向;比如说周杰伦,他的唱功怎么样不用评论;但是,他的歌别人就是无法超越,就是模仿也不到位。

一个唱功顶级大歌手,听众也会有"审美疲劳";能够尽可能活跃在歌坛,不被听众忘却的演员,他们的唱功就是好,比如邓丽君;不仅仅是华语,粤语、闽南语、英语和日语歌曲都有代表作,并非是"一招鲜,吃遍天"。

现在的中国音乐跟日本音乐哪个更突出?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的确如此,人的许多情感与思绪,都能够通过音乐这种最抒情的方式释放出去,它不仅可以承载快乐,也可以承载忧伤。或是调和情绪,或是抚平伤痕,又或是传递思念,均可寄于音乐之中。

        一、中国传统音乐是日本传统音乐的起源

        日本音乐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传统的日本音乐有很多种类,并作为日本特有的音乐文化闪耀着光彩。雅乐、民谣等传统文化作为日本的无形文化被保护起来,琵琶、古琴、尺八、三味线即使在现在也很受欢迎。传统日本音乐的发源地是中国,中日两国的传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并结合自身的传统创造出新的音乐文化。

        日本音乐分为日本传统音乐和日本流行音乐两类。日本传统音乐,日语称作邦乐。通常都用“洋乐”做为反义词,指西洋音乐以外的日本传统音乐。相对于西洋音乐的七音音阶,近世邦乐是五音音阶(仅有do、mi、fa、la、si),邦乐的节拍多半为两拍、四拍的偶数拍子,几乎没单数的拍子,且声乐曲繁多,器乐曲显少。

        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与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和中国进行。5世纪后半叶~7世纪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新罗乐、百济乐、高句丽乐,在日本称为“三韩乐”。7世纪初,为振兴佛教,圣德太子鼓励引进中国音乐,让百济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樱井,向日本少年传授伎乐。伎乐又称吴乐,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横笛、腰鼓和铜钹。在7~8世纪,中国隋唐时代的音乐传入日本。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很早就有着国交往来,汉朝以来日本就有来朝方贡,使节交往不断。自公元600年起首次开启了遣隋使的派遣,此后的三百年间以遣隋使、遣唐使的形式展开了国家性、规模化的来华,谦虚虔诚地汲取中国的文化。中日的交往在此后明清之际也以商业的往来之便存在着大量的文化传播。

        日本在吸收大陆的文化中尽管有着历史变迁,但是由于大量的实物、音响的传承、历史文献记载的视角不同以及近代音乐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等对我国音乐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比如中国的古代乐谱主要流传于日本,明清以前的古代乐谱在中国几乎荡然无存。它们中除《敦煌琵琶谱》被法国人伯希和(Paul Pelliof)获取,现存放于法国国家图书馆(BnF)外,现存绝大部分的古乐谱,如六世纪的《碣石调·幽兰》(现藏于东京国立图书馆)、《五弦琵琶谱》(774年,现藏于日本京都阳明文库)、《番假崇天平琵琶谱》(747,藏于日本正仓院)、《五弦琵琶谱》(773年,藏于京都阳明文库)、《博雅笛谱》(966年,藏于上野日本音乐资料室)、《三五要录》(12世纪,藏于东京艺术大学图书馆)、《仁智要录》(12世纪,藏于东京艺术大学)等。另外还有明清时期的《魏氏乐谱》(1768年出版的歌谱)、《东皋琴谱》(1771年,东皋禅师蒋兴畴传谱)等都在日本。除以上的这些琵琶谱、筝谱、笙谱、横笛谱、琴谱外,还有筚篥谱、三弦谱、尺八谱等以及10世纪以来日本模仿这一乐谱形式进行传承写作的大量乐谱。

        此外,日本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唐代乐器。正仓院收藏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四弦琵琶、尺八、横笛、笙、竿等18种75件乐器都是8世纪盛唐前的藏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7世纪至9世纪末日本在规模性地派遣使节来唐取经、学习隋唐音乐文化中不仅建立了雅乐寮、内教坊等音乐制度,唐乐、高丽乐等音乐体裁也一并传入。如雅乐、声明等音乐样式代代相传,传承至今,是活着的音像资料,它们对研究隋唐时期的唐代音乐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这一时期的日本文献是当时来华高僧、学者模仿书写的汉文献,在音乐文献中与中国的文献性格差异很大。从《日本书纪》至《日本三代实录》(从传说时期至公元887年间)的六国史是以编年体形式撰写,它们同12世纪前的大量日记一并都具体而详细地记载了宫廷音乐事项。而13世纪的《教训抄》、15世纪的《乐家录》以及16世纪的《体源抄》等是日本雅乐的百科全书,记载着包括由中国传人日本的传统音乐的详细内容,尤其是《乐家录》具体的记录了当时中国乐器的演奏方法、乐调的使用等中国史书中很少记载的内容。另外,由于日本古代崇尚中国的外来文化,积累了大量从大陆传来的音乐史料,日本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才得以较早地展开,并孕育了一批优秀的学者。

        中国传统音乐,通常用到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构成的“五声音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o、re、mi、so、la这五个音。这样一来,就常以大调为创作基础,所以听起来风格明朗大气。

        日本传统音乐,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因此也以“五声音阶”创作为主。但不同之处在于,日本传统音乐用到的是do、re、降mi、so、降la这五个音。这样一来,就常以小调为创作基础,所以听起来风格更委婉阴柔。

二、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流行音乐步入辉煌,当今日本流行音乐已成为世界乐坛的焦点之一

        日本流行音乐J-Pop是英语Japanese Pop的缩写,此名称由日本一家广播电台J-WAVE在1988年创造出来,而后在日本被广泛地用来代称呼受西洋影响的现代音乐,包括了流行音乐、R&B、摇滚、舞曲、嘻哈和灵魂音乐。。一般的日本商店将音乐分成四种:J-Pop、演歌、古典音乐及英语/国际。有些的音乐则融合了演歌和J-Pop,代表歌手为安全地带和中岛みゆき(中岛美雪)。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实体音乐市场,其实体唱片市场(仅计算单曲,专辑与音乐录像带销量)年产值约占世界市场的30%,日本音乐的制作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一流水平。

        目前,通俗流行音乐仍在整个日本音乐市场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其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但是在某种程度上,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辉煌不再。

  当然,如今的舞台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一些乐队组合和歌手的身影,比如70年代的Pink Lady、摇滚明星乐队Southern All Stars(南方群星)和YMO(黄色魔术交响乐团)。

  80年代是多种音乐流派汇聚、融合乃至消亡的过渡时期。那个年代的著名女歌手、乐队组合有十几个,其中最有名的男歌手是英年早逝的尾崎丰和男子摇滚乐队X-Japan。

  进入90年代的日本乐坛出现了一个“巨人”,它就是日本著名艺人经纪公司Johnny's(杰尼斯)事务所。从90年代初至今的20年间,该事务所培养了一批人气男性偶像团体,包括SMAP、ARASHI(岚)、TOKIO(东京小子)和 V6等等。

        听听日本人诠释的中国音乐,真有黄钟大吕、荡气回肠之感。以前看过一个flash,名叫《哭台湾》,其实flash做得相当简单,但是其中的文字和背景音乐十分精彩感人,反而让人觉得这样简单的制作更好,但怎么也找不到音乐的来源。后来下载s.e.n.s的专辑,其中有一个叫做“故宫三部曲”的合集。s.e.n.s来自日本的二人组合,以前却不知道他们做过关于中国的音乐,于是搜索了一下试听,结果那首我寻找了很久的曲子蓦的就在耳边响起,当时只觉得震撼和狂喜……马上下了这张专辑刻盘在音响上一遍遍听。

        中国现在做不出这样的音乐了,到底谁继承了中国的文化?故宫三部曲,是一个中国文化传承者在寻根,是对这个文化发源地没落的伤感和追怀。看看现在我们拍的正在播放的《故宫》,常想,如果我们这个国家没有这么多磨难,我们早就有超过sony、柯达、佳能等等的国际知名企业。今天我们将有最美妙的音乐 、最好看的电影 、最漂亮的服装……

        经常可以在CCTV的纪录片中听到的曲子,悠扬浑厚的古乐,气势磅礴,随着故宫的出现震憾着心灵。一种肃然起敬而自豪的感情由然而生,是对我们博大精深的祖国,也是对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可惜,这个5千年古国的精髓却是由另一个国家来诠释,虽然一样美妙到位,还是遗憾。或许我们应说,音乐无国界。

        《故宫三部曲》是神思者为NHK电视台纪录片《故宫》所作的配乐,其配乐精湛若斯,音乐符跌宕,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荡气回肠的音符,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诗电影,古老壮丽的风景翩翩掠过,浑厚文明的画卷—换化成音符来展现。而配乐第一部《故宫》就如同这部电影的序曲,这次旅行的开端,是初遇时的惊艳,是失语了的慨叹。

        神思者是由深浦昭彦和胜木由佳莉组成的一支二人乐团s.e.n.s(sound  earth  nature  spirit),这支成军逾20年的新世纪音乐团体是日本乃至全世界都不可多得的new age大师组合,被称为日本国内“治疗乐”的先驱。1988年神思者已经凭借《海上丝路》配乐三部曲奠定了他们在new age音乐领域的坚实地位,为电影《悲情城市》的配乐则使他们获得金狮奖最杰作奖。

        日本和日本流行音乐已成为世界乐坛的焦点之一,日本音乐已经随着风靡全球的日本动漫和游戏为世人所知。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如果日本流行乐坛明星们的才艺能在流行音乐-动漫-游戏领域实现跨越,那么,他们在世界乐坛的人气将更上一层楼。

三、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音乐对中国港台乃至内地乐坛的深远影响

        提起流行音乐,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台流行音乐。上世纪80、9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方兴未艾,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一个又一个乐坛巨星不断涌现,流行乐坛人才辈出,像许冠杰、张国荣、齐秦以及四大天王等等,经典歌曲频频涌现,在内地音乐还处于相对混沌的时候,刮来了一股强劲的港台风,开启了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时代,以至那个时代成了流行音乐再难逾越的一个高峰,也是无数歌迷永远难忘、无限怀念的一个时代。

        如果说7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的开创,是许冠杰个人天才般的成就;那么到了80、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逐渐进入黄金时期,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陈慧娴、陈百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香港流行音乐人崛起,带动了整个香港流行音乐产业的繁荣,在这背后,日本音乐绝对可以说功不可没。

        许冠杰对香港流行音乐的影响仍是空前的。他不仅开创了粤语流行、自作自唱等先河,甚至促成了香港整个流行音乐消费市场的形成。这也为紧随其后的关正杰、林子祥、罗文、甄妮等人的走红铺平了道路,是八十年代黄金时期来临的先兆。

        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流行音乐传入香港,人们对国语歌的需求日渐增长。而在70年代,许冠杰、罗文、温拿乐队等人的火爆也显示出了香港流行音乐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们的唱片常常发行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市场快速地消费掉。不过这其中包含着更为深层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长期浸淫在传统文化和英殖民文化的环境中,面临西方音乐的冲击,香港大众对于新兴的本土流行音乐文化的渴求可想而知。

        香港大众对流行音乐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但在许冠杰1978年推出的专辑《财神到》中,有6首翻唱自猫王Elvis作品。尽管台湾的邓丽君等人在香港流行音乐市场也很受欢迎,可这某种程度上还是显示出了仅有的这些当红音乐人及其作品并不能满足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同时,频繁地出唱片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这种状况到了80年代,终于有所转机。以谭咏麟为代表的新人的蹿红,恰恰填补了这种市场需求的空缺。可惜不是所有人都和许冠杰一样,有着强大的个人创作才华,这时候翻唱就成了一个便捷又保险的选择。而60、70年代就涌现出大量流行金曲的日本,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首选。

        谭咏麟的真正走红是在其1981年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忘不了您》,这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忘不了您》就翻唱自日本著名歌手五轮真弓的代表作《恋人よ》。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带来了强烈的市场反响,让很多香港音乐人意识到日本流行音乐的魅力,掀起了后来对日本流行音乐的改编翻唱浪潮。

        日本影响香港流行音乐,香港流行音乐又和台湾流行音乐相互影响,形成早期的华语音乐主流市场,反过来影响了大陆几代人的成长。

        虽然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但却总被人吐槽“是个抄袭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乐坛的一大特点就是“翻唱”。很多歌曲都是将其他国家歌曲的旋律拿过来,填上自己的歌词,然后就变成了一首新歌曲。有的歌手“翻唱”了英文歌,有的歌手“翻唱”了日语歌,这也是大家一直诟病的地方,毕竟音乐的原创性才是最重要的,拿别人的东西,改造一下,便占为己有,确实有点“强盗”的意思!

        在所有的“翻唱”之中,又要数日文歌最多,很多我们熟悉的歌曲,像《红日》、《千千阙歌》、《天涯》以及《后来》等等,都是“翻唱”日文歌得来的,这在现在看来不可接受的事情,在当时却是潮流!粗略统计了一下,仅翻唱中岛美雪的歌曲就多达70余首,因此很多人都说,“日语歌养活了大半个华语乐坛”、“日语歌是华语乐坛的半个妈”等等。

        某一天,你会突然被人告知,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其实叫《What’s your name》,是由一个日本少年组合首唱的;《红蜻蜓》的原唱其实是一个1956年出生的日本摇滚大叔。王菲在1992年的成名之作《容易受伤的女人》,翻唱自一首日本老歌,这首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了。也就是说,当年中国的流行乐要比日本晚了20多年。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祝福》《每天爱你多一些》……统统是日本人先唱的。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也都是日本人写的。还有郭富城的那首成名曲《对你爱不完》……

        毁童年的真相是否已经让你受到深深的打击?其实,日本音乐对中国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

        港台唱片业“换汤不换药“早已有之。

        几乎在中国所有正处于爬坡阶段的行业当中,都有这样的成熟模式:以“来料加工”的方式进行贴牌生产,将外国核心零部件拼凑成国产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划算且少有争议的。

        港台唱片业也是这么干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只能用“划算”来形容,更多的时候是“毁”了集体记忆。而现在80后一代正在集中进入“毁”记忆的时间。比如开头我们说过的《一路上有你》、《青苹果乐园》和《红蜻蜓》。

        但是别以为时代已经过去。回忆一下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景音乐,它们大部分也是日本人创作的。

        中岛美雪和玉置浩二,这两个名字可能你很陌生,但他们的歌你一定听过:除了《容易受伤的女人》《漫步人生路》,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原唱都是中岛美雪。

        据不完全统计,港台歌手至少翻唱了中岛美雪原创的70余首歌曲。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岛1952年生人,比中国大部分80后的父母年纪还大,但她在跨度40年的演艺生涯当中,足足影响了中国三代人,而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位日本歌手的存在。

        本世纪初,台湾歌手李翊君推出一张新专辑,所有歌曲都翻唱自中岛,可见中岛在华语唱片工业当中不可忽视的幕后大姐大地位。

        玉置浩二则是另一位被翻唱最多的日本男歌手。主力翻唱者包括谭咏麟、李克勤等人。还记得《红日》这首励志粤语歌吗?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日语歌。也就是说,1958年出生的玉置浩二假手众多香港歌手,间接统治了大陆流行音乐市场长达十余年。

        细究起来,日本演艺界向港台输出核心资源——歌曲,并在香港“贴牌”——也就是换个歌词,换个歌手,重新包装然后送往大陆以及东南亚音乐市场,并不是圈内的秘密。只是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天,这些曾经的贴牌流行音乐的规模,才慢慢被圈外人知晓。

        贴牌生产造就了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1991年,周华健发布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风靡一时并且传唱至今。但其实这首歌的歌曲版权从日本购买之后,歌词一直难产。接下来进入八卦模式了:制作人李宗盛起初让周华健来写,周面有难色,他的心态很简单:我们要做原创音乐,为什么还要翻日本的口水歌?到了进棚录音前一晚,周华健给李宗盛打电话,说写不出来了。当时李宗盛和时任女友正在香港度假,怒气冲天的李宗盛挂完电话,一个人坐在卫生间的小板凳上写歌词到凌晨。

        按照李宗盛的说法,头两句“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悠悠恨悠悠”分明就是写不出来了,在乱写。

        结果是这首翻唱歌曲红得一塌糊涂。

        另一个故事也基本代表了当时港台唱片工业的常态。

        《花心》的词作者厉曼婷,刚进滚石唱片公司不久,一次与李宗盛吃饭,李宗盛叫嚷着说晚上要录音了,歌词写不出来,请厉曼婷来写,要下午交稿。厉写了两个小时交出去。于是,厉成了徐克电影《东方不败2》的主题曲词作者。

        《花心》也是一首日本歌,准确地说,是一首琉球歌曲。原作者喜纳昌吉,是琉球国三司官杨太鹤的后人,日本吞并琉球后改姓“喜纳”,所以喜纳昌吉本姓杨。这首歌原本是一首反战歌曲,经厉曼婷改词之后,成为一首彻头彻尾的情歌。

        相似的例子还有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它也是一首日本歌。原曲的场景,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在自家后院想念战场上的丈夫。词改完之后,整首歌的情绪也大变。作词的老先生庄奴,一生作词3000余首。你一定听过他写的歌——《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是他60岁左右时写的。但是同样,这首歌也是翻唱的,原曲叫《Sexy Music》,是由一支爱尔兰家庭乐队创作。这还没完,你听听这首原曲的前奏就知道,跟刘德华《独自去偷欢》的旋律简直太像……

        萝卜快了不洗泥。陈慧娴在1989年7月发布的代表作《千千阙歌》,是一位日本歌手在同年2月出版的歌曲。

        其中《千千阙歌》中的“阙”应为“阕”,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专辑时,把歌名都搞错了。但因为歌曲很快走红,这个错误也就没再去纠正。

        总之,在那个出专辑就像开动印钞机的年代,港台大红的歌手,得到的待遇是音像经销商付货款预订,一出手就是上百万的专辑销售量。

        歌手如果勤快,一年能面向不同市场出四张专辑:国语一张、粤语一张、英语一张,再来一张精选集。

        原创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日本歌改头换面就是现实选择了。只是这种商业考量,最终让几代人集体记忆变得有点……失落吧。

        这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跑马圈地过程。

上一篇:一排竹子的乐器(一排竹子的乐器叫什么)
下一篇:大号乐器音乐(音乐大号是什么乐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