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鸣乐器(膜鸣乐器有哪些)

小乐 2021-10-12 09:26:50

  00:21

  今年的中国旅游日活动现场,主办方安排了京西太平鼓表演。

  太平鼓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多个省份的一种舞蹈形式,而“京西太平鼓”则主要指的是流行于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等地域中颇具特色的舞蹈类民间艺术。

  

  “京西太平鼓”的起源“京西太平鼓”,在古代和近代文献中都只称为“太平鼓”。属于捶击膜鸣乐器,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出声响,表演时伴以各种舞蹈身段,进而衍生出多种变化并形成若干套路相对固定的曲子,因为大多在农闲季节尤其是春节前后演奏以祈求太平而得名。

  太平鼓广泛流行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显示了多源并起的特点。就其形制而言,以单面蒙皮的称为“单皮鼓”,呈团扇形或桃形、圆形,鼓面覆以马、驴、羊皮或多层高丽纸,铁制的鼓框缀以绒球,鼓柄下端打成环中套环之形,舞动起来哗哗作响。

  已经有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安徽宿州市褚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持笏鞞鼓》,即有五位女子手持鞞鼓起舞的图案。

  太平鼓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它在北京地区流传的确切记载只有明代的文献最直接。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倪启祚、王应遴都曾赋诗描写北京灯市或除夕前后的太平鼓表演。倪启祚《灯市篇》称“儿孩跃跃鼓太平,挝鼓喧阗无剩隙。”王应遴《长安灯市》云:“跳索迷藏拽伴游,太平鼓打闹街头。”《帝京景物略》亦有描写太平鼓的诗句:“团鼓团鼓春月净,索络连钱铁轮柄。粲粲儿女手腕轻,一槌两槌臂为政。意中有曲无知之,抖肩掂踵不自持。窗风檐雨急春暮,历乱老鹳弹枯枝。声先声后闻噍杀,金气入声秋戛戛。九衢烟雾六街泥,点破羁魂马蹄聒。耳热心寒避不得,坐忆江梅旧消息。城西山雪城里白,儿女鼓声帝也力。”

  太平鼓的团扇形状、连接铁环的手柄,击鼓者灵巧的手腕、抖动的肩膀与踮起的双脚,各种姿态跃然纸上;击鼓与铁环的声音忽而如暮春急雨敲窗,忽而如老鹳枯树啄木,转眼又透出带有金戈铁马之气的肃杀秋声,衔接转换可谓千变万化。

  清朝定都北京后,带来了具有浓郁东北气息的另一种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康熙年间的杨宾记载:“满人有病必跳神,亦有无病而跳神者。……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冢妇。以铃系臀后,摇之作声,而手击鼓。鼓以单牛皮冒铁圈,有环数枚在柄。且击且摇,其声索索然,而口致颂祷之词,词不可辨。”这种表演虽然与关内的太平鼓虽有不同,但也融入了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写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的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有太平鼓一则:“句丽画纸黑连环,春鼓声中不夜天。怪到灯街杖农乐,歌声已是《太平年》。”说明太平鼓早期应当是京郊农村“社火”中的一种乐器与舞蹈形式。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最美的路歌词歌谱(赞美诗最美的路歌词歌谱)
下一篇:北京形体训练(北京形体训练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