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樂器大全名稱及圖(古代樂器大全名稱及圖片埙 )

董乐器 2022-05-23 18:10:53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古代樂器大全名稱及圖。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爲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爲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诩。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裏。”董其昌《容台集》稱:“余所見顔、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迹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爲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迹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台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爲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

文學成就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纥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绮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編輯本段]杜牧詩集

汴河阻凍

千裏長河初凍時,玉珂瑤佩響參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贈別

多情卻是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贈別

娉娉袅袅十叁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江南春

千裏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旅宿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過華清宮絕句叁首(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絕句叁首(其二)

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來。

過華清宮絕句叁首(其叁)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紫薇花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編輯本段]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麽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裏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他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他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叁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叁年,杜牧四十一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叁年,生了叁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爲什麽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爲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

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編輯本段]杜牧生平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並很有文化傳統的家庭。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爲玄宗時邊塞名將,愛好文學。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先後任德宗、順宗、憲宗叁朝宰相,一生好學,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早逝。杜牧對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樂。杜佑的樊川別墅在長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園中嬉戲。祖、父相繼去世後,他家日益貧困,"食野蒿藿,寒無夜燭"。穆宗長慶二年(822),杜牧20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專注于治亂與軍事。23歲寫《阿房宮賦》。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進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谏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冬季,入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後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爲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節度使牛僧孺辟爲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頗好宴遊。大和九年,爲監察禦史,分司東都。開成二年,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幕,爲團練判官。旋官左補阙、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員外郎。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爲黃州刺史。後任池州、睦州刺史。爲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爲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大中四年,出爲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爲考功郎中、知制诰。第叁年,遷中書舍人。歲暮卒于長安,終年五十歲。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當唐王朝似欲中興實則無望的時代,面對內憂外患,他憂心如焚,渴望力挽狂瀾,濟世安民。他在《郡齋獨酌》裏說自己:"豈爲妻子計,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商。"他主張削平藩鎮,收複邊疆。其"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的氣概很像後來嶽飛的《滿江紅》。他在《燕將錄》裏褒揚譚忠,是因爲他能勸說河北諸鎮不反抗朝廷。爲了實現這些抱負,他主張讀書應留心"治亂興亡之迹,財賦甲兵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他強調知兵與否關系著國家的興亡:"主兵者,聖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後信知爲國家者兵最爲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注孫子序》)。爲此,他寫了《原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和《孫子注》。由于懷才不遇,他的願望不能實現,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曠放不羁。這些都影響到他的創作。

據《唐才子傳》載,“後人評牧詩,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劉熙載在《藝概》中也稱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杜牧出生于詩書之家,雖不是鍾鳴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過半點窮。祖父杜佑不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這給了自幼好學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學功底,早在他參加科舉考試之際,就曾以一篇《阿房宮賦》傳誦于文士之間。太學博士吳武陵擊掌稱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門直薦。

杜牧確實有才華,而且政治才華出衆。他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叁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無相器,又生不逢時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氣息已一去不返,諸帝才庸,邊事不斷,宦官專權,黨爭延續,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如蟻穴潰堤,大唐之舟外滲內漏。杜牧死後不過數年,農民起義便如風起雲湧,再過五十年,江山易幟。“請數擊虜事,誰其爲我聽”,杜牧的才能,湮沒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讀史書,看透時局,杜牧無法力挽狂瀾,只得無奈將一腔悲憤交于酒肆。對于杜牧而言,飲酒,成了療傷祛痛的樂事。

“高人以飲爲忙事”,“但將酩酊酬佳節”,“半醉半醒遊叁日”……杜牧喜歡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著絲絲細雨,也不忘向牧童尋問酒家。杜牧詩中,飲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願“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剛剛“乞酒緩愁腸”,卻不料又是“得醉愁蘇醒”。酒浸肝腸,愁萦心間,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發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聖天子壽無疆”的夢話來。那麽,就將這副身子,這腔醉意,連同滿腹的經綸,交付青樓佳人,交付紅顔知己,及時行樂,來個春滿人間。

杜牧風流得別具一格,風流得聲名遠播,在繁華的揚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樓,宿醉不歸。乃至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護。有一日,杜牧調任回京,牛僧孺勸他切莫“風情不節”,並且拿出兵卒們發回的滿滿一箧平安帖,杜牧見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字詞之間,滿是豔情。杜牧的風流轶事,與他的才華一樣,傳之于世。

杜牧最爲脍炙人口的詩作,是詠史與七絕。杜牧的詠史,充滿著幽默與調侃,飽含借古鑒今之意。遊經赤壁,他說,假如周瑜借不到東風,則將是“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反常人思維,給人以全新的視角。過華清宮,想起當年楊貴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小中見大,雖未出現唐明皇半個字,卻點出當年安史之亂的個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聽出來了,那是什麽樣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國之音,若照這樣下去,大唐亡國也指日可待了。杜牧詠史是表,諷今才爲其裏。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志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志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叁。或許,在外人看來,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強作笑顔、把酒盡興的背後,卻是不欲示人的悲涼吧?

[編輯本段]杜牧小傳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爲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書宴遊間”,生活很不得意。叁十六歲內遷爲京官,後受宰相李德裕排擠,出爲黃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勢,內調爲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爲。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迹,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于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一定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鎮壓滄州抗命的藩鎮,他寫了《感懷詩》,慨歎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急征厚斂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爲國家作一點事。《郡齋獨酌》一詩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豈爲妻子計,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又如《河湟》一詩: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自發丹心盡漢臣。惟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詩人通過河湟無力收複的事件,對朝政的昏亂和國勢的衰微,表示無限的憂憤。這個時候,朝廷裏連元載這樣曾經想到收複河湟的人也沒有了。盡管河湟的人民還在戎服下面懷著系念祖國的丹心,但是,舉國上下卻以麻木不仁、醉生夢死的態度來聽取從河湟涼州傳來的歌舞。他的《華清宮詩》:“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也和這詩後兩句具有同樣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詩則用比興的手法,以雁象征邊地人民: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潇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驚飛四散的哀鴻,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國的邊地人民。詩中既表現了對難民的體貼同情,也暗示統治者對他們的漠不關心,“仙掌”、“長門”,並非泛泛的修詞設色,“豈逐春風”也不僅僅是寫鴻雁秋來春返的自然現象。這兩首詩的思想內容和現實背景,和白居易《縛戎人》、《西涼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體,寫得更簡練渾括。

他的詠史詩也很著名。有的詩是借曆史題材諷刺統治者的驕奢荒淫。如《過華清宮叁絕句》中的兩首: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詩裏通過人們所熟知的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諷刺了晚唐帝王們的荒淫享樂。其創作意圖和他不滿“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而作《阿房宮賦》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詠史作品,則帶有較爲明顯的史論特色。如《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是對曆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創的議論。他這種論史絕句的形式,後來頗爲許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寫景的七言絕句,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裏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

這些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可以看出他才氣的俊爽與思致的活潑。前兩首在寫景中還流露出對時事的憂傷。但他的詩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詩帶有濃厚的個人潦倒失意的感傷情調,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懷》、《贈別》、《歎花》等詩,更是專寫征歌狎妓的頹放糜爛生活。飲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風氣,杜牧的這類詩更爲後代無行的文人們所稱道。這些作品無疑是他詩中的糟粕。

杜牧作詩是比較重視思想內容的。他認爲文章應“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兵衛”(《答莊充書》)。他很推崇李杜,說“李杜泛浩浩”,“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他的《李賀歌詩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賀歌詩是“騷之苗裔”,同時也指出他缺乏《離騷》那種“言及君臣理亂”,“有以激發人意”的思理。他說自己的創作是 “苦心爲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獻詩啓》)。這些話,可以看出他在詩歌理論上的主張和創作上的積極追求。但在創作實踐上,他那些以華麗詞藻寫頹放享樂生活的詩,顯然和“不務奇麗,不涉習俗”的主張是自相矛盾的。

[編輯本段]代表作《阿房宮賦》

〔唐〕杜牧

六王畢〔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壓叁百余裏〔3〕,隔離天日。骊山北構而西折〔4〕,直走鹹陽〔5〕。二川溶溶〔6〕,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8〕,囷囷焉〔9〕,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10〕。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辇來于秦〔14〕,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15〕;煙斜霧橫,焚椒蘭也〔1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辘辘遠聽〔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缦立遠視,而望幸焉〔19〕,有不得見者,叁十六年〔20〕。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21〕,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铛玉石〔22〕,金塊珠礫。棄擲逦迤〔23〕,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25〕,多于南畝之農夫〔26〕;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28〕;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嘔啞〔30〕,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31〕,日益驕固。戍卒叫〔32〕,函谷舉〔33〕,楚人一炬〔34〕,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叁世,可至萬世而爲君〔35〕,誰得而族滅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樊川文集》

【注釋】

〔1〕六王: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君。

〔2〕兀(wù霧):突兀,指山上樹林砍盡,只剩下光禿的山頂。

〔3〕覆壓:覆蓋。叁百余裏:指宮殿占地面積大。《叁輔皇圖》載:阿房宮“規恢叁百余裏”。

〔4〕骊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構:建築。

〔5〕走:趨向。鹹陽:秦朝的國都。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肅,流經陝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陝西省。

〔7〕廊腰:走廊中間的轉折處。缦,無花紋的絲綢。

〔8〕盤盤:盤旋。焉,猶“然”。

〔9〕囷囷(qūn):曲折。

〔10〕矗:高聳。落:座、所,建築物的單位量詞。一說指院落、院子。

〔11〕複道:宮中樓閣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稱複道。因築在山上,故稱行空。

〔12〕霁(jì寄):雨止雲開。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貧):宮中女官。媵(yìng映):後妃陪嫁的女子。嫱(qiáng強)宮中女官。

〔14〕辇(niǎn碾):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此用作動詞,乘車。

〔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蘭:兩種芳香植物。

〔19〕望幸:盼望皇帝到來。幸,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爲幸。

〔20〕秦始皇在位共叁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並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這裏是誇張。

〔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

〔22〕鼎:古代一種叁足兩耳的貴重器物。铛( chēng稱):鐵鍋,叁足。

〔23〕逦迤(lǐ yǐ裏以):接連不斷。這裏是說到處都是。

〔24〕锱铢(zī zhū資朱):古時的重量單位。《說文》:六铢爲锱。此極言微小。

〔25〕負棟:支撐棟梁的柱子。

〔26〕南畝:泛指農田。

〔27〕庾:糧倉。

〔28〕帛縷:絲綢衣服上的紗線。

〔29〕九土:九州,指全國。郭:外城。

〔30〕管弦:指箫笙、琴瑟等樂器。嘔啞:樂器發出的聲音。

〔31〕獨夫:喪盡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32〕戍卒叫:指陳勝、吳廣在谪戍漁陽途中,于大澤鄉振臂一呼,率衆起義。

〔33〕函谷舉:指劉邦攻破函谷關。舉,攻破,拔取。 被動句。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項羽入鹹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叁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故稱楚人。

〔35〕遞叁世:傳至第叁代。

〔36〕族滅:即滅族。古有滅叁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徹底覆滅。 族:滅族,名詞作動詞。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爲首都鹹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發徒卒七十余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宮未建成,秦國滅亡。項羽攻入鹹陽,放火焚毀。阿房,猶言近旁。“以其去鹹陽近,且號阿旁”(《漢書·賈山傳》顔師古注)。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啓》中說:“寶曆(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1])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爲鑒戒:統治者橫征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前面極力鋪敘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誇張,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後面發議論,回環往複,層層推進,見解精辟,發人深省。語言上骈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成爲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

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哦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上一篇:一種巨型娛樂器械可以(迪斯尼好玩還是長隆歡樂世界好玩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