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小乐 2021-10-27 11:13:18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這一期說說古代安第斯的樂器。在《丁丁歷險記·太陽神的囚徒》故事中,丁丁剛看到兩具“印加木乃伊”,緊接著就被米盧吹響的骨笛嚇了一跳。這真是一場無比驚悚的歷險。先從笛子說起,不僅是因為故事涉及到了,也是因為不論是在秘魯、還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笛子都被公認為是已知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樂器。在公元前三千年之際,安第斯地區出現制陶技術之前,在秘魯中部沿海地區的卡拉爾(Caral)儀式中心,人們已經使用鳥骨制成的笛子。5000年前音樂已經是安第斯人儀式生活的一部分了。

  首都博物館“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展覽開頭部分一件庫比斯尼克文化的小雕塑(約公元前1500-前1000年),描繪的就是一個雙手執笛吹奏的男子(見圖1)。秘魯安第斯地區最古老的陶器出現于公元前1800年,這件吹笛男子小雕像屬于此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批陶器。笛子是古代安第斯人常用的一種樂器。一件莫切肖像陶瓶(約450-550年),也描繪了一位坐著吹奏長笛的男性社會精英的形象(見圖2)。莫切文化中的長笛通常由大羊駝骨制成。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1 吹笛男子小雕像(庫比斯尼克文化)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2 吹笛人俑陶瓶(莫切文化)

  大家在展廳中一定會注意到這件查文文化時期的海螺號(見圖3),這是查文德萬塔爾遺址最引人注目的一件文物,已有2500年至3000年的歷史。這種裝飾雕刻紋飾的海螺號由東太平洋巨型海螺制成。從查文德萬塔爾遺址的檐板(見圖4)上可以看到,穿著精美的人物在游行隊伍中行進,有的吹螺號,有的舉著海菊蛤。由此可以推斷這種螺號在當時用于宗教游行儀式。據說后來的印加人不制作像小號、軍號那樣的金屬號。但是他們在一些軍事、宗教儀式上都會用到螺號,他們的信差在快到達下一站時也會提前吹響螺號來通知。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3 海螺號(查文文化)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4 查文德萬塔爾遺址中的檐板

  鼓在古代安第斯地區多用于節慶和儀式中,有烘托氣氛的功效,分木制和陶制兩種,陶制鼓出現較晚。秘魯南部沿海地區的人們還制造了帶有中央球狀發聲室的陶鼓。大鼓根據不同的用途會制作成不同的形狀。展覽中的這件看似形狀奇特的陶器是納斯卡文化晚期(約500-600年)的一個陶鼓(見圖5),有三個燈泡狀的共鳴箱。為了擺放穩定,該鼓倒置展示。鼓是演奏音樂和制造節拍的重要樂器,在節慶場合,這種鼓通常與排簫、喇叭、口哨和長笛一同進行演奏。這面鼓裝飾著戰俘首級和一個有著尖牙利爪的巨大生物,可能與納斯卡神話中的虎鯨有關。納斯卡除了這種單面鼓,還有一種雙面蒙皮的鼓,在我們的展覽中也可以看到。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5 單面彩繪陶鼓(納斯卡文化)

  排簫是古代安第斯地區一種分布很廣的樂器。不論在南部沿海的納斯卡文化還是北部沿海的莫切文化中,都有很多陶制排簫出土,事實上他們也會用植物莖類如蘆葦管制作排簫。在莫切文化這件表現生者攙扶逝者的陶瓶上(見圖6),大家可以看到一位明顯是逝去的人在演奏排簫。樂器出現在與死亡有關的場景中,表明音樂與死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展覽中還有一件加伊納索文化連體陶瓶(見圖7,約為公元前200-800年)塑造了一位樂師演奏排簫的樣子。人物的臉部表現的并不十分寫實,但卻抓住了吹簫時臉頰鼓脹這一特征。這個樂師的臉部繪有階梯式圖案的紋身,暗示了他可能與貴族階層有關或為貴族服務。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6 表現生者攙扶逝者的陶瓶(莫切文化)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7 連體瓶(加伊納索文化)

  陶制小號也是古代安第斯人的主要樂器。根據陶制小號的音響特征以及上面的裝飾信息推斷,多用于儀式場景或在戰爭中鼓舞士氣。這件莫切陶制小號(見圖8,約450-550年),就裝飾有一個戰士的小塑像,他手持麥克風一樣的短棒和圓形盾牌,戴著項鏈、鼻飾和耳軸。這種陶制小號形狀類似現代的軍號,有環狀號管,通過延長聲音經過的距離來獲得高音。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8 陶制小號(莫切文化)

  大家在參觀時不要漏掉這件契穆文化時期的陶瓶(見圖9,約1350-1460年)。瓶體上殘存的9個人物,似乎在舉行慶祝活動。手柄處頭戴彎月形頭飾的人物可能為一位首領或祖先的遺體。其他人在進行各種活動,比如從罐子里倒飲品,其中一人正在擊鼓。這些小塑像生動地展現出契穆人在舉行葬禮游行和儀式慶祝活動時,會敬獻或飲用玉米酒,并且會演奏音樂。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9 黑陶連體瓶(契穆文化)

  安第斯山地區現在仍用傳統音樂慶祝人生大事,如房屋落成或孩子出生等儀式。社區大型慶典活動上也會演奏古老的印加音樂。各類排簫、笛子和木鼓奏出的音樂,在儀式、慶典活動中,響徹山間。還有數支現代樂隊演奏安第斯地區的傳統音樂。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小貼士

  這是巧合嗎?

  您看過國家博物館剛結束的“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嗎?第一件展品就是河南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范圍內所見最早的高水平樂器實物,距今7800年到9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遺物。除了中國和秘魯,在埃及、印度和歐洲等地,笛子也都被公認為是最古老的樂器。

  早在舊石器時代,狩獵采集的人們就會用蘆葦、原木和動物骨骼制作簡單的樂器,世界上已發現最古老的樂器是德國一山洞中用鳥骨和猛犸象牙雕刻的簡易笛子。

  您猜到了嗎,這種巧合其實是遠古時期人們的技術能力決定的。在制陶技術出現前,制作樂器可用的材料主要是植物莖類和各種鳥獸的骨骼,最終能保存下來就是骨笛了。

  看過國博這個展覽的話,就會注意到我國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音樂文物主要是骨制和陶制樂器。展覽中有一件新石器時代后期甘肅永登樂山坪雙面彩陶鼓(馬家窯文化),距今約4500年。這件陶鼓目前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您有興趣的話可以與納斯卡文化的陶鼓做個比較,記得它們的制作年代相差了3000年喲!

  當您漫步展廳,思索文明間的差異和共性時,要認識到只有它們處在相同的發展水平或發展階段,這種比較才更有意義。目前學界通常認為即使是安第斯文明發展的最鼎盛時期印加帝國與我國的商和西周一樣仍處于早期文明發展階段。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自然環境的差異。

  展覽名稱

  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

  展覽時間

  2021年5月21日——8月22日

  展覽位置

  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A展廳

  預約入館看展

  樂山樂器(樂山樂器一條街)

  圖片說明:

  連環畫內容圖片摘自:《丁丁歷險記·太陽神的囚徒》,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年版。

  查文德萬塔爾遺址中的檐板圖片John W。 Rick提供

  丁丁形象圖片引自:

  www.tintin.com/en/albums/prisoners-of-the-sun

上一篇:冷門民族樂器(民族樂器有哪些)
下一篇:北京樂器班(北京樂器培訓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