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和瓦器(叁字經中的“匏土革”是什麽意思?

董乐器 2022-06-18 15:57:44

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爲八種,即匏瓜樂器和瓦器、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爲“八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啓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啓示〗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爲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啓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曆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作爲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爲了使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叁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啓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窦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啓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  〖啓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麽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啓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啓示〗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裏學習到許多爲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啓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准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啓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啓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這從兩點做起。  【譯文】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啓示〗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爲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譯文】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叁才者,天地人。叁光者,日月星。  〖啓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麽叫“叁才”?叁才指的是天、地、人叁個方面。什麽叫“叁光”呢?叁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叁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啓示〗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系,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甯,人類永遠和平。  【譯文】什麽是“叁綱”呢?叁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叁個行爲准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啓示〗春、夏、秋、冬是因爲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樣的四季變化。  【譯文】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啓示〗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譯文】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啓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複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譯文】至于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叁、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産生的。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啓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迹。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譯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爲處事做人的標准,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啓示〗人要吃飯就得耕耘播種。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千萬不要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愛惜每一粒糧食。  【譯文】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啓示〗人類真不愧萬物之靈,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動物,通過馴服和人工餵養成爲人類的工具和食品。  【譯文】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後,才成爲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啓示〗七情是人生來具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爲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著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樂而有意義。  【譯文】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怒,悲傷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裏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作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啓示〗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懷,我國文明久遠、曆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好的音樂可以增強人的修養,調劑人的身心,優美的東方音樂更具迷人的特色。  【譯文】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爲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爲“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啓示〗人類的繁衍,一代接著一代,生命的延續永無止境,我們每個人都擔負著承上啓下的責任和義務。  【譯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啓示〗九族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血統的承續關系,更是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長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家庭才能和睦。  【譯文】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爲“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系。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啓示〗家庭成員之間要禮貌相待,和睦相處,這樣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們中國人很注重家族觀念,因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社會也必然安定了。  【譯文】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啓示〗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十分重視禮義。這就是長幼的次序、朋友之間的信用。中國自古稱爲禮義之邦,象“桃園叁結義”,至今受到人們的稱頌。  【譯文】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啓示〗社會是複雜的,每人有各種親屬關系和社會關系。古人提出“十義”,這是處理各種相互關系的准則,乃至今日這些准則仍是維持社會安甯、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譯文】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明句讀。  〖啓示〗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講讀發音要正確,辭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和觀點。  【譯文】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啓示〗爲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紮紮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知識。  【譯文】作爲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啓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譯文】《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的一部書。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啓示〗孟子,名轲,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叁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譯文】《孟子》這本書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啓示〗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于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譯文】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啓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性的書。  【譯文】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四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啓示〗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譯文】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啓示〗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爲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産, 並爲此感到驕傲。  【譯文】《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叁易詳。  〖啓示〗《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占蔔的書,但它其中闡述了極爲深奧的哲學道理。像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論述隨處可見。  【譯文】《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叁部書,這叁部書合稱“叁易”,“叁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  〖啓示〗《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曆史資料,從內容方面來看,很類似我們現在國家的政府檔案,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曆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譯文】《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谟,即治國計劃;叁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诰,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啓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幹,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後,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于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譯文】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啓示〗中國傳統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身體力行。  【譯文】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聖賢的著作,這使後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啓示〗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彙集了周代詩歌叁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複雜的社會形態,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譯文】《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爲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啓示〗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爲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譯文】後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爲的分辨。  叁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啓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叁傳,才能研讀明白。  【譯文】叁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啓示〗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曆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于重點曆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譯文】經傳都讀熟了然後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啓示〗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譯文】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爲子書。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啓示〗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産。  【譯文】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曆史中記取教訓。  自羲農,至黃帝。號叁皇,居上世。  〖啓示〗曆史學家大體把曆史分爲叁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曆史從商代以後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曆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譯文】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叁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爲“叁皇”。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啓示〗堯是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衆托。在他們所處的這段曆史時期,是中國上古曆史上的黃金時代。  【譯文】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爲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叁王。  〖啓示〗夏商周,在中國曆史上合稱叁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治四百年,商朝統治六百年,周朝統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曆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  【譯文】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爲叁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啓示〗從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啓之後,一個家族統治國家的曆史持續了幾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位滿皇帝,家天下的統治才最後真正結束了。  【譯文】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爲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上一篇:南昌樂器學習(從哪裏可以看出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