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董乐器 2022-01-12 13:21:48

  中國古典樂器有熱瓦甫中國所有樂器、柳琴、古琴、伽倻琴、火不思等,下面舉例做詳細介紹: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1.熱瓦甫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中國所有樂器(中國樂器大全及圖片 )

  熱瓦甫是一種彈弦樂器,深受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喜愛 。熱瓦甫産生于公元14世紀,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了。當時,新疆和國內外的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廣泛,維吾爾族人民在他們原有的民間樂器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樂器的長處,創制出了一些新樂器,熱瓦甫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並且一直流傳到今天。

  熱瓦甫多爲木制,它的外形很獨特,上部分是細長的琴身,頂部彎曲,最下面是一個半球形的共鳴箱。

  熱瓦甫有3根弦、5根弦、6根弦、7根弦、8根弦和9根弦等不同的形制,通常用最外面的一根弦演奏旋律,其余的弦作爲共鳴弦。 

  熱瓦甫發音響亮,音色鮮明、獨特,表現力非常豐富。常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演奏熱瓦甫,不論坐著還是站立,身體都要端正,肩部要保持平正。演奏者把琴橫放在胸前,琴箱放在右肘彎的中間,左手的虎口托著琴杆,手指按弦取音,隨著右手中的撥片彈撥琴弦,這種樂器發出優美的樂音。 

  熱瓦甫的形制十分多樣,雖然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這叁個民族都生活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但是他們的熱瓦甫不僅在種類、形制等方面有一定差別,而且在名稱上也有所不同。在塔吉克族,人們把熱瓦甫稱爲“熱布蔔”,這種樂器多用杏木制成。維吾爾族的熱瓦甫種類很多,分爲喀什熱瓦甫、新型熱瓦甫、多朗熱瓦甫和牧羊人熱瓦甫等。喀什熱瓦甫因流行在喀什一帶而得名,它發音柔和,音量較小,音色委婉細膩。烏孜別克族熱瓦甫雖然和喀什熱瓦甫的外形近似,但是音量和音色卻有所區別。這種熱瓦甫,音量較大,音色明亮、渾厚。

  2.柳琴

  柳琴屬于琵琶類彈撥樂器,因使用柳木制作,外形也類似柳葉的形狀,因而 被稱爲柳琴,或“柳葉琴”。柳琴的外形和構造與琵琶極爲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于柳琴的外形土裏土氣,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土琵琶”長期流傳在中國山東、安徽和江蘇一帶的民間,用于伴奏地方戲曲。

  柳琴不僅在外形和構造上與琵琶相同,演奏方法也和琵琶一樣,只是演奏時用撥子彈撥。演奏柳琴時,演奏者要端坐,將柳琴斜放在胸前,左手持琴,手指按弦,右手把撥子夾在拇指和食指之間,彈撥琴弦,姿式非常幽雅。 

  1958年底,王惠然和樂器廠的師傅一起研制成功了第一代新型柳琴--叁弦柳琴。叁弦柳琴由原來的兩根弦變成了叁根弦,音柱也由7個增加到24個。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擴大了音域,方便了轉調,音色也由悶噪變得明亮起來。70年代,王惠然又研制出了第二代新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數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變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杆,用鋼絲代替了絲弦。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豐富了表現力。從而使柳琴結束了200余年來僅僅作爲伴奏樂器的曆史,走上了獨奏樂器的發展道路。 

  今天,柳琴在中國音樂表演的領域裏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在民族樂隊中 ,柳琴是彈撥類樂器組的高音樂器,有獨特的聲響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區重要的主旋律。由于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掩蓋和融合,有時還擔任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還具有西洋樂器曼陀林的音響效果,與西洋樂隊合作,別有風味。

  3. 古琴

  古琴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在古代被稱爲"琴"或"瑤琴",它的曆史非常悠久,遠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創制了古琴。 

  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圓潤清脆,音響細膩,豐富多變。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講究。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點上香柱,然後雙腿盤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鼓琴時,用左手撥彈琴弦,右手按弦取音,演奏時完全靠琴徽來標記,音准要求非常嚴格。

  中國古代文人與古琴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大量的古代文獻記載表明,中國文人一直是古琴音樂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古琴的創作、演奏、賞析和傳播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古琴的制作是非常講究,是一門專門的藝術。唐、宋時期是古琴制作的黃金年代,出現了許多工藝精巧、音色優美的珍品。但古琴的制作已失傳多年,一些曆代流傳下來的古琴,由于多爲演奏家自制,各部件的位置和尺寸都不統一 。近幾十年來,中國恢複了古琴的制作,並對它進行了改良,使這一古老的樂器重新煥發出動人的光彩。

 

  古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喜怒哀樂的情感和對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在古琴上 都能生動地表達出來。古琴的演奏形式很豐富,可用作獨奏,和箫合奏,還可以爲古歌的演唱來伴奏。在現存的琴曲中,有近一半是專門用來伴奏的琴歌。

  4.伽耶琴

  伽倻琴是朝鮮族的古老樂器,流行在中國東北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伽耶琴的外形很像漢族的古筝,它和古筝有著很深的淵源。據史書記載,在公元500年前後,朝鮮古代國家伽耶國的國王模仿古筝制造了一種彈撥弦鳴樂器,朝鮮族人民把它稱爲伽耶琴。 

  伽耶琴流傳到今天已經有一千五百年的曆史了。古時候,伽耶琴的琴體是用 整根的原木刳成的,琴尾呈羊角形,因爲沒有底板,音量較小又缺乏表現力。經過若幹世紀的流傳和改進,朝鮮族人民吸收了其它民族同類樂器的優點,終于創制出民族特點鮮明、性能良好的伽耶琴。現代伽耶琴提高了音量,音色也更加豐富。朝鮮族人民對制琴材料的選擇上非常講究,琴的各個部位選擇不同的優質木料。

  新中國成立以後,伽耶琴又有了新的改進。樂器制作者們相繼研制出了18弦伽耶琴和21弦伽耶琴。特別是後者,不僅加大了共鳴箱,還采用朝鮮族特有的尼龍弦和尼龍鋼絲弦做琴弦。這種伽耶琴音響宏亮,音色優美動聽。 

  伽耶琴不僅音色動人,演奏的姿勢也非常幽雅。演奏伽耶琴的時候,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取音,它可以演奏雙音、和弦以及簡單的複調音樂。伽耶琴的表現力相當豐富,通過演奏者純熟的手法,能表達出人們喜悅、憤怒、悲哀等不同的情感,還能奏出雄壯、激昂的宏偉場面,尤其適于演奏輕快活潑的民間音樂作品。過去,伽耶琴的演奏者以男性居多,隨著這種樂器逐漸成爲朝鮮民族最主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女子彈奏者越來越多。 

  伽耶琴可以獨奏或重奏,主要用于集體彈唱,並在民族樂隊中應用。在朝鮮族有一種傳統的演唱形式叫做"伽耶琴彈唱"。演出的時候,十幾位身穿民族服裝的朝鮮族女子在舞台上一字排開,將伽耶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放在右膝上 ,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邊彈邊唱,歌聲與琴聲交融,優美動聽。

  5.  火不思

  火不思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根據譯音的不同,人們又叫它“好比斯”、"和必思"或"琥珀詞"等,都是“琴”的意思。公元前一世紀初,中國北方民族參考古筝和箜篌等漢族樂器,創制出了這種新型樂器。 

  傳統的火不思形狀很象一只飯勺,琴身長90厘米,琴頭彎曲,琴柄筆直。圓形的共鳴箱上蒙著蟒皮,張有叁根至四根琴弦。由于它的琴杆較長,共鳴箱較小,琴箱蒙有皮膜,音色具有濃厚的北方草原風味。火不思的演奏方法和其它彈撥類樂器基本一樣,演奏者豎抱著樂器,用左手按弦,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彈撥琴弦。火不思的發音清晰、明亮,音色柔和優美,常用于獨奏、合奏或爲歌舞伴奏。

  火不思的名稱最早見于公元十叁至十四世紀的中國史書《元史·禮樂志》當中。當時,火不思被列爲國家級樂器,經常在盛大宴會上演奏。後來,它又流傳到民間。元朝滅亡之後,明朝的漢族統治者雖然繼承了許多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但是火不思卻被他們排除在國家級樂器的行列之外。到了十七世紀的清代,由于蒙古族的風尚再度盛行,火不思再次被列爲國家級樂器。當時,除了在宴會上演奏火不思之外,清朝的皇室成員們還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五的大朝會以及圍獵時演奏火不思。 

  由于種種原因,清代後火不思漸漸失傳了。新中國成立後,經過音樂工作者的努力,他們參照出土文物研制出了新型火不思,使這一古老的樂器重獲新生。新研制出來的火不思分爲高音、中音和低音叁種,外形設計完全符合蒙古民族的傳統習慣,琴頭的頂端像一只箭筒,上面雕刻著一張滿弓。扁葫蘆形共鳴箱比傳統火不思的琴箱增大了將近兩倍,上面不蒙皮膜,而是采用質松紋細的桐木板。以此來增加了樂器的音量。新型火不思還借鑒了某些弦樂器的設計方法,在琴箱中增加了音梁,使發音更加集中,音響也更加宏亮、渾厚。另外,設計者爲了發揮火不思的民族特色, 還在琴頸的指板上粘嵌了20多個骨質的琴品,使總音域達到了四個八度。

古箜篌【自藏】

上一篇:玩樂器長壽(69跑環de准備是什麽?
下一篇:樂器傳承賣教程(傳統樂器的傳承與發展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