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董乐器 2021-12-16 20:41:54

“四块瓦片头上盖,反穿皮袄毛朝外”  这说的是旧社会的东北农村农民的形象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片头上盖,不是真拿瓦片盖在头上,这里说的是一种‘毡帽头’,制作时主要是帽头作用。帽子的上面分四块翻卷到头侧,两侧的是放下来护住耳朵、前脸上可以当帽檐,遇大风可以护住头前(脑门)后片放下来可以护住后脖颈。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四块瓦毡帽’。因为挺实用,解放前后农村一直有人戴;  反穿皮袄毛朝外是东北汉子的一大发明。这可以省去做皮袄的布面,把羊皮一裁剪成衣服型就可以穿了。后来人们发现毛朝外可以缓冲风力对人体的冲击,慢慢就延续下来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张家口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谢邀请。截至2014年末,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蔚县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项。如下图所示: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二人台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二人台是流行于张家口及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地区的民间戏曲。起初以上场对子、小叫门为开场戏的程式化表演,引出一旦一丑,用“摸帽戏”的形式分饰多种角色,展示歌舞、说唱一类的二人台演出形态。后来进一步发展成扮演固定人物的民间小戏。伴奏乐器有枚、四胡、扬琴、“四块瓦”等,歌舞类的二人台道具有扇子、手绢、绸条、霸王鞭等。流布在张家口的二人台,称东路二人台,受张家口戏剧环境的影响,大量吸收了晋剧、梆子声腔、张家口秧歌戏、曲艺等有关剧种的优长,极大地拓展了二人台的艺术表现力,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二人台剧目,形成了塑造人物鲜活、曲调悠扬高亢、舞蹈淳朴粗犷、表演幽默诙谐的艺术特性。如传统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回关南》《拉骆驼》《方四姐》《切蒜苔》《掉手镯》《聘闺女》;新编二人台小戏《巧送钱》《父子争权》《抢财神》《有界无痕》《刘干妈》等剧目;二人台吹奏乐有《西江月》《巫山顶》《井泉水》《柳摇金》等一大批古典名曲。二人台笛子演奏家“吹破天”冯子存吹奏的二人台音乐,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晋 剧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晋剧是戏曲剧种之一,一般指“山西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和内蒙古、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随晋商流布张家口,成为张家口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晋剧在张家口的盛行有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晋剧第二故乡”。产生了多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如:李子健、刘明山、刘宝山、杨丹卿(筱桂桃)、郭寿山、郭兰英、杨胜鹏、刘玉婵、王桂兰、吉凤贞、牛学祯等。在历史上一直有着“要想在山西有名,就得在东口唱红”的说法。张家口市成建制的专业晋剧表演团体达15家,并有很多民间业余班社,积累了500多个传统优秀剧目。因为受到京剧的影响,在舞台呈现、戏曲程式化表演、服装、化装等诸多方面,张家口晋剧长期引领着四省区晋剧艺术的发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蔚县秧歌

四块瓦乐器价格(四块瓦乐器)

蔚县秧歌,又称蔚州梆子。产生于蔚县境内,流行于张家口地区和山西雁北、晋北地区及内蒙古部分旗县。它产生于民间,由田间小调、民歌俚曲发展而来,大量吸收早期流传于北方地区的古老戏曲声腔,形成了较完整的梆子腔剧种。蔚县秧歌以其“方言白话”和板腔体与“训调”曲目唱腔巧妙结合的形式突出了自身的特色。是当地劳动人民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蔚县秧歌,是中国戏曲从民歌体转入板腔体的活化石,对我国北方戏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研究北方戏曲的生成发展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是始于明代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很久以来,人们就喜欢在窗户纸上贴一些花卉之类的吉祥图案,谓之窗花。后融进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蔚县剪纸的雏形。又经银匠刘老布和当时剪纸艺人们共同研究,在剪纸的工具上进行改革,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异形刻刀,剪纸改为刻纸,由剪单幅,进化到成批地刻,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经王老赏等艺人的长期实践,蔚县剪纸进一步走向成熟。20世纪40年代,经王守业、周永明等一批艺人的改革和创新,蔚县剪纸由纯民间剪纸发展到人文剪纸。蔚县剪纸“剪”而是“刻”,以宣纸为原料,先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工艺流程为:设计造型一熏样一雕刻一染色。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剪纸题材广泛、寓意深厚、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拜灯山习俗

“拜灯山”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是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民俗社火活动,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在蔚县乃至河北省的民俗社火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表现形式独特、民俗文化氛围浓郁。活动的基本内容由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和唱大戏四部分组成。经有关专家考证,拜灯山形式展现了原始的乡村生态,集祭祀、民俗、娱乐为一体,民俗文化内涵深刻,民间艺术品位较高,在蔚县及周边区域影响颇深。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i6473706970917372429/

/i6473708008034533901/

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方志张垣,里面有更详细的介绍。谢谢。

上一篇:皮影戏的乐器(皮影戏的乐器音乐)
下一篇:吉他之声乐器(和吉他搭配的乐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