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董乐器 2021-10-11 17:48:01

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我们在冰壶的比赛中经常看到,两名队员拿着刷子不停的快速摩擦地板,一边擦壶边上的冰面,一边大声喊叫圆壶乐器。

冰壶比赛的场地是一条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圆壶乐器,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这是运动员的发球区域,也叫作本垒。因为双方在比赛中会分先手后手,后手方会在下一回合从另一端进攻。所以在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同样的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场地两端各有一条蓝色实线为“前卫线”和“后卫线”,运动员掷出冰壶后,如果冰壶越过后卫线或运动员未进前卫线都视为无效球,掷出的冰壶将被清出场外。

冰壶的规则和场地情况令这项运动必须要由集体完成圆壶乐器,而四人的团队中,除了发球投手和领导比赛的主将,另外两名队员要担任刷冰的任务。投手将球掷出后,位于赛场两端的主将和投手会观察冰壶的轨迹和力度,然后两名刷冰员将根据队友的指示,通过刷冰来改变冰壶的运行距离和弧线,从而达到得分或给对手制造障碍的目的。与花样滑冰和速滑的冰面不同,冰壶比赛的冰面并不是平整的。擦冰能提高冰面温度,使冰面稍稍融化,从而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让冰壶能运行得更远或改变弧线。大家对冰壶比赛的印象大多是运动员在冰面上不停地“擦地”,其实擦冰是冰壶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也远远超过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所以,冰壶比赛看似单调,但却是真正的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为何乾隆专宠“一笨”、“一痴”两位紫砂匠人?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清代康乾盛世时期,国力昌盛,艺术自然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宜兴紫砂自古闻名于世,到现在仍然是紫砂的代表。而乾隆作为皇帝,对于紫砂的喜爱也是在国内掀起了流行风潮,使得达官贵人们竞相追逐使用,使得紫砂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宜兴紫砂更是成为了贡品,在宫内饱受追捧。

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乾隆皇帝爱写诗,也爱紫砂壶,他喜爱的是堆泥绘手法制成的山水诗文壶,可以装饰上大好河山,也可以点缀上御笔写的诗文,配上顶级的贡品茶叶,可谓清雅至极。

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圆壶乐器(壶一样的乐器)

说到乾隆十分喜爱的“一笨一痴”,名字不算好听,这是两位乾隆时期的紫砂大师,所谓“笨”是笨岩,“痴”是壶痴,这里都不是我们常用的贬义含义,而是二位匠人的雅号,反映的是他们对紫砂艺术的专业和痴迷。

那么为什么紫砂匠人千千万,乾隆独爱这两位呢,让他们成为了御制紫砂器具的匠师呢?

艺术家受人欣赏,自然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品和艺术风格,而这二位深受乾隆皇帝喜爱,自然是其作品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而且手艺极为高超。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二位制作的紫砂器具,顺便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份。

首先说说笨岩,这位身份没有非常确定的记载,主流学者认为,指的应当是陈汉文。他制作的紫砂壶长于堆泥绘,风格精巧雅致。陈汉文出自紫砂制壶世家,兄长是康熙年间著名的紫砂匠人陈鸣远,父亲是明末制壶名家陈子畦,家传深厚。

笨岩的兄长陈鸣远存世的紫砂工艺品较多,因此为人们所熟知,而乾隆年间有一些传承下来的紫砂壶,技巧也非常高超,风格和陈鸣远较为类似,底款是“陈汉文”,因而有笨岩是陈汉文这样的猜测。

上图中就是陈汉文传世的紫砂制品,最上面两个是陈汉文制鸳鸯形水洗,可以看出来这件水洗以鸳鸯身为器,鸳鸯回过头来与口沿相接,鸳鸯翘起的翅膀也可起到搁笔的作用,器身还有莲花和水波纹,和鸳鸯搭配相得益彰。

下面三个紫砂壶从左到右分别是:笨岩款梅竹图诗文筋纹壶、紫泥泥绘松鹿蝙蝠纹瓜棱壶和泥绘王维诗意瓜棱壶;

第一件梅竹图诗文筋纹壶的壶身有篆体阳文御制诗,分两面书写,一侧写的是:御制,生平爱茗饮,石钏煮金芽!

另一侧写的是:“拈得芦同碗,盛来陆羽茶。”

第二件是紫泥泥绘松鹿蝙蝠纹瓜棱壶,壶身上面装饰有蝙蝠、梅花鹿和松树,正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福禄寿三星齐照的美好寓意。

第三件是泥绘王维诗意瓜棱壶,这壶的两面一面是王维的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另一面直接把《鹿柴》给画了出来。

之前提过,笨岩长于堆泥绘,可以从这三个壶中窥见一二,这三只壶形状都饱满挺阔,纹饰精致,层次分明,可以看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审美,这样的壶,即使不是业内人士,也能够欣赏到它的精致和素雅,也难怪乾隆十分欣赏。

再说壶痴,这位具体的姓名也不可考,同样是从传世的壶中进行的猜测,认为其很可能是清代制壶名工杨履康,壶痴可能是他的款印。

壶痴的传世作品

左上角的壶是壶痴款段泥方壶,要知道紫砂匠人有一句行话叫做:宁做十圆不做一方!可见方形壶的难得之处。

这件壶整体都是方形,壶纽都是方的,壶身上不但绘制有荷花荷叶,还有吉祥花卉,诗句若干,壶底钤印篆文“壶痴”二字。

但是很遗憾,这件壶由于烧制时温度偏低,发色较浅,虽然根据诗词分析是御制精品,但是后来的收藏者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把这件壶拿出来复窑重烧!最后导致这件壶表面局部起皮,反而品相有问题,真是遗憾!

右上角这件作品是壶痴款宫廷黑漆描金锭式壶。之所以叫锭式壶,就是这把壶像一个大银锭,壶身上用黑漆描金的技法绘制了“喜鹊登梅”,“彩蝶飞舞”等吉祥场景;在壶盖上还绘饰蝙蝠、彩蝶等。

右下角的这款则是壶痴款印包壶。印包壶顾名思义就是像一个包裹了官印的包袱。仔细看这件壶的“包袱”褶皱显得非常自然,似乎可以看出包袱里藏的方形的印盒,壶钮恰到好处的处理为包袱结也是非常有意思,

对比笨岩和壶痴的作品,能够感受到笨岩和壶痴两位的作品或精巧,或素雅,或刚劲,或简约,不论何种风格,都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质,有着超凡脱俗的制壶工艺,也非常符合乾隆对于紫砂壶精致和高雅的要求,也难怪两位大师能够得到乾隆的青眼。

对于紫砂壶,以史为鉴只是门外汉而已,对于“笨岩”、“壶痴”两位大家只做了一点简单介绍,望大家喜欢。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知识欢迎关注。

上一篇:交响乐队的主要构成组别和乐器(现代交响乐队的乐器组由哪几个组构成?)
下一篇:二胡把位图(二胡音阶准确把位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