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民樂器(中國的十大樂器 )

董乐器 2022-03-29 07:26:50

古代樂器地位最高的應該是編鍾,皇家樂器之首,一般祭祀時才用,很少演奏,而且特別昂貴中國十大民樂器。

其次應該是古琴(不是古筝),古琴是文人最推崇的樂器,所謂“琴棋書畫”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埙是中國本土樂器,古樸蒼涼,也屬于高雅的樂器。

以上都是雅樂,是否還有其他的,我不太清楚,中國雅樂流傳下來的不多,大多數民樂走的是下裏巴人的路線,像琵琶、二胡之類的西部少數民族流傳過來的樂器,在古代屬于不入流的。

比如二胡,在1920年前,連單獨演奏的資格都沒有。即便是古筝,在古代也屬于藝人演奏的樂器,乃文人不操也。琵琶在古代的地位大約還不如古筝。

明顯是琴~~~也就是古琴地位最高。。。

中國裏男高音十大排行榜?詳細分析。

1 張雨生 高音極限d4 F#6 代表作《小寶練習曲》《兄弟啊》《永公街的街長》

中國十大民樂器(中國的十大樂器 )

2 動力火車 高音極限c4 代表作《梨山癡情花》

3 林志炫 高音極限b3 代表作《邂逅》《暗戀你》

4 孔太 高音極限a3 代表作《龍魂》《愛》《8848》

5 吳彤 高音極限f3 代表作《我的太陽》

6 滿文軍 高音極限e3 代表作《我需要你》

7 劉歡 高音極限d3 代表作《好風長吟》

8 孫楠 高音極限c3 代表作《拯救》

9 熊天平 高音極限b2 代表作《你的眼睛》《一個人流浪》

10 張信哲 高音極限b2 代表作《寬容》

劉天華是什麽地方的人,他有哪些音樂作品?

劉天華

劉天華(1895-1932):江蘇江陰人。國樂一代宗師,“中西兼擅,理藝並長、而又會通其間”的中國優秀的民族樂器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劉天華的父親劉寶珊重視教育,在家鄉曾與人合辦過一所小學。

劉天華1909年考入常州中學,業余參加學校軍樂隊,學吹號及軍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劉天華回到江陰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4年先後在江陰、常州中學教音樂。1915年父親逝世,自己又失業,患病,仍自學二胡,處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時創作。第二年被江蘇省立五中聘爲音樂教員,並在該校組織了絲竹部和軍樂部兩支樂隊,在這段期間,他專心于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學習二胡,向沈肇洲學習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學習古琴,沿途還一路尋訪民間藝人,采集各處民間音樂。

1921年,劉天華到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在江陰組織“國樂研究會”,自1922年起,劉天華先後任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北京女子高師和國立藝專音樂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學生有曹安和、王君儀、韓權華、蕭伯青、吳伯超等。在任教之間,他還跟隨俄籍教授托諾夫學習小提琴,同時悉心鑽研西洋音樂理論。另外,他常將街頭賣唱藝人請入家中記錄他們演唱、演奏的曲譜並給予報酬,留下《佛曲譜》和《安次縣吵子會樂譜》兩部遺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橋搜集鑼鼓譜不幸染上猩紅熱,于6月8日去世。

藝術成就

劉天華在教學之余學習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論,並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西洋音樂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樂創作和演奏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爲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顫弓等技法和西洋器樂創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輪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並確立和運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這些,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成爲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因而劉天華被視爲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基人。

劉天華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讴》、《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當劉天華逝世時,在紀念會上有人用這十大二胡名曲標題的首位字聯成過一幅便于記憶又頗有意境的挽聯:“良月苦獨病,燭光悲空閑”)。叁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籁》。一首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編有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五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編的《飛花點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錄制唱片,現已成爲琵琶經典樂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創作並流傳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藝術專科學校3所大學教授二胡、琵琶期間,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蕭友梅、趙元任等人支持下創辦“國樂改進社”之後,或創作、或修改定稿後得以廣爲流傳的,至今仍是每個二胡學習者的必修習經典。

劉天華也是第一個采用近代記譜法編輯了京戲曲譜《梅蘭芳歌曲譜》,此外,他籌組了“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均在社會上産生的巨大的影響,其它還有未完成的《佛曲譜》、《安次縣吵子會樂譜》及其一些寫作及翻譯文章等。

《梅蘭芳歌曲譜》序

《月夜》及《除夜小唱》說明

在餞別鋼琴師嘉祉先生的席上說的幾句話

關于國樂改進社的論著

梅君畹華、齊君如山等,將往北美介紹國劇于彼邦人士,囑編斯譜。數月以來,余與梅君均爲職務所羁,未克充分討論,匆匆成此十八曲,自恐訛誤尚多,行期既迫,只得貿然付印。

此譜之成,余固受梅、齊二君之矚,然亦略有鄙見,可發表于此。

國劇重唱,故諺有“聽戲”之說,唱,樂也。然不獨唱之爲樂,即一舉手,一投足,亦有樂隨之。甚至各色道白,亦均含樂意。故謂國劇之基礎,建築于音樂之上,亦無不可。余于劇學爲外行,今姑談樂。

樂之有譜,猶語言之有文字。道義學術之得以流傳久遠者,文字之功也。我國音樂,肇自犧農,盛于有周,濫于唐宋,淵源不可謂不遠。然犧農之樂固不可得而聞,即唐宋之樂,亦已渺無稽考。何者,記譜之法不完備也。我國古樂未嘗無譜,然如唐之卷子本《幽蘭》譜,朱子儀禮經傳之十二詩譜,姜白石之詞譜等,或僅備律呂,或只載簡字,譜不足以赅樂,徒費考古家之周章,于事實無補。近代所出琴譜、昆曲譜等,記載雖已較詳,而缺點尚多,欲籍以流傳久遠,勢所不能。蓋樂有高低、輕重、抑揚、疾徐之分,必其譜能分析微茫,絲絲入扣,方爲完備,而舊譜均不能也。今國樂已將垂絕,國劇亦憑于危境,雖原因不一,而無完備之譜,實爲其致命傷。設記譜之法早備于往日,則唐虞之樂,今猶可得而聞,《廣陵散》又何至絕響。以皮黃言,今日習須生者,不曰宗譚,便曰宗汪。然而絕似譚汪者,百不獲一,即偶有之,同道中亦不以譚汪相許。何哉,無譜以爲之佐證也。設譚汪生時,盡其所能譜而出之,何至今日遙拜門牆者之扣盤扪燭而不得要領耶。

且人盡一生之力研究一種藝術,能有創造與否,實未可必。設其有之,而令所創造者及身而絕,甯不可悲。昔米喜子、張二奎、程長庚、余叁勝等,一生創作甚多,年月悠久,遂至悉與其人之白骨同朽,此藝術界莫大之損失也。

習樂之法有叁,曰耳聽,曰目視,曰言傳。叁者雖相輔而行,不可缺一,然難記易志爲耳聽之弊,模棱失真爲言傳之弊,惟目視最爲真切。故歐西作曲家,咿唔鬥室,一紙譜成,各國樂壇便可發其妙響。我國樂劇二界,尚有行其耳聽、口授之盲教育者。欲談進步,不亦難哉。

是以今日我國劇樂二界,欲進步必自有完備之樂譜始。而養成演員樂師讀譜、記譜之能力,亦爲要圖。當知今後學術界,必須事事科學化,事事精密確鑿,方能有立足地。若雲戲是亂彈,亂彈便了,則劇樂二界之前途必暗淡到底也。

以余淺陋,成此小冊,所用記譜方法,當然不足稱爲完備。就正當世,實是本衷。木桃既投,尚望樂劇二界方家不吝瓊瑤之賜。

劉天華先生年表

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蘇省江陰縣。

1909年―1911年(14歲―16歲):在常州中學求學時,參加校中軍樂隊,學習吹軍號及軍笛。

1911年:辛亥革命,學校停辦後,返裏參加青年團的軍樂隊,吹奏軍號。從此時開始音樂工作。

1912年―1914年(17歲―19歲):赴滬參加滬西開明劇社,任樂隊工作。在這時期學習各種西樂器,舉凡管弦樂器、鋼琴等,均加學習,尤以銅管樂器,多有深造。

1914年:劇社解散,返裏任教于華墅華澄小學。

1915年(20歲):是年春喪父,複貧病失業,心境惡劣,偶赴市購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隨産生《病中吟》旋律初稿,表達他當時的不得志和內心的抱負。秋任教常州母校,爲母校建立了軍樂隊與絲竹合奏團。

1916年(21歲):與殷尚真女士結婚。

1917年(22歲):從周少梅先生學習琵琶、二胡。

1918年(23歲):夏,從沈肇洲先生學習琵琶。本年前後開始創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成初稿。

1920年(25歲):夏,赴河南學習古琴,染癬疥,負病歸。

1921年(26歲):在江陰組織暑期國樂研究會,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

1922年(27歲):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是年秋又任教于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系。同時學習叁弦拉戲。

1923年(28歲):從托諾夫學習小提琴。

1924年(29歲):《月夜》定稿。

1926年(31歲):除北大與女師外,又任教于藝專。創作《苦悶之讴》。學習昆曲。

1927年(32歲):從北京燕京大學音樂系外籍教授學習理論作曲。因托諾夫去津,改從歐羅伯學習,6月,歐羅伯離京,停。創辦國樂改進社,編輯《音樂雜志》。創作《歌舞引》《改進操》《悲歌》。

1928年(33歲):創作《除夜小唱》、《閑居吟》,發表《空山鳥語》定稿。

1929年(34歲):創作《虛籁》。

1930年(35歲):3月,繼續從托諾夫學習,直至罹病,未間斷。聽寫《梅蘭芳歌曲譜》一冊。

1931年(36歲):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鳥語》,琵琶曲《歌舞引》及《飛花點翠》。

1932年(37歲):創作《獨弦操》及《燭影搖紅》。6月1日赴天橋收集鑼鼓譜,染猩紅熱,罹病僅一星期,6月8日晨5時20分逝世。享年整37歲(別處記載38歲,是按虛歲計算)。

劉天華的藝術成就

劉天華在教學之余學習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論,並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西洋音樂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樂創作和演奏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爲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顫弓等技法和西洋器樂創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輪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並確立和運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這些,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成爲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因而劉天華被視爲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基人。

劉天華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讴》、《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當劉天華逝世時,在紀念會上有人用這十大二胡名曲標題的首位字聯成過一幅便于記憶又頗有意境的挽聯:“良月苦獨病,燭光悲空閑)。叁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籁》。一首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編有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五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編的《飛花點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錄制唱片,現已成爲琵琶經典樂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創作並流傳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藝術專科學校3所大學教授二胡、琵琶期間,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蕭友梅、趙元任等人支持下創辦“國樂改進社”之後,或創作、或修改定稿後得以廣爲流傳的,至今仍是每個二胡學習者的必修習經典。

劉天華也是第一個采用近代記譜法編輯了京戲曲譜《梅蘭芳歌曲譜》,此外,他籌組了“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均在社會上産生的巨大的影響,其它還有未完成的《佛曲譜》、《安次縣吵子會樂譜》及其一些寫作及翻譯文章等。

劉天華,著名的民族音樂改革先驅、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32年6月,劉天華在搜集鑼鼓譜的期間,不幸染上了猩紅熱。于6月8日病逝于北京,終年只有37歲。 劉天華在中學讀書期間,曾參加學校軍樂隊的訓練和演出活動,開始接觸西洋銅管樂。1915-1922年在江陰、常州等地中、小學校任音樂教師,並多方面學習民間音樂。如向民間藝人周少梅學習演奏二胡、琵琶;1919年暑假去河南求師學習古琴等。 1922年劉天華被聘爲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 劉天華一生致力于改進國樂。“五四”時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學”等民主思想影響下,他反對音樂成爲“貴族們的玩具”,提出音樂“要顧及一般民衆”。他珍視中國民族音樂傳統,但不贊成抱殘守的“國粹主義”,認爲發展國樂,“必須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文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 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樂曲方面,共創作二胡獨奏曲10首、琵琶獨奏曲3首、民族樂器合奏曲2首。1918年他在貧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發了他對社會的不滿和生活無出路的憤懑心情。其後,他創作的《苦悶之讴》、《悲歌》、《閑居吟》以及《獨弦操》等二胡曲,以委婉人的旋律,或憂傷壓抑,或悲憤激越,表現了知識分子在當時社會中苦悶、傍徨,要求變革、掙紮、奮鬥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光明行》和琵琶曲《改進操》,音樂清新明朗、樂觀向上,表達了作者憧憬美好未來的喜悅心情。二胡曲《空山鳥語》吸取民間單弦拉戲的模擬自然音的手法,音樂活潑生動。《燭影搖紅》則是運用叁拍子和變奏曲式的結構原則寫成的一首優美抒情的二胡曲。劉天華掌握了民族器樂的創作規律,又大膽地吸取西洋音樂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國傳統的音調,又有新穎獨特的表現特點,至今仍保持著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上一篇:油漆樂器(樂器油漆專賣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