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的樂器(舞動音樂線的樂器 )

董乐器 2022-06-24 00:04:22

幼兒音樂舞蹈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幼兒的喜愛舞動的樂器。追根溯源,舞蹈本是遠古的人們在慶豐收時用肢體動作表達喜悅和興奮的一種方式,手舞之足蹈之就産生了舞蹈。對幼兒來說,幼兒舞蹈也是幼兒自我表現重要途徑和方法。這種肢體動作與音樂的結合能帶給幼兒無盡的享受,抒發心中難以抑制的情感,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幼兒舞蹈能使幼兒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啓迪與教育,從而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奧爾夫的“元素教育”理論以及柯達伊的“兒童自然發展法”的理論對兒童音樂教育體系有許多精彩的論述,他們的共同教育觀點是:“音樂教育應開始在關鍵的學前期”,“唱歌、聽音樂,隨音樂做動作與幼兒成長經驗相聯系”等等。 一、音樂活動是學前兒童美育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美育的主要載體。 美育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讓好的事物輻射出使人産生美感體驗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逐漸形成人對自然界、社會生活、文化作品的正確審美觀點。 學前兒童音樂活動,就是培養幼兒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活動。 國家教育部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教育是教育內容的五個領域之一(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人類認識世界,除了用科學方法、邏輯思維外,藝術熏陶、音樂技能訓練及形象思維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藝術形象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映象深刻,因爲它與人的興趣直接相聯,特別是對幼兒而言。 例如:抽象思維訓練: 7 1=8;8-1=7 借助音樂形象:“親愛的小朋友,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裏,有一處非常漂亮的小房子,裏面住著鵝媽媽和她的(八個)孩子們,她的(八個)孩子叫什麽名字呢?他們的名字是:“***”,鵝媽媽給孩子們每人搭一個小窩(即五線譜固定的間和線)。鵝媽媽每天認真的數她孩子的時候,都驕傲地唱道: 請問,鵝媽媽一共有幾個孩子呢?對,是八個。有一天,她最小的一個孩子不顧媽媽的勸說,偷偷跑到森林的小河玩耍去了,媽媽非常著急,反複數了好幾遍: 聲音越來越低的數了叁遍,唉!鵝媽媽剩下幾個孩子了呢?噢,是七個。鵝媽媽著急的對七個孩子說:“快,幫媽媽把你們的小弟弟找回來吧。” 大家急急忙忙的跑到森林裏,終于在小河邊找到了小弟弟,如果再晚一步,就會被凶惡的老狼吃掉了呢。小寶寶誠懇地說:“媽媽,以後我再也不亂跑了。”鵝媽媽開心極了,又得意洋洋的數起了她的孩子……。 親愛的小朋友,讓我們來算算:8只鵝-1只鵝=? 7只鵝 1只鵝=? 進而以此類推:8個板凳-1個板凳=? 7個板凳 1個板凳=? 可以預見:通過藝術形象進行的教育,由于有音樂興趣的陪伴 ,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包括唱歌、韻律活動、音樂遊戲、樂器及音樂欣賞等,這些都是美育的內容及手段。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的事物能引發喜愛之情,並能升華爲熱愛家園、熱愛生活的高尚感情。健康的審美觀點也就形成了。 二、音樂活動在開發幼兒大腦右半球活動、增進大腦功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類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科學家們進行的大量實驗研究發現,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有高度的專業化:左半球主要掌管語言的學習,數字的理解,概念的構成,對時間的連續性感受以及分析能力等;右半球則側重在音樂、圖畫和圖形的感受,認識面孔的能力,空間知覺及距離的判斷、綜合的能力等。雖然語言能力屬左半球掌管,但神經生理學教授斯佩裏還發現,大腦右半球的潛力很大,也懂得(掌管)很大一部分詞彙,並能閱讀,有許多高級功能。 大腦的左右半球功能各有側重,但它們並非相互割裂,它們通過大約四億根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及其它連合纖維而密切聯系,互相合作。整個大腦在兩半球共同活動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與功能。但傳統的教育過于重視讀書、識字、算術等,忽視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無形中大力發展了左腦,而右腦卻未得到應有的發展。關于這個問題,美國的托馬斯·埃·裏格爾斯基在《音樂教育與人的大腦——一定不要忽視大腦右半球的活動》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的傳統教育曾經致力于左半球,使它過分地發展到了損害“整個”人的程度,而且傾向于輕視右半球,甚至使右半球的思維能力衰退。這種右半球思維能力是負責音樂、音樂行爲和音樂刺激輸入的加工……”。“這‘次要\'的大腦半球不能再長久的被忽視了……。”在《愛因斯坦的音樂腦》一文中,講到了美國的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腦細胞組織進行了切片觀察,發現其“棘突觸”比普通人多(大腦神經發達的表現),這與他從小彈鋼琴拉小提琴有關,這些音樂活動發展了愛因斯坦的音樂腦,即右腦,擴展了他右腦的能力。由于左右腦的並進發展,給他帶來了最佳的思維能力,增多了許多的科學靈感,他在科學領域才獲得了偉大的成就。 幼兒音樂活動的一個實在的補益是:使幼兒大腦的右半球就會處于積極狀態,左右半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爲心理活動、智能的開發就奠定了良好的、重要的物質基礎。 叁、音樂活動能促進心理的發展 心理的發展離不開認知活動。內容多樣化的音樂教育,特別是幼兒音樂認知活動,可以促進幼兒以下7大心理過程的發展。 1、音樂活動能促進幼兒聽覺的發展 幼兒的聽覺不僅是進行口頭語言交往所必須的器官,也是感受音樂的基礎。兒童的聽覺在一生中處于最靈敏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衰退,到老年時更明顯;聽覺能力除先天因素外,後天的教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的教育與技能訓練;音樂欣賞等能使兒童的聽辨能力迅速的提高。在訓練培養之下,有的兒童就有絕對音高的辨別力。(前)蘇聯的心理學家列昴節夫在那些缺乏音樂才能的兒童中采用特殊的方法,訓練他們形成了音樂聽覺。 2、音樂活動能促進幼兒記憶的發展 由于興趣使然,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不僅喜歡聽,更喜歡記,他們記的內容有歌詞、曲調、律動的動作、舞蹈動作順序、音樂遊戲要求及規則等等。音樂記憶能力發展了、增強了,自然促進了整個記憶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音樂記憶測驗表明:他們在音樂活動之後,重複再現“小貓咪”“小白兔”“小鴨子”等音樂,幼兒會立即作出與主題相應的反應。 3、幼兒音樂活動能促進語言的發展 幼兒的歌唱活動更是直接觸進語言的發展;幼兒歌曲,每首歌詞都是十分容易上口的兒歌,兒童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就學習著一首首好的兒歌,無形中,就增加了詞彙量,也增加了語言的藝術性。 唱歌要求吐字清楚,這對培養幼兒語音的正確發音有很大的幫助。曲調中的輕重緩急的變化,都是來自語言表達的需要,這些變化對幼兒的語言表達又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語言是直接表達,而音樂是間接表達(音樂通過旋律讓人感受某種意境),二者結合起來的影響力,將直接作用于幼兒言語發展及副言語的發展。 (副言語:人們泛指的音調、響度、速度、停頓、升調降調的位置都有一定的意義,可以成爲人們理解言語表達內容的線索,這些伴隨言語的線索稱爲副言語。同一句話,加上不同的副言語,就能有不同的含義。言語水平和副言語水平常常是同步發展,缺一不可的,作爲教師,特別是幼兒教師,其言語水平副言語水平必須要高,它具有標志性的意義。) 音樂對幼兒副言語的發展的促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音樂活動能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形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對幼兒來說,音樂在促進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上更有其特殊的作用。這一年齡段正是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時段,也是由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發展的時期。例如:鋼琴彈奏一個歡快的小樂曲《小火車》,許多兒童會想起奔馳的火車,隨之手舞足蹈;如果彈奏一曲傷感的樂句,許多兒童會收斂笑容。 再如: 鋼琴的幾組琶音連續的彈奏,讓幼兒想象:是大象?是小白兔?還是大海的波浪?凡是見過大海(大河)的兒童幾乎百分之百的答對。 兒童在表演唱歌、跳舞時,有時即興發揮,自己哼唱小曲,自己創作舞蹈。有人認爲:音樂是兒童想象力最豐富的源泉。教者非常贊成這個觀點。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起來的想象力、創造力對于學習科學理論和開展研究工作是極爲有力的,因爲科學不能離開想象的翅膀。(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重視音樂,認爲搞科學的人應該懂得一點音樂,懂了音樂對科學研究有好處) 5、音樂活動能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美好的旋律能直接能觸動人的情感;所有的美好的音樂作品都有這種強大的感染力。人類的情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産物。野生兒、狼孩與動物居住在一起,失去了在人類社會中生活的機會,雖然遺傳中具有發展人類感情的生理機制,但由于缺乏後天的人類環境,他們的情感就比正常兒童的情感貧乏很多,他們不會笑,不會哭,沒有羞恥感,常常出現發怒和攻擊行爲。 幼兒期正是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階段。富有情感性的、具有故事情節的幼兒歌曲,如“龜兔賽跑”、“驕傲的小白兔”、“大象媽媽的故事”、“世上只有媽媽好”“大雁的故事”等等,能很好的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健康的情感必然轉化爲積極的生活態度。如“幫助小蝌蚪找媽媽”,幼兒便懂得了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蝌蚪找媽媽的情節大意是:玲玲家門前有一條小河,有一天,玲玲在小河邊玩,忽然遊過來一只孤單的小蝌蚪,它哭著問:“玲玲,我找不到媽媽了,你能幫幫我嗎?”玲玲說:“別急,讓我來幫你找。”玲玲問魚兒:“你是小蝌蚪的媽媽麽?”魚兒說:“對不起,我不是。”玲玲問河蟹:“你是小蝌蚪的媽媽麽?”河蟹說:“對不起,我不是。”玲玲要急哭了,這時,玲玲的外公走過來說:“玲玲,你到岸的那邊去問問青蛙吧,它們會告訴你的。”玲玲急急忙忙的找到了青蛙問:“你是小蝌蚪的媽媽麽?”青蛙說:“哦,我是的,它在哪?”這時,那只小蝌蚪已經變成了一只小小的青蛙,它跳著說:“我在這,是玲玲把我帶到這裏的。”青蛙媽媽高興極了,說:“哦,親愛的孩子,讓我們一起謝謝這位玲玲姑娘吧!”玲玲說:“不用謝,以後我們就是好朋友了,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啊!” …… 這種音樂訓練對幼兒的心靈肯定有很大的觸動。培養幼兒健康的感情和積極的對待世界的態度,也是幼兒音樂教育目的之一。 6、音樂活動能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個性,心理學的定義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經常及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的差異很大,它表現在各個方面。如:能力,興趣愛好,對待周圍世界的態度及行爲方式等。個性上的差異受遺傳的影響,但又受後天的生長環境及教育水平的制約;個性雖有一個穩定性,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良好的人文環境與心理環境,和諧的教育,觸動美感的音樂訓練,肯定對幼兒個性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7、音樂活動

上一篇:18種樂器(18種樂器遊戲下載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