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治理(鹽堿地治理措施 )

董乐器 2022-08-15 14:20:49

形成鹽堿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幹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臨界水位)鹽堿地治理;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幹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堿地。

鹽堿影響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2、不利于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防治治理鹽堿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在蒸發作用下,地下淺層水經毛細管輸送到地表被蒸發掉,毛細管向地表輸水的過程中,也把水中的鹽分帶到地表,水被蒸發後,鹽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淺層土壤中,這樣積累的鹽分多了,又沒有足夠的淡水稀釋並將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鹽堿化(其實就是蒸發量變大)此外 無計劃開墾耕地 濫砍亂伐 破壞植被使地表裸露 也是造成鹽堿化的原因危害: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 導致突然肥力下降 無法進行農業生産 土壤結板措施:理鹽堿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四個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銀川沙湖鹽堿地形成及治理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報告紙

1

我國鹽堿地産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靜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園藝技術

0903

學號

09126300921

摘要:

鹽堿地是集聚鹽類的一種現象,它嚴重的危害了農業生産的發展。特殊的氣候、地

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補給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爲因素加劇了鹽堿地的發生。本文主要分析

了我國産生鹽堿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

鹽堿地

原因

防治措施

土地鹽堿化是當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北平

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地區及濱海地區。鹽堿地的産生,使大面積土壤資源

難以利用,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下降。

1

我國鹽堿地産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氣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補給因素等。氣候因素決

定了鹽堿化發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對鹽堿化則産生更爲直接的影響,地表水

和地下水因素爲鹽堿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發育空間。

1.1.1

氣候因素

我國鹽堿地大多分布北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區,降水量小,蒸發量

大,溶解在水中的鹽份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如我國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強烈

的季風影響下,

全年降水量

400~500mm

而年蒸發量高達

1206

mm

年蒸發量是

降雨量的

3

倍以上,而春季蒸發量爲降水量的

8~9

[1]

。新疆農二師地區因蒸

發量大,決定了土壤鹽分上升水流起絕對作用,在自然土壤條件下土壤的淋溶

過程和脫鹽過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鹽借助毛細血管上行積聚于表層,導

致表土普遍積鹽,形成大面積的鹽堿土。

1.1.2

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堿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多爲波狀起伏的漫崗,地形比較

開闊,坡度比較小,微地形極爲複雜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階段地貌。還有一

些地勢低,沒有排水出入,而該地區比較幹旱,由于毛細作用散開到地表蒸發

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如窪地,沒

有排水出入,則窪地水分蒸發後,留下鹽份,形成鹽堿地。

上一篇:時尚連身褲(時尚連身褲遊戲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