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是給什麽樂器寫的(梁祝原曲最先是誰譜的??

董乐器 2022-03-19 21:03:48

陳剛與何占豪(主要還是何占豪) 何占豪 (1933-) 浙江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梁祝是給什麽樂器寫的,後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並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作品創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風格問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畢業後,轉入作曲系,隨丁善德學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還有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越劇《孔雀東南飛》的音樂等,深受廣大群衆的歡迎。 陳鋼(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1959年寫成並初演。當時,何占豪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爲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爲題材,吸取越劇中的曲調爲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叁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爲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以表現這對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和反抗。最後化蝶的描寫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反映了人民的願望與理想。作品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並非是越劇“卡戲”式的模仿,而是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運用了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在藝術處理上,爲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用來表現“梁祝相愛”的主題;展開部中的“哭靈投墳”則用了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國民族樂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聽來別有風味。這部協奏曲旋律優美,色彩絢麗,通俗易懂,藝術性很強,在國內被譽爲“民族的交響音樂”,國外音樂評論家則稱它是“《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上一篇:古樂樂器(爲什麽古典音樂cd音量低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