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樂器有什麽(除了吉他外什麽西洋樂器最好學啊

董乐器 2022-03-22 08:36:22

1樓,小提琴根本就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簡單!我就是學小提琴的,你不懂就不要瞎說好不好! 樓主,什麽樂器都很難,但是只要你肯學,你願意學,你喜歡學,最後願意愛上音樂,其實什麽都不難。只要用心去學習西洋樂器有什麽、去演奏,什麽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向你推薦小提琴,盡管她是難了一些,但是,只要肯努力,哪怕不會成爲大師(沒有人爲了出名而學吧?),也可以陶冶身心,最後于音樂融爲一體! 其實小提琴很好聽。 ps:科學研究發現,拉小提琴有助于解數學題,科學家通過分析腦電波發現,做數學題的腦電波與演奏小提琴是的腦電波非常相像。 再ps:愛因斯坦也愛拉小提琴!如果他在科學上沒有造詣,那麽可能會成爲一名受世人矚目的小提琴家。 不過你需要有一個心理准備,每種樂器都會有他的難處,在這裏限于篇幅和時間問題,我就不細說了,你以後學琴老師會慢慢跟你講的。

中國名族器樂與西洋交響樂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轉載

中西方器樂的不同魅力

  一曲《二泉映月》,讓我們聽到東方器樂文化的深沉韻味;一曲《回憶》,讓我們領略到西方器樂文化的獨特魅力。二者同時樂器獨奏不知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麽中西方樂器所表現出的音樂爲什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呢?原因就是樂器的制作和音色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響與制約。不同的文化影響制約著不同的樂器音色,由這種特定的音色來要求擇定什麽質料形制的樂器,從而進一步確定不同的音樂風格。總的來說,中西樂器音色上的差異恰恰體現了它們深層的文化差異

  一、中西樂器材料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天人關系:征服與尊重

  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側重于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尊重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

  西方人真正喜歡的是人工制品,是人對自然改造的結果。他們真正欣賞的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象化在自然中的自我,是在改變自然中得到的一種自我陶醉。西方文化倡導人定勝天,不僅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而且強調征服改造自然。與之相反,“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産生的基礎,中國人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中華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導致了人與自然的親近,他們從不把自然當作征服與改造的對象,而是尊敬和順從自然。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而最終導致文化載體的中西樂器在産生了巨大的差異。

  西洋樂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屬和各種標准化的木料爲主,特別是吹奏樂器,幾乎全部是用金屬或金屬加膠木制成,諸如圓號、小號、長笛以及豎琴,鋼琴等,大部分都是人工制作的産物,體現出西方人強調的對自然的駕馭和改造的思想。與之相反,中國樂器的制作多以天然材料爲主。中國樂器在使用中占絕對優勢的其他樂器如箫、笙、筝、叁弦、琵琶,以及二胡、揚琴等,都是用天然竹、木、皮等制成,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對自然屬性的尊重。中國樂器盡量在發聲中充分利用這些自然材料的獨特性,充分發揮這些材料在發聲上的獨特作用,使他們利用自然材料來制造獨特個性音色的目的得到圓滿實現。

  二、中西器樂文化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本體:理性與感性

  西洋人看世界,是采取特別理性科學的態度,由這種態度來要求樂音超越具體,消解獨特,以獲得一種普遍與共通感,而中國人則全然相左,中國文化是以感性、以生命爲本體,所以它盡力捕捉人的內在的感受和體驗。在中國音樂上一切都要服從于“韻味”,服從于“情”。“摹仿自然”與“形式美”本是西方美學思想的兩大中心,但中國人更習慣于音樂韻味,一切技法都圍繞著“情、韻”二字進行。

  就樂器方面說,西洋器樂曲很早就完成了自身的標准化和統一化工作,很早就將音樂自理成具有相對抽象的形式體系,發音特點是:音質盡量的遠離人聲接近器聲,以使音色效果獲得一種共通性,讓聲音不受人聲影響,保持它的理性。中國樂器從來沒有打算進行標准化和統一化的工作,也從未將自己的音樂抽象成單純的形式體系,所以,中國樂器的音質始終以接近“人”聲爲自己的最高旨趣,甚至連樂器演奏也是由這一意識支配的,隨行而至,感性色彩濃烈。如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就是一種這樣的拉弦樂器,它的音色就常常讓我們體會到寂寥的牧人心情和草原空曠的孤獨感,它能夠維妙維肖地模仿人的說話聲哭笑聲、動物的喊叫聲等等,更好表達內心。

  西洋樂器音色是遠離人聲的,而遠離人聲則又意味著必定遠離自然本來所固有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獨特性,顯得過于理性了。西洋樂器所追求的“器”聲是這樣的:雖然不同于任何一種具體的樂器,但又能夠與任何樂器的音色能有著很好的融合。相反,中國樂器的近人聲也決定了它必然要求其音色的獨特性和個性。中國樂器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色,它們非常適合獨奏,但卻很難把它們完滿地變化爲一個完美的結構,這是因爲每一種樂器都過于感性而造成的。打個比方,西方器樂好像是幾個聲音相似的外國人在一起唱歌,他們更注意表現出他們的和諧,而中國器樂就好像是幾個十分感性而擁有獨特聲音的中國人在一起唱歌,雖然都有著自己的聲音特色,卻很難達到完美統一。

  西方注重理性的思維方式,中國注重感性的思維方式,從理論到實踐自始至終走的就是兩條路,這就是中西器樂文化差別的根本所在。

  叁、中西樂器特色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美感要求:力度與深度

  中國傳統器樂的表現特點與西方不同。西方器樂演奏以深刻嚴肅見長,突出主客對立,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壯美”,從氣勢上感染聽衆;而中國器樂演奏以曠達悠深見長,突出情景交融,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和合”精神的“幽美”,從感性的情韻上感染觀衆。因而,對于我們欣賞中西方器樂演奏時候産生的不同感受也就不奇怪了――西方人喜歡交響樂,氣勢莊嚴恢宏,台上的樂手和樂器越多越顯得氣派,比如《悲怆交響曲》《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國人更願意用幾種或者更少的樂器去表現出一種充滿思考和內涵的樂曲,比如《高山流水》《梅花叁弄》。

  西洋樂器的出音比較均勻,所發的每個音輪廓清晰,界線分明,是一種標准化的造型,它體現的無疑是一種共性。中國樂器的出音則千變萬化,姿態各異,體現出的是它每個音符的獨特性,而這樣的音形當然是由樂器演奏時吟、揉、震等滑音、遊移音技巧造成的。這類

  器樂演奏技巧在運用時非常靈活,它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隨性應用和處理,從而顯示出其豐富多樣的個性,使其表現能力達到一種非凡的深度和力度,造成直達心底、刻骨銘心的藝術效果。

  中西音樂器樂的脈絡有著很大不同,西方器樂的脈絡追求音響效果的豐厚飽滿、綿密結實,追求恢宏的氣勢美。這是一種力度的美。中國器樂的脈絡制造蜿蜒起伏、單線遊動的線型效果,追求音響的虛淡空靈、幽婉深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具有蕩氣回腸的效果,獲得音樂表現的深度美。一把琵琶彈出悲壯的垓下之圍,一架古筝奏出連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吹出千古興衰之幽思,中國文化底蘊若不深厚,誰又能理解樂曲的深度?西方器樂曲相對來說,其理解深度就沒有中國音樂那麽深邃了。

  在器樂文化上,中國音樂(主要是傳統民族音樂)顯然和西方器樂(主要是交響樂)在對美感的表達上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從下面例子中得到驗證:一首《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深沉、優美典雅,節奏平穩、舒展,音調纏綿、柔婉娟秀;一曲《命運交響曲》節奏明快、急促,音域寬廣,曲調明朗、剛健,情緒激昂、氣魄宏大。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器樂突出的是一種力度,中國器樂突出的是一種深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上一篇:塘沽樂器班(在塘沽買鋼琴看了韓國叁益和日本雅馬哈那個品牌更好呢?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