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樂器音色(樂器的音色 )

董乐器 2022-06-14 00:55:33

1.在同等價位的前提下:有的可以拆開來,分成兩節,叁節蕭樂器音色。有的是整體一根竹子。能拆開的除了方便攜帶,還有什麽具體好處?實用性高嗎?-----具體好處是可以隨著氣溫變化調整音高,便于和樂隊合奏,便于與伴奏帶合奏。這和實用性高不高沒有討論價值,因爲整體一根竹子的也同樣是很實用的。

2.在網上買的(淘寶),會不會都是樂器廠刷下來的殘次品?-----一般不是刷下來的殘次品,裏面也有高,中,低各個檔次。但是不排除很多笛箫友是直接到廠定購定制,有些好的被優先挑選完了,只不過也不可能把好的全部都挑完。

注意:

1.如果個人長期自用, 單節的笛箫音色會更好一些,因爲多節的在接口處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氣密性不好的問題,並且個人長期自用,則無論初學或高級專家, 1節最好,不會壞,可伴用終生, 留與子子孫孫 。

2.銅接口的,運氣差的,1-2年會脫膠或鏽死。如不注意保護,常規5-8年會全脫或變形,需要重新上膠維修並調音,一般10多年後此笛箫故障率每年遞增10-20% ,且音准不好,發音遲鈍。

3.如果經常要合奏,只有選2節或3節的,因氣溫變,笛箫音高會變,需與樂隊一致,需調整音高,第二個接口還可以調節筒音到最佳的作用 ,銅插需常擦油,以延壽。

單節蕭是最古樸的,保留了竹子的全部特性,應該是最好的了多節的蕭主要是多了調音的功能,也是專業蕭,因爲熱脹冷縮的原因,蕭的音會有一些改變,把銅管拉長就能把音調准,業余的人不太需要用,因爲不好調

現在八孔箫是洞箫還是琴箫

複制的 有點長

豎笛是歐洲一種曆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于歐洲各國。16世紀時有許多形制,現在所常用的是定音爲C的高音和次高音豎笛和音高爲F的低音豎笛,其音域都是兩個八度。豎笛柔和、帶有一點鼻音的聲音和相對簡單的制作,使它在很早的時候就成爲一種流行的樂器。直笛音色優美圓潤,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也是巴洛克時代的標准獨奏樂器。目前,八孔豎笛在世界發達國家中,無論是在專業音樂表演還是在普通音樂教育中,都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箫又名洞箫、單管、豎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中華民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爲前五後一。箫一般爲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箫和銅制的銅箫等。箫的種類分爲: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箫 杜牧]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箫 杜牧

洞箫:直徑爲2.2厘米左右,開前五後一六 個音孔通常民間流行的就是這種箫。現在有種改良洞箫,開前七後一八孔,音量比較大,轉調比較方便)

琴箫:直徑比洞箫略細,開前七後一八個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與古琴合奏。

玉屏箫:直徑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還要細,開前五後一六個音孔,常采用貴州玉屏産的黃色竹子制作,這種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時雕龍刻鳳,一般用于自娛或作爲工藝品。

現代八孔箫:現在有一種八孔箫,管徑采用洞箫的尺寸,音孔像琴箫一樣開了八個音孔,稱爲八孔箫,吹奏方法與六孔箫(傳統洞箫)完全一致,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這種八孔箫的優點是:音量大,轉調方便。一般在藝術院校最常用。

紫竹洞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獨奏或合奏。

九節箫,管身上有九個節並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還在下端嵌著牛骨圈。管身外塗黑漆的又叫黑漆九節箫。這兩種九節箫,發音淳厚、音色優美,適用于地方戲曲或輕音樂,有時也用于獨奏或合奏。

1 最傳統的洞箫是六孔.2 現在改進了有八孔的洞箫,轉調方便.音調更准確3 琴箫爲八孔,管身細些,音量小此.適合琴箫合奏

《笑傲江湖-琴箫合奏》裏的箫用的是什麽類的箫?

洞箫.

此種樂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漢代的陶俑和嘉峪關魏晉墓室碑畫上,已可見到吹洞箫的形象。但單管箫當時多稱“笛”。現洞箫通常用九節紫竹制全長約80厘米。吹口在頂端,管身開有6孔,前5後1,近尾端有出音孔2-4個。

洞箫發音潤柔輕細,甘美而幽雅,適于獨奏或重奏。音域爲d1-e3,常用與古琴合奏或用于傳統絲竹樂隊中,也有用來獨奏的。把兩支箫分別刻上龍鳳來配對的稱“龍鳳箫”。獨奏曲目有《鹧鸪飛》、《妝台秋思》、《柳搖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叁弄》、《平沙落雁》等。

竹笛(轉帖) 別稱雅號:竹笛;橫笛;"橫吹"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長管,上面開有若幹小孔。 常見的六孔竹制 膜孫笛 由笛頭、吹孔(1個)、膜孔 (1個)、音孔(6個)、後出音孔(1個)、 前出 音孔(2個,又名筒音)和笛尾組成。 使用材質:笛身一般爲竹制。笛膜(演奏時貼于膜孔處的一個小薄片)一般用嫩蘆葦杆中的內膜制成。 中國竹笛源于新石器時期産生的骨哨。197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約八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發現了160件骨哨,此後,又在河南省賈湖文化遺址中發現了20多支骨笛。經有關專家鑒定,這些骨哨、骨笛與中國竹笛有著密切的關聯(在一支骨笛上能夠吹奏出完整的五聲音階)。已故趙松庭先生認爲“中國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樂器,也是所有管樂器的鼻祖。”近年來,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馬王堆叁號漢墓(B.C168)中發現了兩支橫吹的竹笛;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現了一支帶七個指音孔橫吹的笛。因此,可以完全斷定,中國竹笛不僅在距今2500多年以前已經在中國南方廣爲流傳,而且已有了較大的發展和廣泛的普及。 漢至唐時期,中國竹笛在制作與音色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漢代著名音樂家蔡邑,折“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優美、動聽,後人稱贊好笛子爲“柯亭笛”。隋朝時期,中國竹笛産生了“大橫吹”、“小橫吹”、“排蕭”等名稱。至唐代,中國竹笛的音色發生了巨大變革。“唐代的劉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助聲”,開創了中國竹笛貼膜變聲發音原理的新時代。 宋至清時期,中國竹笛的形制已趨于穩定,並且已開始大量廣泛運用于曲藝、戲曲與民間音樂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主奏與伴奏,如宋代的主奏樂器”鼓笛曲“,元代,中國竹笛用于伴奏昆曲與梆子戲等劇種。明清時期,中國竹笛是江南絲竹樂、十番鑼鼓與二人台牌子曲等大量民間音樂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

上一篇:波塞冬樂器(用幽默诙諧的語言解述希臘神話圖和雕像的一本書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