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樂器兒歌(幼兒園樂器兒歌律動 )

董乐器 2022-04-07 10:36:31

咨詢記錄 · 回答于2021-12-05

F.context('wywContentAnswerPayChatList-3841066683', [{"content":null,"ctype":1,"type":1},{"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1},{"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

現代意義上的兒歌包括哪幾部分

現代意義上的兒歌包括哪幾部分

一幼兒園樂器兒歌、兒歌的概念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爲主要對象,由兒童自己編創或成人擬作、民間流傳通俗易懂順口押韻,適合嬰幼兒吟唱、欣賞的歌謠,又稱爲“童謠”。

所謂“歌謠”,是民歌、民謠、童謠的總稱,是勞動人民口頭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以合樂爲歌,徒歌爲謠,意思是有音樂、樂器伴奏的叫“歌”,沒有音樂、樂器伴奏的叫“謠”,現代統稱爲歌謠。歌謠詞句簡練,大多押韻,風格樸素清新,表達人民群衆的感情與願望,在民間廣爲流傳。童謠作爲歌謠的一個部分,專指在兒童口頭廣爲流傳的、沒有音樂伴奏的短小有韻的歌謠。

現代意義上的兒歌,包括了民間流傳的童謠和作家創作的兒歌兩部分。

“兒歌”這名稱最早出現是在《歌謠》周刊上。1918年,北京大學成立了歌謠征集處,隨後又成立了歌謠研究會、創辦了《歌謠》周刊,他們從征集到的大量歌謠中挑選出傳統兒童歌謠,並冠以“兒歌”的名稱在周刊上發表。從此以後,“兒歌”作爲兒童文學的一個專用術語沿用至今。

二、兒歌的起源

兒歌起源于民間,曆史悠久。童謠在各種文獻中還有“童子歌”“兒童謠”“嬰兒謠”“小兒謠”“小兒語”“孺子歌”等稱謂。古代文獻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堯微服遊于康衢,聞兒童謠。”(《列子・仲尼》)因此有研究者把兒歌比喻爲“會唱歌的百靈鳥,已經不倦地唱了叁千年”。

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兒歌是《左傳》中的《蔔偃引童謠》:“丙之辰,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焯焯,火中成軍,貌公其奔。”它反映了當時晉侯滅虢的社會現實。由于時代、階級的局限,也由于我國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輕視兒童教育的緣故,古籍中的童謠大部分是反映當時政治變故的“谶語”(即時政歌)。人民群衆在教育後代的生活實踐中編創的童謠很少流傳下來。古籍中真正供兒童吟唱的童謠不多。總的說來,童謠不受重視,在古代詩歌總集中比重也極小。

叁、兒歌的發展

到了明代,社會對兒歌的認識有了變化,一些有識之士著手從兒歌世代口耳相傳的實際情形出發,來诠釋兒歌的特點及作用,並出現了由呂坤個人搜集整理的我國第一部兒歌專集《演小兒語》(1593年)。《演小兒語》共收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等地民間童謠46首。呂坤在《演小兒語》序言中指出:“余不愧淺泰,乃以立身要條,諧以聲音,其如鄙俚 ,使童子樂聞而易曉焉,名曰《小兒語》。是歡呼戲笑之間,莫非理義身心之學。”呂坤強調了兒歌的內容要饒有趣味、形象生動,語言要通俗諧和,使兒童樂于接受。這表明,以呂坤爲代表的明代知識分子對兒歌的創作及研究已經有了較大的突破。

上一篇:古代樂器叫法(中國古代的樂器有哪些?具體是什麽樣子的?有何來源?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