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是宮廷樂器(古代宮廷樂器 )

董乐器 2022-03-23 04:38:00

你好哈蕭是宮廷樂器,我剛好這兩樣樂器都有一些接觸,雖然不是很深,但是也願意把自己知道的給你說一說。

首先,兩者最大的區別便是,笛子是需要笛膜才可以吹奏的,而蕭的結構則不需要膜,可直接吹奏。

其次,現在流行的兩者也有區別,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笛子多是6孔笛子,而蕭則有6、7、8孔蕭,本人用的是8孔的。

第叁,兩者的音質有很大區別,笛子聲音清脆悅耳,蕭的聲音則相對來說要低沉渾厚一些。

第四,哈哈,最爲明顯的就是,蕭明顯比笛子要長很多嘛。

學習的話,其實中國的管樂器都有一些共通之處,往往是學會了這個再學那個便方便許多了,我最開始學的是笛子,所以後來學葫蘆絲和蕭的時候要方便一些

了,相對來說,笛子對我要簡單一些,當然,葫蘆絲更簡單。但是我更喜歡蕭。

你的話還是看你比較喜歡哪個就學哪個吧,不過現在笛子要比蕭流行很多,用到的機會也更多一些。

不是笛子,也不是蕭,是巴烏。向樓主說的那樣音色渾厚低沉,學起來比較簡單,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幾個樂器之一,而且巴烏指法和葫蘆絲一樣,學了巴烏就基本會葫蘆絲,適合短時間速成,但是我建議還是要系統的學,自己也能玩會。巴烏和葫蘆絲基本是一類樂器,所以賣葫蘆絲的樂器廠也生産巴烏,建議你不要賣路邊貨,我試過,不好吹,而且音色不好。

筚篥是一種什麽樣的樂器啊?

筚篥(bì lì),即觱篥,它是一種管樂器。

蕭是宮廷樂器(古代宮廷樂器 )

管身開有八孔(前七後一),管口插一葦制的哨子而發音。管也分大、中、小叁種,以及雙管和加鍵管。大的管約33厘米長,中的24.5厘米長,小的18厘米長。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常常用于領奏。

又稱悲篥、笳管、頭管、管子。古代管樂器之一,多用于軍中。是由古代龜茲(今新疆庫車縣)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簧管樂器,樂器名稱就是從古龜茲語的譯音而來的。自唐至清,一直是宮廷燕樂中的重要樂器。筚篥管口插一葦制的哨子而發音。管也分大、中、小叁種,以及雙管和加鍵管。大的管約33厘米長,中的24.5厘米長,小的18厘米長。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樂中 常常用于領奏。近年來管的制造及演奏技術都有了較大的發展。經過改革的管,音域擴展爲兩個八度又六個音,而加鍵管還能演奏十二半音,在合奏和獨奏中發揮了更大的效能。 目前在樂隊中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鍵管。所謂雙管也就是兩支管並排紮結在一起演奏,口含兩個簧哨,雙手同時按兩管的音孔,而發出雙音,用于民族樂隊合奏與獨奏 。管子的音色響亮、清脆、個性強,音量大,模仿和表現力很強。這種樂器用途廣,多用于地方戲曲、民間管樂合奏、寺院音樂等。 據文獻所載,隋唐時期九、十部樂的高麗樂中,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大筚篥也在唐十部樂中開始應用。在中國流行了兩千多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現在廣泛流傳于中國的新疆和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遼甯、吉林、黑龍江叁省朝鮮族聚居地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八孔的,一種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龜茲的筚篥演變而成的。  筚篥曆史沿革  筚篥最初是龜茲牧人的樂器,它同胡笳、角、笛一樣,經曆了由羊骨、羊角、牛角、鳥 骨制作改用竹子制作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不過比起笳和笛來,筚篥的構造是比較複雜的,是在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筚篥比起角和笳來,有相同之點,如都是豎吹,都經過用羊 骨、羊角等制作階段。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筚篥是有簧的,並且吸收了笛的指孔,只是 外形上看,筚篥與笳比較近似,所以人們把筚篥又叫作笳管。筚篥分有大筚篥、小筚篥等種類,聲音低沉悲咽,故有悲笳和悲篥之稱。起初筚篥是用羊角和羊骨制成,而後改由竹制、蘆制、木制、楊樹皮制、桃樹皮制、柳樹皮制 、象牙制、鐵制、銀制等等,而以竹制最爲普遍,制作較易。  筚篥在漢魏時代由西域龜茲傳入內地,至唐代已盛行中原。成爲唐代宮廷十部樂中的主要樂器。隋唐宴享的 胡樂中,以龜茲樂爲主,此外天竺樂、疏勒樂、安國樂、高昌樂中都有筚篥。

上一篇:鍾聲的樂器(寺裏的擊打樂器像鍾聲一樣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