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董乐器 2021-07-05 17:14:37

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京胡制作,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平民小土 2018-01-04 16:43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59岁的贾国民是山东聊城唯一手工制作京胡的老手工艺人。他8岁学习乐器京胡制作,11岁练习吹唢呐。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除了琴轴京胡制作、担子、音筒、弓子和琴弦,几乎就没有神秘的部件了,但手工制作起来,那是相当地讲究,是纯技术活。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制作,从选材(筒子和担子)开始,需要几十道工序,制作工具包括车床、钻床、锉、刻刀、卡尺等几十种。制作过程中,选材、烤料、校圆、调直、钻孔、扎线、拴千斤钩、配筒、开凤眼、蒙皮子、做琴码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京胡的质量。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最吃本事的是打轴孔和做琴的角度。打轴孔,讲究严实合缝、转动自如、锁口紧密;做角度,就是筒子和担子的角度,要大于90度,两者都要选5年以上竹龄的竹子,担子和筒子要密而不紧、抽取自如,二者发声的声调比例要协调,并与皮子的发声共振共鸣。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手工制作京胡,因其工艺复杂,制作者不仅要会木艺,还要懂音律,近年来,各地纯手工制作京胡的技艺濒临失传,唯有像贾国民这类“琴有独钟”的民间艺人仍在孤独的坚守。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制琴师贾国民在用来制作京胡的担子上画线。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制琴师贾国民在选好制作京胡的担子上钻孔。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制琴师贾国民在选好制作京胡的担子上研轴。

制琴师贾国民用车床加工制作京胡用的筒子。

制琴师贾国民在备好的担子上手工扎线。

制琴师贾国民在备好的担子上,手工拴系挂弦用的千斤钩。

制琴师贾国民在锉好的筒子上蒙皮。

制琴师贾国民用“锉”将筒子打磨光圆。

制琴师贾国民在目测成品京胡的角度和直度。

制琴师贾国民在挑选用来制作京胡的担子。

制琴师贾国民在欣赏自己“琴有独钟”的京胡。

精工巧思制琴人 当京剧遇到非遗──京胡制作篇

一把竹琴鸣清远,双弦声动万人心。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灵巧的身形,嘹亮的嗓门。这款两百多年前专为京剧而生的民族弓弦乐器,在京剧伴奏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同期,京胡制作工艺也历经一代代传承,凝聚着一辈辈制琴人的妙作巧思,散发着古韵馨香。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京胡是胡琴的一种。在徽班进京与其他地方剧种融合而形成京剧的过程中,胡琴被选定为京剧文场伴奏的最主要乐器,并几经改良,丰富了调式,完美了音色,成为专为京剧伴奏的重要乐器,始称“京胡”。

京胡制作:民间手艺人手工制作京胡,一把琴卖到数千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音色通透、古朴美观的好琴,历来是梨园琴师的挚爱;而一把好琴的诞生,则全仰仗于制琴师老道的经验和绝佳的手艺。

“天魁和”,天津一家经营胡琴的百年老店。1916年,由制琴师李逵元在人流熙攘的北马路创办,并很快在津城这个曲艺之乡叫响了字号。

如今,“天魁和”的胡琴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第三代掌门人、制琴师宋家维每天大部分时间埋头在制琴作坊里,不仅是为了满足海内外纷至沓来的高级定制,更缘于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制琴爱琴的痴心。

京胡主要由担子、琴筒、琴弦、琴轴、琴码、拉弓等几部分组成,别看构造简单,制作工艺绝对讲究。传统制琴全部手作,选材、制作、蒙皮、调音等,前前后后历经几十道工序,方能完成。

宋家维非常珍视一把名为“蟒袍玉带”的京胡,那是他的佳作。担子用的是山巅向阳而生的两岁紫竹,竹质紧实,触之温润;琴筒蒙皮出自乌鞘蛇,色黑油亮,麟纹清晰;琴轴则袭古法用乌木,触感细腻、刀工精湛……只待马尾弓轻重缓急地游走于两弦,甜、脆、亮的优美琴音便倾泻而出了。

制作京胡少不了竹子、蛇皮、乌木、马尾、鱼胶等天然材料。宋家维深谙各路材质与京胡品质的微妙关系,对制作京胡的原材料,他每每都要亲自挑购,从不假他人之手。

宋家维制作京胡,担子主要用紫竹,也有少量的罗汉竹。每年他都要去紫竹的产地──福建闽侯县,钻山越岭,就为找到一根好竹子。竹林里湿热,有毒蛇蚊虫,有山涧沟壑。每次进山,他都被蚊虫叮咬得体无完肤,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次,他一脚踩空,跌进了四五米深的深沟,虽没摔断筋骨,但是多处挂彩,费劲周折才爬了上来。还有一次,他只身进山中选竹,又热又累,中暑晕倒在林间。若不是偶遇山民相救,或许就命丧深山了。

京胡的制作,首先是制琴师与竹的对弈。

这是全花紫竹、玉带缠腰,那是鳝鱼黄、芝麻花……图案自然天成、纹理精美。每根竹子都散发着绝无仅有的气质。

京胡的外观美在竹,京胡制作的难也在竹。南方的竹若到了北方,“劈裂”最让人伤透脑筋。采购回来的竹料,做担子的,需妥置阴干再火烤;做琴筒的,须及早去青皮,再送去阴干、烘烤,这都是为了给竹子定型,防止劈裂。

在制琴的诸多工序中,属“琴筒连丝”最为精细,真正称得上“一丝不苟”。一只三四寸长的琴筒,烘烤定型后,纯手工打磨最考验功夫,也最费眼力。每把高品质京胡,琴筒必是精工细作。磨光取圆自不必说,为了美观,还要磨掉最外层的断丝,把天然生长的纤细竹丝一根根纹丝不乱地理出。经“拉丝”后的琴筒,外露的竹丝必得根根“一丝到底”,即使与世上最刁钻的眼光相遇,也极致到无从挑剔。

除了竹子,制作京胡还要用到蛇皮、马尾、鱼胶等天然材料。一条乌鞘蛇皮两米多长,宋家维只裁用最佳部位的四块,每块巴掌大小。蒙皮,虽工序复杂,他仍坚持用传统的“八卦法”,刷的也还是鱼鳔胶。

对宋家维来说,制作胡琴不仅仅是职业。胡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是其生命的一部分。“我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京胡的寿命比我们的寿命都长,有一天我不在世了,我的胡琴还能流传于世。”宋家维这样说。

京胡的调门高、音色丰富多变,既适宜烘托深沉婉转的意境,也能营造悲壮恢弘的氛围,甚至可拟人声,在京剧表演中极具情感表现力。而京胡“甜、脆、亮”的好声音,是征服琴师的不二法宝,也是叫响剧场的独门绝学。

制作中,材质好坏、湿度大小、工艺精细度等因素都会对京胡的音色产生重要影响。多长的担子配多大的筒子,啥样的筒子蒙多厚的皮子…… 对每个细节恰如其分地处理,无不仰仗制琴师多年经验的沉淀。

大处慎处理,细节不放过。此去经年,正是一代代制琴师对传统不折不扣的坚持,成就了“天魁和”响当当的金牌老字号。曾为梅兰芳、梅葆玖操琴的琴师姜凤山,生前就为求得一把好琴,亲自来津寻访宋家维。

音色优扬透亮、外观雍容古朴,制琴人精良的工艺造就了京胡“内外兼修”的美。它以古典脆响、绕梁三日的音质,获得琴师的青睐,完美唱腔的演绎,悦殇着观众的耳朵,在京剧音乐的舞台上稳稳地站定了身姿。

上一篇:hartke:溶酶体和α-syn之间的双向循环(上)
下一篇:沸城:昆明著名的烂尾楼“沸城”又有进度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