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木樂器(景頗族的“木腦會”是怎樣來的?

董乐器 2022-05-13 15:49:39

  木腦盛會是景頗人的傳統節日,木腦是景頗語言,意爲聚集在一起跳舞。這種舞蹈最早是爲了祭祀神鬼,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傩舞。木腦盛會在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活動場地一般設在山寨中的平坦廣場。在場地一邊高高豎起四根巨大的木柱,上面分別繪有太陽紋粘木樂器、月亮紋及各種曲折的線條,象征景頗族祖先曆經艱難險阻、跋涉千山萬水的創業曆程,木牌下還放置具有孔雀、犀鳥等圖案的吉祥物。

粘木樂器(景頗族的“木腦會”是怎樣來的?

粘木樂器(景頗族的“木腦會”是怎樣來的?

  每當盛會舉行,雲南隴川縣和相鄰數百裏的景頗族人都穿著節日盛裝,帶著食品和行李,敲鑼打鼓地來到隴川縣城。正月十五清晨,人群陸續來到集會廣場等待活動開始,景頗族姑娘每人頭戴紅穗筒帽,身穿帶有紅色花紋筒裙和黑色圓領對襟短上衣,外批錫質銀泡相連的披肩,年輕男子們身挎腰刀,頭戴繡有各種花紋圖案和綴有小絨球的白色包頭,有著景頗族男子特有的剽悍。

  盛會開始前,一隊景頗族男女捧著米酒、糯米糍粑、紅棗、米酒步入會場,代表全族人民熱烈歡迎前來參加盛會的傣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各族賓客。盛會開始鳴放火炮,笙管、大鼓、洞巴(形似牛角的樂器)齊鳴。在頭插孔雀翎、身穿長衫、手舉長刀的祭師“董薩”和“腦雙”(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帶領下,數以萬計的人流排成兩列縱隊伴隨著象腳鼓、芒鑼、小叁弦和葫蘆絲樂曲,邊唱邊舞走進舞場。景頗族男子手執長刀,姑娘舞動手帕和彩扇,隊形變換有序,舞步剛健有力。大家用舞步模擬景頗祖先自西北往雲南的遷徙之徒。

  隨著時代發展,景頗族的木腦盛會除祭祀“木代神”禮儀和由全體族人參與的“萬人舞”外,還增加了在豐收後作舞的“爭木腦”,表現與外族發生戰爭、准備出征時跳的“布當木腦”,官宦家中祭祀“木代神”時所跳的“粘木腦”,兄弟分家時跳的“公讓木腦”,以及人們遷居時跳的“公來木腦”。這些舞蹈動作基本相同,只是所用舞具和舞蹈方向有一些差異。

爲使節日活動豐富多彩,人們還表演自娛性舞蹈和武術。如刀舞,極富有景頗族剽悍特點,是景頗族代表性的男子舞蹈。又如舂米舞,是景頗族女子集體自娛性歌舞,在歌聲中模擬日常生活動作和田間勞動,多以旋轉、相互勾腳的下肢動作爲主,氣氛歡快熱烈,深受人們喜愛。

集中居住在我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系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景頗語支。

  據古籍記載和傳說,景頗族先民是我國古老“尋傳蠻”中的一部分。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山區,唐代時沿橫斷山脈南遷到瀾滄江、金沙江以東的永勝、麗水兩地區,明末清初繼續遷至雲南省紅河地區。因長期與傣族比鄰,使景頗族在音樂、舞蹈風格和所用樂器種類等方面,深受傣族文化的影響。

  景頗族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一定要舉行盛大的《木腦縱歌》活動,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包括全體族人對祖先的無限懷念與祭祀,不忘先民遷徙與創業的艱難,號召大家團結一致、奮發圖強的融禮儀、歌舞、各類民俗表演爲一體的民族活動。《木腦縱歌》的名稱,取自景頗族4個語言支系中景頗語支的“木腦”和載瓦語支的“縱歌”兩種語音的組合,意爲“聚會歌舞”。此外,在景頗族民間對《木腦縱歌》的來曆也流傳著美麗的傳說:據說在遠古時代,只有天上太陽神的子女才會歌舞和舉辦歌舞活動,而大地上的人們是不會唱歌和跳舞的。一次,太陽神邀請所有的鳥類到天宮參加盛大的《木腦縱歌》活動,使鳥類學會了盛會上的所有歌舞。在飛鳥們返回大地途中,來到一片樹上結滿成熟果實的森林時,長途飛行的勞累使它們決定在此停落休息。天宮美妙的歌舞,對恢複體力後的鳥兒們充滿著無限的誘惑,它們便情不自禁地在大地上的森林中舉行了第一次《木腦縱歌》活動。這個歡樂的歌舞盛會,被正巧進山砍柴伐木的一對景頗族男女青年看到,從此《木腦縱歌》活動便被帶到了景頗族民間,一只被流傳到今天。

  在景頗族中,“太陽”和“土地”分別是天地間最大的神靈。除此之外,家神“木代”的權力在所有神靈中是至高無上的。因此,“木腦縱歌”中除以將“太陽”和“土地”神繪畫在祭祀木牌上,受到人們永久的敬仰外,最爲重要的內容是對“木代”神的祭祀和對祖先萬裏遷徙、爲本民族“創世紀”造福于後人表示感激和懷念,同時也是作爲向本民族後代進行傳統教育,極爲生動的歌舞形式。

《木腦縱歌》是景頗族具有濃厚儀式性和祭祀氣氛的活動,活動場地一般設在山寨中的平坦廣場上。在場地的一邊,人們高高豎起上面分別畫有代表陽、陰兩性的“太陽”紋和“月亮”紋,以各種形狀線條來象征景頗族祖先,曆經艱難險阻、跋涉千山萬水最後定居于今日住地所走過遙遠路程的4塊高大木牌,木牌下還放置著具有圖騰寓意的孔雀、犀鳥等吉祥物,作爲整個《木腦縱歌》活動場地的祭祀標志。

上一篇:南京超然樂器(超燃樂器演奏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