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樂器大全樂器(雲南最新樂器大全 )

董乐器 2022-06-22 01:58:41

《春江花月夜》用的琵琶演奏雲南樂器大全樂器。

雲南樂器大全樂器(雲南最新樂器大全 )

《春江花月夜》又稱《夕陽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表現人民熱愛祖國之情。

擴展資料:

《春江花月夜》先後被黎英海改編爲鋼琴曲,劉莊改編爲森管五重奏,陳培勳改編爲交響音畫。全曲爲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將此曲改爲吉它獨奏曲《浔陽夜月》,在1988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海英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將此曲改編爲森管五重奏,陳培勳則改編其爲交響音畫。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樂器只是琵琶後來,又被移植爲古筝曲。但現在聽到的大都是民樂合奏的,樂器如下(根據版本不同,使用樂器會有所變化) : 琵琶,古筝,中阮,蕭,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魚,碰鈴,笙... 關于民族樂團: 弦樂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樂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彈撥樂組: 揚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叁弦。 打擊樂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鑼、小鑼,雲鑼、響板...

火不思是什麽樂器,是哪裏的樂器?

火不思 :蒙古族彈撥樂器。火不思之名及其形制,始見于元代史籍。《元史·禮樂志》(卷七十一)載:“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以皮爲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事物異名錄·琵琶》載:“元志,天樂一部有火不思,制如琵琶,今山、陝、中州彈琥珀詞,蓋‘火不思’之轉語也。”這種樂器在蒙古族建都北京的元代,已被列入國樂,是經常在宮廷盛大宴會或王室內宴上演奏的樂器。後來廣泛流傳和盛行于中原,在山西、陝西、河南一帶,漢族人民也喜聞樂見。

曆史悠久的火不思,出現于公元前1世紀初,是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人民共同創制的一種彈弦樂器。關于火不思,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西漢元帝時(公元前49年—前33年),南郡秭歸(今屬湖北)王昭君被選入宮,漢元帝竟甯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朝見漢皇,漢元帝以禮相待,呼韓邪單于表示“願婿漢氏以自親”,永結友好。王昭君自願嫁到匈奴,漢元帝遂以昭君相許,呼韓邪單于封昭君爲“甯胡阏氏”。王昭君去匈奴路上,曾在馬上彈奏琵琶。她的故事,成爲後世詩詞、小說、戲曲和說唱等的流行題材,繪畫中也有王昭君馬上彈琵琶圖。在匈奴期間,王昭君所彈的琵琶,深爲胡人所珍視,並模仿它制作了新的樂器,既粗陋又不相像,從此便有了“渾不似”之名。宋代俞琰的《席上腐談》(卷上)記載此事寫道:“王昭君琵琶壞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爲和必斯”。宋代陶宗儀《辍耕錄》載:“達達樂器有渾不似。”火不思的圖像,最早見于唐代古畫中。1905年,在新疆吐魯番以西的招哈和屯(這裏原是古代高昌地區),發掘 的9世紀初的唐代高昌古畫,畫中有“一兒童抱彈長頸、勺形、四弦軸並列一側的彈撥樂器”。可見,早在唐宋時期,火不思已流行于我國西北廣大地區。新疆柯爾克孜族的考姆茲和雲南納西族的蘇古笃,在形制上與火不思相近,名稱也相似,它們屬同一淵源的樂器。

上一篇:馬嶺八樂器(學了八年架子鼓到十級厲害嗎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