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樂器二廠(蘇州樂器二廠二胡價格)

小乐 2021-10-16 16:12:49

  原標題:不忘初心,活化非遺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的素年錦時

  古地蘇州,是個有著2500多年人文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先秦時期的吳地先民,就已經擁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樂器木漆古琴(七弦琴),國內罕見。

  早在秦漢魏晉時期就有古樂器箜篌瑟(即臥箜篌)的端莊形影,這一歷史時期,吳地吸收外來樂器數量不少,而隨著鼓吹樂的引入,還使用了笳、角、中鳴、長鳴、羌笛等吹管樂器。由于與西域文化的交往,傳入的樂器主要有豎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項琵琶)、蓽篥等。箜篌屬于彈撥弦鳴樂器,類別較多,有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等,豎箜篌亦為波斯樂器,魏晉之際傳入我國。《史記·孝武本紀》:“于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箜篌在經歷了浩瀚歷史長河的沖擊之下,傳統制作手工藝面臨斷層,從十四世紀后期就開始漸漸隱身,之后人們只能從話本小說、彩繪壁畫和磚石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而蘇州民族樂器一廠一直致力于古樂器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恢復和改良,在老手藝制作匠人努力下,翻閱了大量了古籍文史,走訪了全國各地的民樂發祥地,從中找出蛛絲馬跡,不斷的揣摩推敲,終于在1980年對近乎失傳的箜篌進行了復原和改良,使其音域更寬廣,音色更甜美,轉調更完善,獨家生產的“虎丘”牌七轉調鳳首箜篌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國內外樂器市場的搶手貨。中央音樂學院為此開設了箜篌專業。中央民族樂團出訪維也納,在金色大廳演出的樂器中50%以上的樂器出自蘇州民族樂器一廠,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東方歌舞團等專業院校和樂團也首選蘇州制作的民族樂器。并已成為人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形成了“全國二胡看蘇州,蘇州二胡看“虎丘”的局面,由此可見,蘇州民間樂器業十分發達。

  

  民族樂器集工藝特色和演奏于一體,既要考慮使用的方便實用,還要兼顧每件樂器的秀美造型及裝飾的民族特色。每件民族樂器的制作從選料、配料、木工制作、打磨、油漆、裝配、定音等各道工序均要細致周到,無懈可擊。樂器的油漆工藝要通過幾十道工序的精工細作使其外觀盡善盡美,達到似漆非漆的效果,使演奏者手感光滑,順暢。

  蘇州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凝聚了歷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她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而且包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她融入了歷史、色彩、美學等各種文化和藝術元素,結合了造型、雕刻、彩繪、鑲嵌等多種工藝手法,形成了一門獨特、系統的手工制作技藝。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始建于一九五四年,培育出了一大批樂器制作技師,逐步研發和創新了具有蘇州特色的民族樂器,產品享譽海內外,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各地,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成為了全國著名的民族樂器傳統產地。

  

  五十年代以后,蘇州的民族樂器生產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逐步豐富和完善了具有蘇州特色的樂器產品,并改進與發掘了瀕于泯滅的古代樂器,如唐代樂器、箜篌、編鐘等。六十年代初,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生產的紅木專業二胡在全國行業評比中榮獲音質和外觀工藝第一名,其形制作為全行業同類產品的標準基礎;八十年代,精制二節笛、專業中阮、紅木專業琵琶、真絲弦線等十八樣品種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其獲獎品種之多為同行業之首。民族樂器類傳承保護單位;九十年代中期,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為了拓寬思路,不斷研發新產品,特邀宋飛、于紅梅、周維、吳玉霞、陳本智、裴德義等42位國內著名演奏家及教授為技術顧問,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形成了擁有“虎丘”牌民族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的“姑蘇”民族打擊樂器,以及“虎丘”牌、“江南牌”樂器用弦和各類樂器配件共有幾十個產品系列;一千余個品種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2008年該廠二胡制作大師封明君榮獲“蘇州民族樂器技藝”非遺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二胡制作大師封明君榮獲“蘇州民族樂器制作技藝”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2010年蘇州民族樂器一廠全年生產二胡超過8萬把,占蘇州地區廠能的百分之七十。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傳承、保護責任單位,肩負著傳承、保護、發揚光大《蘇州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的重任。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生產的“虎丘”牌紅木精制二胡榮獲國家質量獎銀獎(不設金獎)、二胡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 “虎丘”牌商標獲江蘇省著名商標。琵琶、阮、古箏、編鐘等十八項產品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恢復失傳的箜篌,2004年5月獲中國國際專利特別金獎,同年7月獲國家專利。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2000年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改制為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但舊有企業體制的弊端、加上改制的不徹底、不實資產沒有徹底剝離,這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2015年,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正醞釀著進行資產重組,這對張禮東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投入資金參與該企業的資產重組,并掏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及籌借的相當一部分資金,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軍事化的訓練,使工人們更快的轉變觀念;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通過提工價、拿提成、入干股的方式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產品研發上,結合家具廠工匠師傅的巧思妙想,為制琴師提供了許多技術支持。在技藝傳承上,招收了90后學徒,以培養藝術家的方式來培養年輕人,力爭使他們能夠成為未來的工匠。在市場開發上,努力把握市場變化,頻繁參加全國各地的樂器專業展覽會。在對外宣傳企業文化上,砸重金上中央臺宣傳造勢,培育年輕人樂隊,邀請通過頂級音樂大咖來蘇州開公益課程,以建立中央音樂學院蘇州分校為契機,借此搭建人脈資源平臺,衍生銷售。

  天道酬勤,在張禮東的努力下,企業運轉有了起色,產品銷路拓寬,創新之路曙光閃亮!

  在參觀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時,張禮東介紹,博物館中陳列的,有些是百歲老人張子銳的改良樂器,還有該廠1961年參加全國二胡制作評比榮獲冠軍的作品。那些展品代表著民樂最輝煌的年代。

  張子銳老先生是中國民族樂器制作大師,在其從業60余年中,經他手改良、恢復的民族樂器及配件達20多種、80多件。其中,運用古代排簫、律呂音律排列,以及傳統蘆笙樂隊共鳴管等長處,建立系列笙組合,為中國獨特、古老的、吹吸音高同度笙簧增添新聲,成為半個世紀以來《中華樂器大典》中入選條目最多的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樂改大家”。在他百歲生日的時候,張禮東特意引領全場工人給老人舉辦了一場難忘的壽宴。

  不忘初心,活化非遺,張禮東奔波在蘇州老城區的曲徑通幽處打造著他的手工藝文化王國,而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的滄桑面貌也在他的精心調理下穿越了素年錦時,再次走向燦爛輝煌之路!

  (記者張靜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漢風樂器(漢風耕讀苑的漢樂府中有哪些樂器)
下一篇:大學生學樂器(大學生學樂器有什么好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