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辨樂器(聽音辨樂器民樂app )

董乐器 2022-02-27 11:50:32

一、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原則1、“從音樂中“提煉這一點也是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的核心內容。所謂“從‘音樂中’提煉”,是指視唱練耳教學內容的素材應來源于實際作品,教師通過作品分析,將其中比較典型的、適合進行視唱或聽覺訓練的部分遴選出來,或簡化、拆分,或直接引用,成爲訓練各種音樂能力的課堂教學內容。2、回“音響中”感知相比“從‘音樂中’提煉”而言,“回‘音響中’感知”,就相對容易理解得多了。是指在訓練過程中,還應讓學生聆聽實際作品的音樂音響,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整體音響效果中感知訓練的各項內容,並逐漸形成綜合感知音樂的能力。利用作品片段進行視唱練習時,也同樣需要參照實際音響進行邊聽邊唱的訓練,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的理解力和表現力。3、以作品內容訓練爲主線在保留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加音樂作品內容的綜合訓練,並逐漸以此訓練爲主要線索,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代替以往以單一聽唱訓練爲主,脫離具體音樂形象的訓練模式。譬如在進行音高、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音樂要素訓練時,可采用音樂作品中的素材進行訓練,然後再將這些內容貫穿起來,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而達到發展和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的耳朵”的最終目的。這一點也是該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的原則之一。 二、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特點以實際音樂作品爲依托的視唱練耳教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聽音辨樂器:1、取材廣泛、難易均宜在選擇訓練素材方面,該種教學方法可選用的作品不勝枚舉。首先從音樂時期劃分上看,歐洲中世紀音樂、文藝複興時期音樂直到近現代的印象派、現代派音樂,還有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都可以納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來;其次從音樂作品類型上來說,聲樂作品、器樂獨奏作品到管弦樂作品,都可以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指初級、中級、高級階段)有選擇性的引用進來,適用于整個的教學過程。 2、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兼容性強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通過對作品的音響聆聽,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和視唱能力,還可以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聽覺分析,從多個角度了解多種音樂的知識,輔助其它音樂學科的教學。譬如,我們進行和聲連接聽辨訓練時,不僅要聽出和聲的音位,還要聽辨每一個和弦的功能屬性,這是和聲學的範疇;又譬如在進行多聲部旋律聽辨訓練時,我們能感受到多條旋律存在一定規律的進行,並把這些用聽覺分析出來,這屬于複調學的範疇;再譬如聆聽作品完整音響時,我們的教學還需要對作品的段落結構進行劃分、總結,這又是屬于曲式學的範疇。而在進行視唱訓練時,學生參照的樂譜是未經改寫的原譜,它不僅包括人聲、鋼琴樂譜,還包括其它的其它樂器譜和管弦樂總譜。因此在進行視唱訓練的同時還熟悉了樂器記譜法、總譜讀法等方面的內容。還有一點就是,學生通過對音響的聆聽,作品內容的訓練,了解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作曲家的創作技法與音樂風格等,這同樣是屬于音樂欣賞的範疇了。因此,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音樂的耳朵”,音樂知識兼容性強時結合實際音樂作品的視唱練耳教學的最突出特點。 叁、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意義1、輔助專業教學、爲音樂活動打下基礎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無論是對于表演專業來說,還是對于創作、理論專業來說,都能起到輔助專業教師教學的作用,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具體說,視唱練耳課所教授的內容可以使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提高自身音准、節奏能力,還能在多聲部合作的諸多訓練中,體驗到樂隊合奏、合唱的真實的音樂表現,從而促進專業能力的提高;而對于創作專業、理論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視唱練耳課堂上音響豐富,教學內容的安排又是從訓練到啓發性、引導性的進行分析,使他們在視唱練耳的課堂就能獲得專業課上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具有輔助專業教學,爲各項音樂活動打下重要基礎的實際性意義。2、發展音樂感知,培養音樂審美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把“練耳”的範疇擴展到音樂的每個細節,深入的對作品進行聽覺分析。

爲什麽有些歌聽了好幾遍就是記不住調,總是走調?

我覺得調子比較朗朗上口的聽幾遍就會了,因爲可能音階排的比較順吧,我也不是專業學音樂的。記不住調的歌曲,大多曲調不耳熟能詳,的多聽幾遍。

這跟曲子的和聲走向有關。有時候在路上聽到廣場舞放的網絡歌曲,基本聽前面一句後面我都能哼出來(第一次聽),正確率80% 爲什麽?因爲曲子和聲走向很普通,1645或者16534125,大調半終止不是5就是2,太簡單了。複雜一些的,或者不按(普通)套路出牌的曲子,節奏不是常規的4小節一組,或者旋律有變化音的,你很難預料。得聽很多遍才會記得。

上一篇:鄭州綠城樂器(鄭州綠城樂器有限公司 )
下一篇:女生學什麽樂器顯氣質(適合女生學的樂器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