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赞曲谱(张火丁红梅赞曲谱)

小乐 2021-10-11 16:12:38

  

  “半个多世纪以来,《江姐》一直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人民的喜爱,因此长盛不衰,经典永流传,这次已是第六次复排,阎老虽然不在了,我相信他在天之灵有知,也会十分感动,十分幸福!”12日,歌剧《江姐》编剧、已故著名艺术家阎肃遗孀李文辉女士,动情地告诉上游新闻记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早前曾宣布将对民族歌剧《江姐》进行第六次复排。近日该剧已公布演出排期,将于8月28日、29日在京公演。作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出品的剧目,歌剧《江姐》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也是“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阎肃生前曾回母校重庆南开中学

  近60年来,歌剧《江姐》已历经五次复排,累计演出1000余场,是一部影响深远、广受赞誉的经典剧目,被誉为我国本土歌剧史上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这部红色经典与重庆渊源颇深,不但故事主要发生地就在重庆,它的编剧、原空政文工团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更是在重庆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阎肃生前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重庆的眷恋,称重庆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重庆的成长时光对阎老生前的创作给予了很多营养。”李文辉介绍,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出生于河北保定,“七七事变后,他就随父亲和全家逃难到重庆,为了生存,先被送入教会学校。当时有个说英文的神父是个老学究,肚子里的古诗词特别多,阎肃跟着他学古诗词,希腊文、拉丁文、英文等,他学习用功,基础扎实,古诗背得流畅,《诗经》念得好,老师很喜欢他,安排他每天清晨去教堂敲钟……”

  

  李文辉说,阎肃的戏剧启蒙是在重庆南开中学,“16岁时,他考入南开,这所学校我后来也曾经去过,文化氛围浓厚,印象很不错。当时阎肃上高中时赶上重庆南开建校10周年,很多庆祝活动,一到晚上各种演出,有评剧社的《打渔杀家》,有用英语演唱的歌剧《茶花女》等等,这种氛围感染了阎肃,又确实因为爱好,他上学时几乎参加了校园里的所有演出,如诗朗诵、说相声、打快板、演话剧、唱京剧等,是一名文艺活跃分子,他一生的艺术事业可以说也就此深深扎下了根。”

  1949年春天,阎肃考入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没过多久,学校号召知识青年参加革命队伍,服务国家建设。阎肃积极响应,报了名,被分配到西南工委青年工作队。他参加过土改,两次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1953年被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穿上了军装,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西南军区文工团撤编,他和几位同志被调到北京空政文工团,分配到歌队,任四声部部长。“当时阎肃唱男低音很不错的。”李文辉笑着回忆,阎肃没啥其他爱好,业余时间就爱写作,“到北京后,经常在刊物上发表一些歌词、相声、快板书等小的文艺作品,发表的作品不断增多,1958年被调入创作组,成为了专业创作员。”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知名度的词作家,阎肃一生创作了1000多部(首)作品,三分之二都是军旅题材。“他的第一首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是1959年发表的,当时是去基层体验了几个月生活写出来的。”这也是李文辉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空军官兵人人会唱,而且我知道现在不仅可以独唱,还可以合唱、几重唱,我看到最精彩的是有一个叫‘梦之旅’的三重唱,和声特别好听,很精彩。”

  

  歌剧《江姐》则是阎肃作为编剧的不朽经典。李文辉回忆:“写《江姐》的念头是从1958年开始有的。因为他特别爱学习,看书多,每天都去办公室‘蹭看’报纸,获取大量最新信息,与时俱进。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罗广斌、杨益言写的怀念红岩战友的史实性文章,其中写到了江姐。这让重庆走出来的阎肃深深震撼和感动,他想把这些英烈的故事写成歌剧,去激励更多的人。他继续关注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很快两位又把这些文章编写成了回忆录,1961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岩》,当年12月发行的时候,阎肃早早就来到王府井书店,等到开门时第一个买到了《红岩》。他爱不释手,几乎可以倒背如流。此后他所有能用的业余时间,他就呆在宿舍构思,他仿佛就是在四川,就是在重庆,就在《红岩》情境里,他以‘江姐’为一条红色主线来设计故事、人物、场景、唱段,尽管没有写草稿,全部都装在了他脑子里。”

  

  后来,在阎肃跟李文辉的新婚假期里,他将自己筹划了几百个日夜的腹稿,仅用18天时间诉诸笔端,拿出了歌剧《江姐》的首稿。“剧本里有朝天门码头、华蓥山上、集中营里等一幕幕场景,有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当时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很快就对剧本初稿作了批示:精雕细刻,一定要打响!为此,阎肃和金砂、姜春阳、羊鸣等创作组人员还带着剧本两入蜀地、三下江南,走访了川东许多活着的地下党员和脱险的革命志士;采访《红岩》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位亲属和战友谈得声泪俱下;他还亲自去渣滓洞体验红岩英烈的英武不屈,深受触动。在长达两年的打磨期里,他们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1964年这部歌剧首演,一炮打响,感动了全国观众。“

  

  即将公演的第六次复排版歌剧《江姐》中,王莉饰演江姐

  “近60年了,《江姐》里的《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尽》《五洲人民齐欢笑》等经典唱段被广为传唱。我记得今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特别提到,小说《红岩》、歌剧《江姐》是她心中的经典,她最爱唱的是《红梅赞》。其实《红梅赞》问世还有不少故事。”李文辉说。

  

  她介绍,第一稿剧本里,并没有《红梅赞》,“剧本顺利过审后,歌剧进入筹备制作中,司令员要求阎肃写个主题歌。但那个年代没有主题歌的概念啊,阎肃想了想,觉得江姐是带着上级的重要指示,到川北开展革命斗争的,她又是从长江边上朝天门码头出发的,因此他先写了一首:‘船行长江上,哪怕风和浪,风吹浪打也寻常,心中自有红太阳……’司令员瞄了一眼,立即递回给阎肃说:‘这不是我想要的。’阎肃突然想到,自己手中有一首尚未寄出的‘组歌’,是上海那边的约稿,其中有一首写‘红岩上红梅开’的自己非常喜爱,等到司令员再次来到,他直接拿了出来,司令员立刻说:‘红梅赞,这就对了嘛!就是它了!’于是,《红梅赞》就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文/上游新闻记者 赵欣

  编辑/乔颖

  举报/反馈

上一篇:乐器班宣传(乐器班宣传语)
下一篇:名侦探柯南主题曲钢琴谱(名侦探柯南主题曲钢琴谱完整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