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租乐器(义乌乐器店)

小乐 2021-10-10 09:12:22

  缙云新闻网讯 演出在河阳古民居八士门街的耕读文化馆里,这里成为了村里人闲暇时的聚集地,也为过往游客们在旅途中带来惊鸿一瞥。大家在这里喝喝茶听听小曲,享受闲暇时光。而端坐在馆内大堂中央演奏的丁钟相也全情投入,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在缙云,有一种独特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叫做“独角台场”,只需一人以手、脚、口相互协作操纵几种乐器,演奏出一个多人乐队的乐曲。

  

  丁钟相就是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台场”的代表性传承人。出生在七里乡杜塘村的丁钟相今年已是73岁高龄,但每每操控起“独角台场”来却身手矫健,这个一人乐队就是他这一生的坚守,如今居住在河阳的他,这间耕读文化馆和一套特制的乐器木架子就是他的全部。

  小小的木架子就像锦囊袋,藏着各种乐器,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大小快板、中鼓、板胡、二胡等乐器一应俱全。这些乐器用横木和细线连接,成为演奏的触发机关,通过脚踏手敲,一曲曲婺剧选段和缙云山歌小调悠扬飘散。这个架子是丁钟相请村里的一个木匠师傅特制的,什么乐器安装在什么位置都由丁钟相在脑子里构思完成后授意木匠制作,看起来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木架子,但想要让这十来种乐器在架子上配合默契,可是花了他不少精力。

  

  丁钟相:“研究很久了,声音都是我自己调,要一直调,不对再重新调。我心里有数,怎么样会响,怎么样不响,哪根线在哪里自己都清楚。其实就是脚踩下去的轻重关系。”

  丁钟相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乐观开朗。虽然出生三个月丁钟相就双目失明,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于人后,可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无法预知的挑战和收获。虽然丁钟相无法用眼睛去感知世界,但不俗的听觉和记忆力让他拥有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音乐的陪伴为他的黑暗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丁钟相从小就喜欢听婺剧,小时候逢年过节,每次村里请戏班子来演出,他都会早早来到戏台边等着,时间一长他就萌生了学习器乐谋生的想法。18岁那年,丁钟相跟着一个到村里演出的剧乐团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器乐的基本功,但没过多久,剧团解散了,他的乐器学习之路也无奈中断。好在几年后,戏班子又到村里演出了,听着熟悉的婺剧旋律,与音乐重逢的丁钟相,一边听戏,一边自己琢磨。慢慢地,他学会了二胡、大锣、大鼓、唢呐、鼓板等等乐器。

  丁钟相:“二十几岁去外面以后就没学。后来古老戏兴盛起来,最多人学的时候,大家都在那里排戏做戏。我会赶过去看,有朋友十几里路的距离都会去。听他们的唱法腔调,就这样学出来。”

  丁钟相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过世,除了政府的低保补助,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虽然热爱音乐,但光靠分开演奏几样乐器也赚不了几个钱。正在他苦于生计的时候,他听说以前有个盲艺人叫周孙昌,当时就靠表演独角台场来过生活。于是决定找人做一个架子,也去卖艺谋生。

  

  2003年,54岁的丁钟相正式带着“独角台场”走街串巷。寺庙、公园、集市,哪里人多往哪里去,几年间,丁钟相带着他的这个“伙伴”走遍了附近几个县市的大街小巷。他用这门缙云独特的民间技艺维持着生计,有时能赚到一两百元,多的时候也会有四五百。同时也把“独角台场”的魅力传递给了每一个看到或听到他表演的人。

  

  多年的钻研和坚守,丁钟相终于迎来了“独角台场”带给他的春天,2010年被评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台场”的代表性传承人,一下子打开了知名度。2018年,丁钟相应河阳古民居景区的邀请,在耕读文化馆里常驻表演,只要村民和游客来到此地,丁钟相便会和乐友们奏上一曲,乐此不疲。在这支“乐队”成员中,有退休教师、有景区的保安大叔,河阳的村民,还有来自各地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大家凑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河阳村民:“我每天过来听老丁坐这敲敲唱唱。有的游客也一起唱,丽水、义乌、金华、兰溪,会唱的都过来唱,我拉他唱。”

  河阳古民居有了丁钟相的加盟,人气是越来越旺,而丁钟相的独角台场也有了更大更稳定的舞台得以展示。有了这样一个舞台,接触到独角台场甚至喜爱上独角台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纷纷慕名而来向丁钟相请教,这几年还真教出了不少学徒。

  

  “有很多大班教出师了,我们村里也有几班学出来的。喜欢音乐就会自觉去学,学成了就是音乐家,独角台场的音乐家。”

  【来源:缙云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举报/反馈

上一篇:录乐器声卡重要(录乐器用什么声卡)
下一篇:大连二手乐器(大连二手乐器回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