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乐器(古代礼乐器三种)

小乐 2021-10-11 09:13:06

  前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喜欢将那段时间叫做“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是过了那个时代就再也没有这样精彩的盛宴了。

  在我国的古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儒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出道既是巅峰。

  我们总是会把儒家学说描绘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利器,这也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都延续这一文化流派的主要原因。在儒家学说的指导之下你一定经常听到一种制度——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的起源也是相当的悠久,它并不是儒家直接带来的,而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儒家将它发扬光大。在古代,礼乐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制度也是封建发展的必然产物。

  那你知道什么是礼乐制度吗?

  

  一、 “礼乐”雏形产生于祭祀,直到西周王朝立国后,为了稳固统治就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 1、何为礼乐?

  礼乐?似乎随便拉一个人都可以解释一下:“那不就是礼仪和音乐嘛,有什么高深的吗?”。对的,你没说错,“礼乐”按照字面意思的狭义解释就是礼义和音乐,但是这两个字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精髓部分,远没有那么简单。

  礼乐制度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礼教”,一个是“乐教”。这两个教派相辅相成结合在一起体现的就是古人对于社会的规范,是人定的社会制度。

  《礼记》之中对于“礼乐”做了充分的解释:“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就是天地之间的秩序,化作成礼教那就是对人的约束,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化作成乐教也是对人的约束,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礼”和“乐”都是天地之间自然的东西,而实施到人类社会就是为了维护天地之间固有的东西,是人为规定的“自然法则”。那既然“礼”“乐”是自然的东西那为何也会被后世给诟病呢?关键就在于后面的二字“化”和“别”。

  孔子认为“乐”兴盛,那么天地就和谐了。到了人类社会就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通过“乐”教来保持统治者的稳定统治同时使得世间百姓安宁,本没有错误。而和后面的“别”组合在一起就有问题了,这个“别”是差别,孔子认为“礼”教兴盛社会有了秩序人就有了差别,“礼”教实际上是为了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划分人的等级的,而“礼”“乐”同时兴盛就是让人安安稳稳的活在别人之下,世世代代低人一等。

  所以,古代帝王都用“礼乐制度”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尊卑有序与和谐发展,从而维护统治。

  

  “礼”就是一整套的礼仪制度,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节以及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礼节来教化人们,区别等级划分层次。

  而“乐”是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在各种场合使用相对应的音乐,在人们欢庆之余,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缓解由于“礼”带来的阶层矛盾对立,维护社会安稳。所以它俩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2、“礼乐”雏形产生于祭祀,直到西周王朝立国后,为了稳固统治就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

  “礼”、“乐”起源在远古时代,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早起的先民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对于神灵的崇拜。

  早在石器时代先民就会举行祭祀活动,到了青铜器时代,“礼乐”初具雏形。“礼”就是祭祀仪式,衍生为祭祀中的各种规则和操作;“乐”就是祭祀当中需要的乐器和演奏的音乐,并且还要唱歌、跳舞。

  远古先民希望通过这些可以将自己的愿望、诉求等等传达给上天,祈求一个好的结果。

  《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尊而?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直到西周王朝的建立,立国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就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对于道德等做了详细的规范。

  虽然西周时期很早,但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最庞大、最完善、最复杂的。

  “礼乐制度”建立之后对于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并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稳定打下基础。

  

  周礼繁复多样,涵盖了人类文明生活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规定了婚庆、丧葬、祭祀等主要的活动礼节,也确立了君臣、夫妻、父子等长幼尊卑。

  但是东周末年礼乐崩塌,周礼陷入一片混乱,礼乐崩塌只是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各诸侯想体现自己的地位使用原本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礼节,底下的人也纷纷使用更高等的礼节,都是为了摆脱自己原本被设定的地位而想要通过高礼节展现自己的高地位。

  礼乐崩塌过后,周礼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社会秩序也一片混乱。

  在混乱之后直到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崛起,成为了国家的主要思想,而将周礼在断代之后重新拉回来的正是儒家文化。

  《礼记》成书于汉代,对于“礼乐制度”的发展延续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后世的各个朝代都对“礼乐制度”有所更改,但是大体上都差不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也更加的开放,“礼乐制度”再也没有像周礼那样的严苛,对于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礼乐制度维护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安稳,延续了文化传承,对于现代社会同样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礼乐制度维护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安稳,延续了文化的传承

  虽然“礼乐制度”一开始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旧时的礼仪中的贵贱思想渐渐的被摒弃,剩下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部分就显得相当的优秀。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环境混乱,“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虽然尊卑思想不可取,但是“礼乐制度”一层层的统治下来,使得社会安稳而有秩序,对于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礼乐制度”下的安稳的社会环境是中国古代帝国强盛发展的基础,之所以各代的帝王都选择“儒家思想”和“礼乐制度”不单单因为它可以维护统治,更是因为它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礼乐制度”延续了文化的传承,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之下,各种思想流派才得以传承下去,各种传统文化才得以共同发展。

  儒家倡导的和谐不仅仅对于人民社会来说,更是维护了一些小众文化的地位,使得它们可以存活下去。

  礼乐制度对于现代社会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的尊卑贵贱已经不复存在了,“礼乐制度”当中最为诟病的东西自然也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自有相当多的先进的地方,辩证的看待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记经解》有:“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爱民的统治者才会受到人民的爱戴。

  如今以人为本已经深深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党训当中“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是现代中国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礼乐制度”当中有对于家庭的要求,叫做“父慈子孝”。如今中国的离婚率高达一半左右,我们现在喜欢用一个词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状况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古就有“先齐家后治国”,而“父慈子孝”的传统礼仪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建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和为贵”也是“礼乐制度”当中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一项,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的思想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

  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社会也适用于现在的社会,还适用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伟大幻想。

  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还有国与国之间都应该普及这种思想,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结

  “礼乐制度”远没有表面上的“礼仪”和“音乐”那么简单,它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礼乐制度”利大于弊,而在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看待“礼乐制度”,使它可以为构建更美好的中国推波助澜,为和谐美好的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礼记》

上一篇: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证书查询(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证书查询网址)
下一篇:乐器销售招聘(底新4800)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