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器瑟(中國古代宮廷樂隊使用的樂器有哪些啊?

董乐器 2022-04-20 14:20:16

  器樂即所謂“金奏”,是鍾中國古典樂器瑟、鼓、磬的合奏。

  一是用于祭祀。《周禮·地官》記載:“舞師的任務包括:教習兵舞,在祭祀山川時帶領人們舞蹈;教習帗舞,在祭祀社稷時帶領人們舞蹈;教習羽舞,在祭祀四方之時帶領人們舞蹈;教習皇舞,在大旱祈雨時帶領人們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頭上,衣飾翡翠之羽。”

  二是用于巫禮。《周禮·地官》記載:“司巫掌管群巫,如果國內發生大旱,則帶領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祀百物之神時,跳兵舞、帗舞。

  叁是用于驅疫。

  四是用于教育。《周禮·地官》記載:“樂師掌管國學之政,來教育貴族子弟學習小舞(指年幼時學習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幹舞》和《人舞》。通過學習樂舞,使這些貴族子弟可以舞《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和諧,舞蹈應節,就可以用來祭祀天神、人鬼、地祇,這樣邦國和睦,萬民和諧,賓客安撫,遠人臣服,萬物興盛。

  五是用于宴享。當時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西周時的宮廷舞在殷商樂舞的基礎上,在“以德配天”的觀念下,將宮廷舞向禮儀性上發展,而弱化了它的娛樂功能。舞蹈主體是雅樂舞,其特征就是肅穆、崇高。比如,周天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祭祀時,當天子登壇禱告時,舞隊獻上《雲門》和《鹹池》,舞者疾徐適度、進退有序、雍容有加,凸顯莊重神聖、中庸甯靜的特點。

熱瓦甫是一種彈弦樂器,深受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喜愛 。熱瓦甫産生于公元14世紀,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了。當時,新疆和國內外的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廣泛,維吾爾族人民在他們原有的民間樂器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樂器的長處,創制出了一些新樂器,熱瓦甫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並且一直流傳到今天柳琴屬于琵琶類彈撥樂器,因使用柳木制作,外形也類似柳葉的形狀,因而 被稱爲柳琴,或“柳葉琴”。柳琴的外形和構造與琵琶極爲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于柳琴的外形土裏土氣,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土琵琶”長期流傳在中國山東、安徽和江蘇一帶的民間,用于伴奏地方戲曲古琴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在古代被稱爲"琴"或"瑤琴",它的曆史非常悠久,遠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創制了古琴伽耶琴是朝鮮族的古老樂器火不思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阮是中國的一種彈撥樂器,阮在古代一直被叫做“秦琵琶”

成人適合學哪種中國古典樂器?

  如果是零基礎的話,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樂器:

  1、吉他:吉他學起來比較簡單,而且在學習生活中,吉他也比較受歡迎,其次,真正的認真學,只需花少些的時間就能進行,簡單的彈唱。大學生活比較充足,有 很多閑暇的時間,學會了吉他,在心情煩悶的時候,也可以借此 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學習累了,彈奏一曲,能放松心情;追姑娘時,彈吉他也能給男生加分。

  2、葫蘆絲:葫蘆絲如果有天份的話學得非常快,但音比較窄,只能吹主旋律,不過有興趣的話處也挺優美的,一般接觸葫蘆絲之後還可以吹八烏,練葫蘆絲的一般都有好幾支。

  3、口琴:口琴也是比較容易上手的,而且最便宜。

  4、陶埙、笛子、箫:這是叁種比較高雅而且也最容易上手的東方樂器。

中國古典樂器中,古筝應該是最好學的了,我有朋友學了兩個月就可以彈《漁舟唱晚》這樣的曲子了,古筝雖然不便于攜帶,但是在琴行裏學都是用的琴行裏的琴,自己不用帶的,偶爾背出去也不是很麻煩。而且,古筝的聲音很好聽啊~實在要方便攜帶的話,笛子(是竹笛哦)是不錯,還很便宜(初學的時候買一支笛子大概100就夠了,越往後學就要買更多支),但是要學難一點的曲子比較困難,要練的時間也很長,短時間裏學出的效果肯定是沒有古筝好的。至于琵琶和二胡,還是適合從小學起呢~古琴麽,就非常非常難了……

我國哪些古典樂器面臨失傳的可能

七弦古琴,埙,

根據民族樂器演奏方法的不同,可分爲拉弦樂器、撥彈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四種。 拉弦樂器有板胡、二胡、高音二胡、中胡、革胡等。拉弦樂器主要是胡琴樂器。據說在10到11世紀由我國北方兄弟民族傳入到中原,到了元朝已成爲民族樂器中的主要樂器了。 撥彈樂器在我國的民族樂器中曆史悠久,種類也比較多。據說,在周代已有“琴”、“瑟”。到了秦代又出現了筝,後又出現箜篌、築等樂器。到漢武帝時又有“阮鹹琵琶”,到了隋代又出現了“秦琵琶”。而到了魏代又有“阮”這種樂器了。叁弦流行較晚。揚琴則是在明代傳入我國的。 現在較常見的撥彈樂器有琵琶、阮、柳琴、揚琴、筝、古琴、叁弦等。 吹管樂器中最早的一種樂器是竹制的排蕭。 吹管樂器有笛、唢呐、笙、喉管。 我國的打擊樂器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曆史悠久,遠在叁千多年前的殷代,打擊樂器就很發達,到了周代已有了了音律的打擊樂——編鍾、編磐。秦漢以後吸收了外來的鑼、钹、铙、星打擊樂器。隋唐以後又出現了拍板等。到了五代以後又出現了雲鑼、八角鼓、木魚、梆子等打擊樂器。 1、五弦琵琶 就是敦煌飛天反彈的那種琵琶。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彈撥弦鳴樂器。簡稱五弦。曆史久遠、造型別致,盛唐時期曾流行于我國廣大中原地區,並東傳日本。到了宋代,便不見教坊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失傳。 制如琵琶,稍小。外型式樣較多,頸項有直項、曲項的,音箱有半長梨形、半圓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圓形的等等。 2、小箜篌 小箜篌,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彈撥弦鳴樂器。又稱角形箜篌。是豎箜篌之一種,屬于豎箜篌中的較小者。 唐代樂舞就有它,像《霓裳羽衣舞》。曆史久遠,結構簡單,造型美觀,使用方便。長期流傳于宮廷和民間,清代失傳。20世紀30年代得以複興,80年代推陳出新,造型各異的小箜篌登上我國和世界音樂舞台,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3、鳳首箜篌 箜篌的一種,在東晉時自印度傳入中原,明代後失傳。 鳳首箜篌形制與豎箜篌相近,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緊弦。曲頸項端雕有鳳頭。 4、花邊阮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飛天合奏圖,其中一飛天手抱花邊阮。 5、築 形制如同現在的筝,用竹片敲擊發音,所以古文中常有“擊築”之說。從戰國至隋唐期間,廣泛流行于民間,漢魏南北朝時,曾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用于伴奏清樂,廣泛流行,宋代以後消聲匿迹。 曆代古籍上關于它的大小、弦數、鼓法的敘述又不相同,所以很難定論。 二、吹管樂器: 1、篪(音chi,第二聲) 是一種似笛而又非笛的樂器,竹管制成,有吹孔、出音孔,另加五指孔共八孔。 篪原是一種民間樂器。早在周代,它常與埙一起演奏。戰國之世,它作爲大型宮廷樂隊中的一員,與編鍾、編磬、建鼓、箫(排箫)、笙、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時演奏。漢魏的相和歌樂隊,有時也用它。六朝時,隨著清商樂的興起,它又成爲吳聲的主要伴奏樂器。隋唐時,它是當時藝術性最高的清樂樂隊的一員。宋以後,因主要用于宮廷雅樂而逐漸失傳。 2、管 中國古代的一種管樂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長一尺。後失傳。 3、尺八(只能說在中國失傳) 是一種古管樂器,亦稱“蕭管”,相傳産于印度,至遲在隋唐間已傳入中國,唐時有呂才定制爲一尺八寸,故有是名。成爲漢民族一種常見的樂器。但到宋以後已失傳不用,約在七八世紀時傳入日本,現在仍流行于日本,稱“晉化尺八”。它獨特的音樂中充滿了蒼涼,憂郁,奇幻,惆怅。 4、竹相 現已失傳的中國古樂器,根據文獻所載“相乃樂器,謂送舂聲”之意研制而成。每根相就是一根粗粗的竹筒,最低的亦高達2.3米,發單音,舂地演奏。 5、排箫 又稱龠、籁、雲箫、鳳箫、比竹等,相傳在虞舜時就已存在,是一種編管樂器。 排箫在古代用于宮廷、教坊,也有的用于軍隊,在民間曾廣泛流傳。但由于排箫表現力較差,演奏又很費力,到宋代排箫在民間失傳了。近年來,我國已對失傳的排箫進行研制,並改革成雙排加鍵式排箫,共50管,按12平均律排列。 排箫的管一般多爲竹管制成,用繩或竹篾纏梆在一起,或用木框鑲之;也有的排箫管用石頭制成。23管的大排箫,稱作“言”;16管的小排箫稱作“筊”;不封底的稱作“洞箫”;封底的稱作“底箫” 。此外,還有10管、13管、17管、18管、21管、24管的排箫。 叁、打擊樂器 1、羯鼓 是一種出自于外夷的樂器,據說來源于羯族。以羊皮做鼓面,用鼓槌兩面敲擊的樂器。現在很多地方使用的鼓,都可視之爲是它的演變。這種樂器在唐代曾紅極一時。聲音急促、激烈、響亮,尤其適用于演奏急快節奏的曲目。 2、鞉牢 又名鞉鼓。常見形制爲一根柄上穿2個小鼓,鼓腹兩側用繩系兩上小珠,將柄來回轉動.小珠便可擊鼓面而發聲。《樂書》雲:“鞉牢,龜茲部樂也。形如路鼗,而一柄叁枚焉。”有8面(1柄4鼓)、6面(1柄3鼓)、4面(1柄2鼓)等形制。日本嚴島神社所藏鞉牢爲1柄2鼓,相傳系唐代實物。 3、雞簍鼓、扁鼓、答臘鼓、毛員鼓等,失傳已久,資料難尋。不一一列舉了。 四、拉玄樂器 1、軋筝 這種由多弦組成的弓弦樂器,曆史十分久遠,可追溯至先秦。據《舊唐書·音樂志》載:“軋筝,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宋陳《樂書》有其所繪圖像,形制與筝、瑟相似,爲長方形共鳴箱,面板上張弦數根,用細長竹片擦弦拉奏

上一篇:一種巨型娛樂器械由升降機(誰給推薦一個詳細介紹各種室內健身器材使用方法的網站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