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樂器行(古代皇帝出行是如何描寫的

董乐器 2022-05-27 16:44:27

自康熙開始雲龍樂器行,天子車辂中五辂爲必備的,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除此之外,還有玉辇、禮辇、步辇等,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具體形制。

首先是玉辂,木質,基本構造由辂座、辂亭和圓盤等部分組成,主色爲天青色裝飾。辂蓋高將近一米,辂圓盤爲金黃色圓頂,鑲玉圓版四塊,因顯要部分用玉裝飾故稱爲玉辂。圓盤垂有镂金垂雲,四周貼有叁層镂金雲版。幨帷用叁層青緞制成,每層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四根金青緞系帶綁在車轸上。四柱上繪有金色雲龍。車門垂珠簾,四面各叁。雲龍寶座四周爲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镂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的頭和尾。後樹有青緞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別繡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蘇。行駕時用朱絨帶子駕象來引車前行。玉辂是天子五辂中所傳最久的一種。玉辂作爲皇帝郊祀車駕之一,大朝會時陳設五辂在午門外,玉辂居中,以視最爲尊貴。

金辂,是天子在封同姓王侯出席賓宴時所乘,用于飨禮、射禮和郊祀還京、飲宴等場合,居五辂第二。主色爲明黃色裝飾,金辂的圓蓋鑲四塊圓版金,金辂之名也由此而來。與玉辂青緞幨帷不同的是金辂使用的是黃緞幨帷,也是叁層。四根黃段系帶綁在車轸上。後樹有大旗十二面,旗上各繡著金龍。金辂其他的行制都與玉辂相同。明代皇太子也乘金辂,以二象駕之。乾隆時金辂爲大辂所改,以一象駕之。

象辂,乾隆朝的象辂爲明代的大馬辇所改[1],主色爲紅色。象辂的圓蓋鑲四塊圓版象牙,故名爲象辂。乾隆朝的象辂幨帷爲叁層紅緞,也有四根系帶,爲紅緞,綁在車轸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辂前有叁轅,後樹有大赤旗十二面,各繡有金鳳,與玉辂、金辂不同的是此時的象辂駕以馬,中間四匹,兩邊各叁匹,共十匹。在五辂陳設時,象辂位于玉辂之右。

革辂,圓蓋方轸,明代的大駕鹵簿中無革辂,此時的革辂由明朝的小馬辇所改。主色泥銀色裝飾,鑲四塊圓版黃革,因皮革相挽而得名。幨帷爲叁層白緞,有四根白緞系帶,綁在車轸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辂有兩根轅,後樹有十二面大白旗,各繡有金虎。革辂用一匹服馬和叁匹常馬駕駛,爲天子在巡守、征戰時所乘。

明初朱元璋爲提倡儉樸節約,用木辂代替玉辂,並诏制木辂兩乘,一乘以朱漆粉飾,祭祀時用;一乘以皮挽之,行幸時用。但二十年以後,又在大駕鹵簿中取消了木辂。從此天子車駕中沒有木辂。乾隆年間將小香步辇改造成木辂,木辂之名重現文獻記載中。主色爲黑色裝飾,鑲四塊圓版花梨。幨帷由叁層黑緞制成,有四根黑緞系帶,綁在轸上。座四周環以朱欄。辂前也有叁轅,後樹有軍用大旗十二面,各繡有神武圖案。木辂駕馬中間兩匹,兩邊各兩匹,有遊環和鈴铛。

玉辇,圓蓋方座,其中辇蓋爲青色,上面有四塊圓版玉裝飾和一金色圓頂。玉辇的四周承吊以镂金垂雲,下端爲金雲葉。幨帷由兩層青緞制成每層相間有褶裥,上面繡著金雲龍,另有四條黃絨制的細帶,綁在座位的四個角。辇門冬天則用青氈門帏,夏季就換成珠簾,座亭上窄下寬,座有二層綴版,上方繪有彩雲,下方繪有金雲,四周環以朱欄,相間裝飾著金彩,欄內也是鋪有花毯。雲龍寶座在座亭中間,左邊放著銅鼎,右邊置有佩劍。前有四根轅,中間兩根轅各長,左右兩根轅稍短,轅兩端分別稱著金龍的首和尾。擡起玉辇時需要用納陛五級,由叁十六人擡。

禮輿,采用香木做成。它的基本構造和玉辇相似,由穹蓋、座亭、寶座、轅杆等部分構成,不同的是,禮輿的幨帷采用明黃緞,繡金龍,四柱以蟠龍裝飾,而且左右的窗戶夏天用藍紗遮住,冬天則用玻璃。有兩根較長的大橫杆,兩杆之間有雙龍的頭相對。前後由左右兩邊各有兩根小橫杆架著兩根肩杆,肩杆共八根,皇帝出行時采用十六人擡。

步辇,木質,沒有車幔,辇的倚欄上有镂空花紋。蟠龍座在中間,冬天在座位上鋪著紫貂皮,夏天則用明黃色的妝緞。四柱上有虎爪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的頭,周圍繞以雲龍。蟠龍座前有踏幾,上面鋪有黃緞,有兩根直轅。其他的同禮輿的行制相同。

天子車駕中,五辂規模大、規格更高、出行時更隆重,出行時意義更在于禮制上作爲天子的象征;而辇輿因爲規模結構較小,也因爲其設計構造更簡單乘坐更爲舒適,故在作特殊要求的禮儀場合之外,皇帝出行都乘坐辇輿。

以上是皇帝車馬的具體形制,這只是宮廷車馬禮儀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天子的儀駕制度,即與車馬匹配的儀仗和儀衛等級制度,又稱爲鹵簿儀駕制度。

“王者首出庶物環拱而居備物而動,故有儀衛鹵薄之制”,清朝初制,有大駕、法駕鹵薄行駕,行幸儀仗,行駕儀仗等區別,乾隆十叁年(公元1748年),根據從簡從省的原則,在原定基礎上經過增改厘定,更訂行駕儀仗爲銮駕鹵薄,行幸儀仗爲騎駕鹵薄,最終形成大駕、法駕、銮駕、騎駕四等鹵薄的定制。

大駕鹵簿,大駕鹵薄有玉辇、導蓋、盥盆、拂塵、唾壺、馬杌、交椅各一件,提爐、香合、水瓶各兩件、儀刀和豹尾槍各叁十支、各種大小、行制不同的傘蓋共四十六件,壽扇等各種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種幢和幡共叁十二件,各種式樣的旌、金節、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種八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義的旗幟共有一百八十叁面,钺、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儀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紅燈六個。接著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寶象五頭、導象四頭、靜鞭四根、仗馬十匹、後護豹尾槍十支、儀刀十把。

皇帝法駕鹵薄所陳列的儀仗與大駕大致相同,法駕鹵薄中的玉辇,由金辇和禮輿代替,導蓋、拂塵、盥盆各增加了一件變成了兩件、唾壺減少了一個、儀刀、豹尾槍各減少了十把變成了二十把,五色華蓋增加了十個變成了二十個,雙龍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龍纛二十個,減少了二十個,钺、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變成了六件,減少了十件,其他的都與大駕鹵薄相同。

皇帝銮駕鹵薄,前面設有導迎樂,先是兩根戲竹,接著是六根樂管、四根七孔笛、兩根笙、兩面雲鑼、一面導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禦杖、四吾仗,立瓜、臥瓜、星、钺各四,十面五色金龍小旗、十面五色龍纛[2]、十面雙龍黃團扇、十面黃九龍傘、一柄九龍曲柄黃華蓋,接著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辇了,皇帝的步辇後是持佩刀和執槍的大臣和侍衛。

皇帝騎駕鹵薄出行時,首先在前列奏軍中典雅莊重的音樂,間歇有比較清雅的音樂,樂器列有十六個銅器喇叭,大小各八個,八個唢呐,接著是兩面雲鑼、兩根龍笛、兩根平笛、兩根樂管、兩根笙、四面銅鼓、“二金”[3]、兩個“銅點”[4]等一些其他的古代樂器。在騎駕鹵薄中,皇帝可乘輕步辇或騎馬,在輕步辇或嘛前面也有各種儀仗,與銮駕鹵薄中相同,數量上有些微變化[5],輕步辇前面有十名佩刀大臣導路,後有倆名佩刀護衛,護衛後跟著是豹尾班侍衛,其中執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

以上各等鹵簿中,大駕鹵薄用“以郊飨上天,臨馭九伐”[6],在郊祀大典,萬壽、元旦、冬至叁大朝會及諸典禮才陳設大駕鹵薄。出行時執事人員執以上各種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將軍骖乘,太仆馭車,加屬車八十一乘;法駕“以祭方澤、祀明堂、奉宗廟、籍千畝”, 在北郊大祀和社稷祭祀時天子乘法駕鹵薄,出行時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參乘,奉車郎禦之,有屬車叁十六乘;銮駕鹵簿在天子行幸皇城時擺成;在大閱軍隊時,騎駕鹵薄陳于宮門外,在軍營暫停時,皇帝騎駕鹵薄中晨時奏唢呐樂,晚上奏典雅莊重的軍樂。

叁、結語

以上內容描述了乾隆朝時期五辂和各種辇輿具體的行制及特點,比較了清朝天子四等鹵薄的異同,天子儀駕規模的龐大,從中可窺見一斑,如大駕鹵薄從導蓋到紅燈等儀仗、法器的排列,各等大臣和侍衛,再加上天子乘的車辂,整個場面逶迤數裏,前後不能相望,可謂是浩浩蕩蕩。其次,是清朝天子車辂規制的嚴格性,五辂從顯要部分的裝飾到幨帷的顔色和繡紋到各自使用場合的不同,都有嚴格的區別和規定。乾隆朝的車馬禮制由康雍時期繼承而來,並發展到頂峰,這一方面與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時學術界禮學研究的繁榮是分不開的,乾隆朝關于這方面的文獻記載最多。

自康熙開始,天子車辂中五辂爲必備的,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除此之外,還有玉辇、禮辇、步辇等,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具體形制。首先是玉辂,木質,基本構造由辂座、辂亭和圓盤等部分組成,主色爲天青色裝飾。辂蓋高將近一米,辂圓盤爲金黃色圓頂,鑲玉圓版四塊,因顯要部分用玉裝飾故稱爲玉辂。圓盤垂有镂金垂雲,四周貼有叁層镂金雲版。幨帷用叁層青緞制成,每層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四根金青緞系帶綁在車轸上。四柱上繪有金色雲龍。車門垂珠簾,四面各叁。雲龍寶座四周爲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镂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的頭和尾。後樹有青緞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別繡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蘇。行駕時用朱絨帶子駕象來引車前行。玉辂是天子五辂中所傳最久的一種。玉辂作爲皇帝郊祀車駕之一,大朝會時陳設五辂在午門外,玉辂居中,以視最爲尊貴。金辂,是天子在封同姓王侯出席賓宴時所乘,用于飨禮、射禮和郊祀還京、飲宴等場合,居五辂第二。主色爲明黃色裝飾,金辂的圓蓋鑲四塊圓版金,金辂之名也由此而來。與玉辂青緞幨帷不同的是金辂使用的是黃緞幨帷,也是叁層。四根黃段系帶綁在車轸上。後樹有大旗十二面,旗上各繡著金龍。金辂其他的行制都與玉辂相同。明代皇太子也乘金辂,以二象駕之。乾隆時金辂爲大辂所改,以一象駕之。象辂,乾隆朝的象辂爲明代的大馬辇所改[1],主色爲紅色。象辂的圓蓋鑲四塊圓版象牙,故名爲象辂。乾隆朝的象辂幨帷爲叁層紅緞,也有四根系帶,爲紅緞,綁在車轸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辂前有叁轅,後樹有大赤旗十二面,各繡有金鳳,與玉辂、金辂不同的是此時的象辂駕以馬,中間四匹,兩邊各叁匹,共十匹。在五辂陳設時,象辂位于玉辂之右。革辂,圓蓋方轸,明代的大駕鹵簿中無革辂,此時的革辂由明朝的小馬辇所改。主色泥銀色裝飾,鑲四塊圓版黃革,因皮革相挽而得名。幨帷爲叁層白緞,有四根白緞系帶,綁在車轸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辂有兩根轅,後樹有十二面大白旗,各繡有金虎。革辂用一匹服馬和叁匹常馬駕駛,爲天子在巡守、征戰時所乘。明初朱元璋爲提倡儉樸節約,用木辂代替玉辂,並诏制木辂兩乘,一乘以朱漆粉飾,祭祀時用;一乘以皮挽之,行幸時用。但二十年以後,又在大駕鹵簿中取消了木辂。從此天子車駕中沒有木辂。乾隆年間將小香步辇改造成木辂,木辂之名重現文獻記載中。主色爲黑色裝飾,鑲四塊圓版花梨。幨帷由叁層黑緞制成,有四根黑緞系帶,綁在轸上。座四周環以朱欄。辂前也有叁轅,後樹有軍用大旗十二面,各繡有神武圖案。木辂駕馬中間兩匹,兩邊各兩匹,有遊環和鈴铛。玉辇,圓蓋方座,其中辇蓋爲青色,上面有四塊圓版玉裝飾和一金色圓頂。玉辇的四周承吊以镂金垂雲,下端爲金雲葉。幨帷由兩層青緞制成每層相間有褶裥,上面繡著金雲龍,另有四條黃絨制的細帶,綁在座位的四個角。辇門冬天則用青氈門帏,夏季就換成珠簾,座亭上窄下寬,座有二層綴版,上方繪有彩雲,下方繪有金雲,四周環以朱欄,相間裝飾著金彩,欄內也是鋪有花毯。雲龍寶座在座亭中間,左邊放著銅鼎,右邊置有佩劍。前有四根轅,中間兩根轅各長,左右兩根轅稍短,轅兩端分別稱著金龍的首和尾。擡起玉辇時需要用納陛五級,由叁十六人擡。禮輿,采用香木做成。它的基本構造和玉辇相似,由穹蓋、座亭、寶座、轅杆等部分構成,不同的是,禮輿的幨帷采用明黃緞,繡金龍,四柱以蟠龍裝飾,而且左右的窗戶夏天用藍紗遮住,冬天則用玻璃。有兩根較長的大橫杆,兩杆之間有雙龍的頭相對。前後由左右兩邊各有兩根小橫杆架著兩根肩杆,肩杆共八根,皇帝出行時采用十六人擡。步辇,木質,沒有車幔,辇的倚欄上有镂空花紋。蟠龍座在中間,冬天在座位上鋪著紫貂皮,夏天則用明黃色的妝緞。四柱上有虎爪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的頭,周圍繞以雲龍。蟠龍座前有踏幾,上面鋪有黃緞,有兩根直轅。其他的同禮輿的行制相同。天子車駕中,五辂規模大、規格更高、出行時更隆重,出行時意義更在于禮制上作爲天子的象征;而辇輿因爲規模結構較小,也因爲其設計構造更簡單乘坐更爲舒適,故在作特殊要求的禮儀場合之外,皇帝出行都乘坐辇輿。以上是皇帝車馬的具體形制,這只是宮廷車馬禮儀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天子的儀駕制度,即與車馬匹配的儀仗和儀衛等級制度,又稱爲鹵簿儀駕制度。“王者首出庶物環拱而居備物而動,故有儀衛鹵薄之制”,清朝初制,有大駕、法駕鹵薄行駕,行幸儀仗,行駕儀仗等區別,乾隆十叁年(公元1748年),根據從簡從省的原則,在原定基礎上經過增改厘定,更訂行駕儀仗爲銮駕鹵薄,行幸儀仗爲騎駕鹵薄,最終形成大駕、法駕、銮駕、騎駕四等鹵薄的定制。大駕鹵簿,大駕鹵薄有玉辇、導蓋、盥盆、拂塵、唾壺、馬杌、交椅各一件,提爐、香合、水瓶各兩件、儀刀和豹尾槍各叁十支、各種大小、行制不同的傘蓋共四十六件,壽扇等各種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種幢和幡共叁十二件,各種式樣的旌、金節、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種八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義的旗幟共有一百八十叁面,钺、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儀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紅燈六個。接著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寶象五頭、導象四頭、靜鞭四根、仗馬十匹、後護豹尾槍十支、儀刀十把。皇帝法駕鹵薄所陳列的儀仗與大駕大致相同,法駕鹵薄中的玉辇,由金辇和禮輿代替,導蓋、拂塵、盥盆各增加了一件變成了兩件、唾壺減少了一個、儀刀、豹尾槍各減少了十把變成了二十把,五色華蓋增加了十個變成了二十個,雙龍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龍纛二十個,減少了二十個,钺、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變成了六件,減少了十件,其他的都與大駕鹵薄相同。皇帝銮駕鹵薄,前面設有導迎樂,先是兩根戲竹,接著是六根樂管、四根七孔笛、兩根笙、兩面雲鑼、一面導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禦杖、四吾仗,立瓜、臥瓜、星、钺各四,十面五色金龍小旗、十面五色龍纛[2]、十面雙龍黃團扇、十面黃九龍傘、一柄九龍曲柄黃華蓋,接著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辇了,皇帝的步辇後是持佩刀和執槍的大臣和侍衛。皇帝騎駕鹵薄出行時,首先在前列奏軍中典雅莊重的音樂,間歇有比較清雅的音樂,樂器列有十六個銅器喇叭,大小各八個,八個唢呐,接著是兩面雲鑼、兩根龍笛、兩根平笛、兩根樂管、兩根笙、四面銅鼓、“二金”[3]、兩個“銅點”[4]等一些其他的古代樂器。在騎駕鹵薄中,皇帝可乘輕步辇或騎馬,在輕步辇或嘛前面也有各種儀仗,與銮駕鹵薄中相同,數量上有些微變化[5],輕步辇前面有十名佩刀大臣導路,後有倆名佩刀護衛,護衛後跟著是豹尾班侍衛,其中執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以上各等鹵簿中,大駕鹵薄用“以郊飨上天,臨馭九伐”[6],在郊祀大典,萬壽、元旦、冬至叁大朝會及諸典禮才陳設大駕鹵薄。出行時執事人員執以上各種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將軍骖乘,太仆馭車,加屬車八十一乘;法駕“以祭方澤、祀明堂、奉宗廟、籍千畝”, 在北郊大祀和社稷祭祀時天子乘法駕鹵薄,出行時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參乘,奉車郎禦之,有屬車叁十六乘;銮駕鹵簿在天子行幸皇城時擺成;在大閱軍隊時,騎駕鹵薄陳于宮門外,在軍營暫停時,皇帝騎駕鹵薄中晨時奏唢呐樂,晚上奏典雅莊重的軍樂。叁、結語以上內容描述了乾隆朝時期五辂和各種辇輿具體的行制及特點,比較了清朝天子四等鹵薄的異同,天子儀駕規模的龐大,從中可窺見一斑,如大駕鹵薄從導蓋到紅燈等儀仗、法器的排列,各等大臣和侍衛,再加上天子乘的車辂,整個場面逶迤數裏,前後不能相望,可謂是浩浩蕩蕩。其次,是清朝天子車辂規制的嚴格性,五辂從顯要部分的裝飾到幨帷的顔色和繡紋到各自使用場合的不同,都有嚴格的區別和規定。乾隆朝的車馬禮制由康雍時期繼承而來,並發展到頂峰,這一方面與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時學術界禮學研究的繁榮是分不開的,乾隆朝關于這方面的文獻記載最多。

上一篇:打擊樂器的樂譜(音樂盒的聲音是用什麽發出的?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