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之年前奏樂器(清白之年前奏 )

董乐器 2022-06-29 11:21:32

磬,是中國古代的石或玉制打擊樂器(也有用玉石雕刻成的),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紋,並鑽孔懸挂在架子之上,用木錘敲擊,可以發出動聽的鳴響。磬又叫做“銈(金圭也)”。根據文獻記載清白之年前奏樂器:磬的産生來源于中國人的祖先在日常生活經常用的一些片狀的石制工具,比如象石鏟這一類的工具。他們在長期的生産過程中,發現這些工具不但能發聲,而且非常悅耳,于是,將它們當作娛樂的樂器使用,起名叫“磬”。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塊磨成石片,形狀如“矩”,中間折曲,兩端低垂。有如日本字母的“ヘ”字,也很像我國“注音符號”的“ヘ”字一般。——造“磬”的方法,在考工記(考工記:書名,一卷;言百工之事。即周禮之第六篇,亦名冬官考工記)一書中曾有敘述。據考古:中國早在夏代(距今四千四百多年)就有了這種樂器,到了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21年)常有十幾個大小成組的磬,這種磬稱作“編磬”。在虞舜時期,它便成爲很重要的樂器了。當時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那些石料,出産於我國泗水(在今山東省境)兩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顔色類似漆樹,夾雜少許細白的紋理,看上去好像是玉類一般。也有用太湖石去磨制的,不過,這種品質不如泗水的石料堅實而精致。根據文獻考考證:到了南齊時代才有鐵造的“磬”,又到了梁代才有銅造的“磬”。編磬是一種石制擊打樂器。《尚書》中說:“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石”即指磬。曆代形制多有不同,除石制外還有玉制、銅制的,成組的磬稱爲編磬,用于樂舞活動和雅樂中。還有一種磬體型似缽,在寺院中作爲法器使用。古詩有:“磬敲金地響,僧唱梵天聲。

七弦琴是我國哪個民族的樂器?

七弦琴最初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于羑裏,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爲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爲武弦,代表文武之道。合稱文武七弦琴。本世紀初爲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有四千余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古琴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結合得最爲緊密,代表著人文的素養和精神,被列爲“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 古琴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 琴一般長約叁尺六寸五,象征一年叁百六十五天。琴面上有十叁徽,象征一年又十二個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閏月。琴面爲圓弧 ,背面爲平,又有天圓地方之說。古琴追求“大音希聲”之境界。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中國的古琴名列其中。

上一篇:男女用的快樂器圖片(哪裏有表示男女的QQ頭像的符號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