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類英雄(貝多芬的交響曲是什麽,順序是什麽

董乐器 2022-02-22 19:14:57

no1

no2

no3英雄

no4

no5命運

no6田園)

no7

no8

no9

貝多芬:第一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1 貝多芬的《第一交響曲》,C大調,OP.21,開始創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當時貝多芬26歲,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首演。這首作品的風格是輕松和活潑,據說是應斯維頓男爵的建議而作,斯維頓男爵是莫紮特與海頓的保護人。 貝多芬這首交響曲中,明顯可以看出海頓、莫紮特的影子,共4個樂章:1.極慢板,朝氣蓬勃的快板。開頭有一段仿效海頓的緩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傳統特征的第一主題進入之前,有一些遊移的、不明確的和弦。第一主題具舞蹈性,副主題是優美的雙簧管與長笛的對答。展開部幾乎用第一主題寫成,開頭的素材在再現部中出現時更爲有力和富有變化。2.如歌的行板。圍繞一個簡單主題的奏鳴曲快板曲式的展開和擴張,再現部主部主題有很多裝飾。3.小步舞曲,活潑的極快的快板,在這個樂章中已使用諧谑曲的快速度,其節奏重音顯示出急劇的力度對比。4.柔板,活潑的快板。這個樂章開頭,一段簡單的音階的重複,引出一個舞蹈性主題,表現出對海頓模仿的機智的笑聲。其曲式用的是海頓創造的那種最簡單不過的奏鳴曲―回旋曲曲式,但卻增加了豐富的想象力。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叁、第四樂章的輕松、诙諧、活潑,首演時那些正統的評論家曾認爲這種“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諧和音及所有樂器發出的吵鬧”,損害了莫紮特與海頓,其實貝多芬這首作品則是爲表達對他們的敬意而作的。 貝多芬:第二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2 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樂器類英雄;D大調,OP36,1801年開始創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維也納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1802年,貝多芬已預感他可能完全失去聽覺,這首交響曲是貝多芬在與命運搏鬥中寫成的,它與“海利根斯塔特遺言”幾乎同時完成。這首交響曲被稱作“英雄的謊言”,有一位萊比錫的著名評論家這樣描述這首作品:“一頭粗野的怪物,一條被刺傷了的龍,不肯死去,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時(末樂章),還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掙紮中僵死。”這首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演。 這首作品包括4個樂章:1.柔板,朝氣蓬勃的快板。包括浪漫與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潑的第一樂章,主題剛勁、喧鬧、活潑,副題是木管奏出的歌唱。2.小廣板,寬廣而流動的旋律先由弦樂組奏出,後由木管樂器作出反應,整個樂章充滿了旋律美。3.諧谑曲,快板。這個樂章充滿出人意料的力度與節奏變化,中段有一段精致優雅的18世紀爲木管而作的叁重奏。4.極快的快板,柏遼茲稱它爲第二諧谑曲,充滿活潑與快樂。 貝多芬:第叁交響曲(英雄) BEETHOVEN: Symphonie No.3 貝多芬的《第叁交響曲》(英雄),降E大調,OP.55,作于1803―1804年。這首作品,貝多芬開始是爲拿破侖而創作的,當初拿破侖對于貝多芬來說,是一個革命的理想,是現代普羅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時,拿破侖已自封爲皇帝,貝多芬憤怒地撕掉了本來准備獻給拿破侖的扉頁(本來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重新起名爲《英雄交響曲》,“爲歌頌對一位偉人的紀念而作。”這首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次公開演出,指揮是貝多芬自己。包括4個樂章:1.朝氣蓬勃的快板,沒有引子,一開始就是普羅米修斯的主題,它的發展充滿著意志構成的力度。羅曼・羅蘭曾這樣描述這個樂章:“英雄的戰場擴展到宇宙的邊界,在神話般的戰鬥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樣重又長出肩膀,意志的主題投入烈火冶煉,在鐵砧上錘打,它裂成碎片,伸展著擴張著。”2.葬禮進行曲,極柔的柔板,英雄死了,人民擡著他的靈樞緩步行進,激情的爆發變爲抒情的沉思。中段,軍鼓軍號取代了傷悼,尾聲又回到向英雄告別的歎息。3.諧谑曲,活潑的快板,死與悲傷不能動搖意志,這一樂章是生命的活力的象征,它活潑、激昂,中部有歡樂的軍號合奏,乃表達著英雄性質。4.終曲,極快板,使用的又是舞劇《普羅米修斯》的主題,它使用了11次波瀾壯闊的連續變奏,最後以急板結尾,成爲強烈的生命象征,英雄的勝利和凱旋、莊嚴的頌歌。 貝多芬:第四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4 貝多芬的《第四交響曲》,降B大調,OP.60,創作、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間。當時貝多芬正在利赫諾夫斯基親王特拉波(位于今波蘭與捷克交界處)近郊的格拉茲夏宮內作客,貝多芬在這裏認識了奧佩爾斯道爾夫伯爵,伯爵要組織一支樂隊,他委托貝多芬創作了這首《第四交響曲》。這首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奧佩爾斯道爾夫伯爵和他的樂隊首演,演出地點是維也納的利赫諾夫斯基宮。這首作品充滿著明朗、富詩意情趣的柔和,其中多微妙、色彩豐富的細部。全曲分4個樂章:1.柔板,活潑的快板,一個帶點凶兆的緩慢引子引出最輕松愉快的快板,接著獨奏大管、雙簧管、長笛有精彩的旋律對話,再緊接著是柏遼茲描述的越來越強的發展:“其間的和聲色彩先是模糊而猶疑不決,在轉調和弦的雲霧完全驅散時,它才重新闖出來,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條河流,平靜的流水突然間不見了;它離開水底的河床僅僅是爲了以浪花四濺的瀑布形狀咆哮地直瀉而下。”這個樂章用開頭主題,在喜氣洋洋中結尾、2.柔板,這個夜曲般細膩的慢板樂章的主題幾乎完全由下行的緩慢降E大調音階構成。一支美好的旋律出現4次,4次出現和其間3個插部以及木管上精美的對比樂句構成回旋與奏鳴由式的天作之合。按柏遼茲的評介:“它的旋律表現是這樣富于天使般的純潔和不可抗拒的柔情蜜意,致使奇妙的藝術加工痕迹完全消失。”3.活潑的快板,這個諧谑樂章是萬花筒般的色彩印象的展現,在抒情的叁聲中部中,以木管演奏爲主。4.不太快的快板,從小提琴的無窮動旋轉開始,最後是整個樂隊的旋轉,如野蜂飛舞,也如神話中小精靈的舞蹈。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BEETHOVEN: Symphonie No.5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C小調,OP.67,創作于1804―1808年(中間曾中斷,創作了《第四交響曲》),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次公演。全曲分4個樂章:1.朝氣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題,就是“命運的敲門”,命運與凶兆始終在激烈地搏鬥。2.行板,是貝多芬對命運的沉思,是雙主題的一連串變奏。其中第一主題由大提琴和中提琴表達那種平靜的溫柔,第二主題接近于英雄的進行曲與頌歌。3.快板,諧谑曲,兩種對立的沖突重新展開,這是英雄與命運的最後搏鬥。這個樂章的結尾,整個樂隊似乎都精疲力盡地倒在一個不穩定的長音上,鼓聲在激動不安的背景上,就像心髒的緩慢跳動而弦樂則像微弱的呼吸。隨著不安定氣氛的漸強,使你感覺有太陽在准備著沖破烏雲。突然,樂隊一下子鼓起精神,昂首闊步地邁入了末樂章。4.快板,出現衆多主題的交叉變化,終曲尾聲很長,最後命運主題以強大的威力在光輝燦爛中持續長達幾十小節,結尾是歡樂而輝煌的一片光明。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 BEETHOVEN: Symphonie No.6 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F大調,OP.68,作于1807―1808年。當時貝多芬已完全失聰,這首作品其實是貝多芬在失聰情況下對大自然依戀的表達。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貝多芬什麽都聽不見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創造一個他已經滅亡了的世界。要聽見它們的唯一方法,是讓它們在他心裏歌唱。”這部首作品于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首演,指揮是已失聰的貝多芬自己。在首演節目單上,貝多芬這樣解說這首作品:“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于寫景。”貝多芬爲其中每一樂章都確定了標題:“1.不太快的快板,到達鄉村的愉快感受。2.極活潑的行板,溪畔小景。3.快板,鄉民歡樂的聚會。4.快板,暴風雨。5.小快板,暴風雨過後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緒。”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幾乎以一個鄉間邁步的簡單樂句組成,一個短小的五音音型反複了80次,在反複中調性和樂器色彩巧妙地變化。第二樂章描繪溪邊小景,以流水聲爲主體,小提琴短小的顫音好似昆蟲的叫聲,樂章末尾能聽到類似鹌鹑、夜莺、杜鵑的啼鳴。第叁樂章,貝多芬用音樂記敘了維也納近郊酒店鄉村樂隊伴奏下的農民舞曲氛圍。第四樂章對風聲、雷鳴、暴風雨的描述多少有點印象派的味道。第五樂章是面對大自然,感謝上帝,感謝雨後複出的太陽,感謝大自然的莊嚴贊歌。叁、四、五3個樂章不間斷地演奏。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BEFTHOVEN: Symphonie No.7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A大調,OP.92,作于1811―1812年,完成于1812年6月。1813年12月8日,由貝多芬本人指揮,首演于維也納大學大廳,這是爲奧地利與巴伐利亞傷兵而舉行的義演。這首作品包括4個樂章:1.稍慢速,活潑地,引子很長,一個雄偉樸素的主題從上至下闊步而來,展開成很宏偉的效果。快速部分根據一個輕松跳躍的音型寫成,柏遼茲稱之爲農人的輪舞,但它很快就上升到似乎要失去控制的高潮。2.小快板,以木管吹奏的柔和長弦開端,然後是低音弦樂器的節奏搏動,單簧管和大管的流動,小提琴的歎息,這首小快板樂章中彌漫著淡淡的憂愁,有人說它表達了對死與厄運的思考,有人說它表達了送葬主題,這是一個非常優美的樂章。3.諧谑曲,急板,是充滿爆發性和動力性的對比,充滿情趣橫生的機智。叁聲中部中兩個音符構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區中來回擺動,對比得惟妙惟肖。4.朝氣蓬勃的快板,開始是弗吉尼業舞曲,但不久就發展成令人激動的旋動,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像是酒神的狂怒。瓦格納稱之爲“舞曲的極品”。 貝多芬:第八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8 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F大調,OP.93。開始創作于1811年,完成于1812年10月,1812年12月在維也納首演。這首交響曲的結構比較小,包括4個樂章:1.活潑、朝氣蓬勃的快板。以短小的主題開始,一開始好像回到了洛可可式的雅致,接著又與古典規範開起玩笑,每前進一步,都是音樂的一次變化。2.小快板,主題是戲谑性的長農曲調。這裏木管樂器作爲輕微反複的和弦,爲小提琴與低音提琴對話伴奏,有一種高雅與悠閑的天真。3.小步舞曲速度,主題出現前有6次宮廷舞步中的踏腳動機,中段抒情的叁重奏令人想起莫紮特與海頓。4.活潑的快板,舞曲性格,和聲上充滿強烈的曲折對比,一直保持著活潑、幽默的特性。這首作品表現幽默與輕柔的微笑,要聽舞曲的節奏.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9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d小調,O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當時貝多芬因失聰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他坐在樂隊中,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他都沒有知覺。這首作品是貝多芬最偉大的交響曲,它包括4個樂章:1.不太快的莊嚴的快板,引子中神秘的空五度像是開天辟地前的混沌。主題從混沌與黑暗中漸現,似閃電劈開長空。但這個主題如魏因加特納所說,很快又鑽到地裏,如阿拉伯神話的惡魔在一股煙柱裏消失了一樣,等到它再爆發出來時,又出現一個新主題。新主題出現後,很快就到達副部著名的悲怆引子。而副部是由大量不同的題材集合成形形色色的、長短不一的樂段。在這個第一樂章中,貝多芬還是造成了兩股巨大的波瀾,從神秘中慢慢升騰而互相撞擊著,達到崇高的頂點。在一個強烈的高潮之後,樂隊回到開頭震顫的空五度中去。然後是用開頭素材作成的高度集中的展開部,接下去是整個主部的再現。在尾聲中,在樂隊低音區出現的預示不樣的持續低音似乎在預示著什麽,貝多芬以一個內蘊豐富的隽句而結束了這個樂章中關于悲劇的敘說。2.十分活潑―急板―十分活潑。這個樂章是貝多芬最偉大的也是最長的諧谑曲。這個樂章的基本主題是貝多芬創作這首交響曲之前8年確定的,其節奏結構很像奧地利民間的蘭德勒舞曲。在這個樂章裏,虛幻的、怪誕的形象在舞蹈節奏下互相追逐與交織。與前後兩段的不安和多少有些慌亂的戲谑比,中間有一段田園詩般幻想的陳述。3.如歌的柔板,這個抒情的慢樂章實際是一首雙主題變奏曲。其第一主題是沉思般的如歌旋律,而第二主題略帶圓舞曲特點,貝多芬標明爲“小步舞曲風格”。它在第一主題的變奏之間兩次出現,豐富了這一主題沉思性的旋律。這個樂章結束前,號聲打破了甯靜,成爲對第四樂章的預告。4.快板。按托維的說法,貝多芬在這首交響曲中的計劃是“使我們潛心思索前3個樂章,然後逐一加以否定,使我們感到這3個樂章都無法達到他所堅信的歡樂。在這3個樂章都遭舍棄之後,一個新的主題就將成爲歡樂的頌歌。”在這個樂章中,先是一個狂風暴雨式的急板樂句,這個樂句被瓦格納稱爲“可怖的號角合奏聲”。隨著重現3個樂章基本主題,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齊奏的宣敘調―一否定。貝多芬原來打算爲這裏的宣敘調填上歌詞,但後來又覺得人聲在此時出現不具備條件而刪除了歌詞。直到用席勒的《歡樂頌》作爲歌詞的那個偉大主題出現,男中音才用獨唱表達:“呵,朋友們,不要用這樣的聲音,還是讓我們把更愉快的歌聲彙成歡樂的合唱吧。”接下來獨唱歌手唱出“歡樂”,合唱隊男低音聲部應和“歡樂”,第一節歌詞爲: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裏,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兄弟。第二節歌詞爲:願世間塵寰中,曾與我們患難與共的生靈,願世界上賢惠的淑女、正直的弟兄,和我們一起歡樂,共亨大同,讓不配享受這福份的惡棍,到陰暗處號哭捶胸。第叁節歌詞爲:在自然環抱中的人們,暢飲美酒芳醇,普天之下無論賢愚,共赴錦繡前程。自然賜給我們愛和酒,和生死不渝的友情,連最低微的人也像天使一樣歡欣侍立在上帝面前。在這一節之後,光榮的火焰熄滅,深深的黑暗中一些怪誕的聲音打破莊嚴的靜默,這些怪誕的聲音漸漸變爲神秘而遙遠的軍隊進行曲。拉斯金把這個樂思稱爲“一層帷幔,蒙在過于崇高、人類難以理解的恐怖事物上。”緊接著第四節歌詞爲:歡樂,像驕陽越過,壯麗的無垠太空,弟兄們快踏上征途,像英雄一樣快樂地走向勝利。最後第五節歌詞,通向輝煌的高潮:萬民呵,擁抱在一起,和全世界的人接吻。弟兄們,在星空之上,一定有慈父水世長存.芸芸衆生,你們爲何俯拜在地,世人啊,你們可預感到造物主?飛越滿天星辰,飛向太空去朝拜至尊!

上一篇:樂器損多少錢(牛頭空谷埙價格區別爲什麽有這麽大
下一篇:樂器中班教案(幼兒園關于如何保護耳朵的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