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景中的樂器(晨景的主奏樂器 )

董乐器 2022-03-24 17:58:16

從規模上來說:外灘8弄一共有7個錄音棚晨景中的樂器,清晨一共有1個自營棚,2個合作棚。

外灘8弄是企業級規模化運營,名氣響,位置好,曆史悠久,有SMG的後台背景。

上海錄音界很多從業人員都是從外灘8弄出來的。

清晨錄音是原來做音樂的,創業開辦的,做到今天也不容易。

模式上有點借鑒外灘8弄,但也有自己的特點。

外灘8弄的量很大,工作人員很多,但也面臨管理問題。

清晨沒8弄發展這麽迅猛,但做得比較穩。

錄音是外灘8弄的主營業務,好像他們在朝拍攝方向發展。

希望大家都支持一下這兩家上海本地音樂工作室。

選擇錄音棚的話,還是選擇性價比高點的吧。8G錄音棚。。。推薦

題破山寺後禅院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流露出詩人的怎樣傾向?

常建,長安(今屬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大曆年間,即四十年以後,才做盱眙縣尉(副縣令),在官場上很不得意。他的作品,大多是描寫自然風光的田園山水詩,風格與王維、孟浩然相近。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個人的生活經曆很有關系。他的一生遊覽過許多山水名勝,這就成了他創作的主要內容。這首《題破山寺後禅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破山寺就是興福寺,在江蘇常熟的破頭山,所以又叫破山寺。禅院,即廟宇。

詩的第一句交代時間和地點,清早到了這所古老的破山寺,用的是質樸的敘述語言,平實但不呆板。下句,緊扣“清晨句”句,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陽,正照著寺院中高聳的樹木。林木參天,說明寺院的古老。古寺、高林,雖然只是勾勒遠景,但用詞是很講究的。第二聯,竹叢中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僻的後院,茂密的花草樹木深處,露出了一帶禅房。禅房是和尚居住的地方。這裏,用十分精練的語言,表現出一種幽邃、清寂的意境,成爲曆代讀者大爲贊賞的名句。“竹徑通幽處”有的書作“曲徑通幽處”。這兩句與上一聯“清晨”“古寺”的甯靜相呼應,又引出詩人從自然景物中激起的內心感受。

第叁聯,主要是寫情與景的交融。“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一聯中,用“光”和“影”來寫山水照映,給人以空明的感覺。上承“竹徑通幽處”,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清寂,從而表現出詩人的感受。上下句對得很工整,但並不局促。“山光悅鳥性”,表面看是寫山光使飛鳥也怡然自樂,實際上,鳥的怡然自樂,正是詩人心情甯靜愉悅的反映。“潭影空人心”, “潭”,水潭;“空”是消除的意思。清澈的水影,消除了心中的種種雜念憂煩,使人忘掉人世追名逐利的種種用心。這既是詩人表現甯靜的內心感受,也從中隱隱約約流露出對現實的憤慨和反感。末聯是上一聯的補充,描寫僧房的靜寂。“籁”,這裏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萬籁此俱寂,但余鍾磬音”,是說周圍沒有任何音響,只留下古寺中鍾和磬的聲音。“磬”是石或玉制的打擊樂器。和尚在念經或進行其他宗教活動時,都用敲鍾和擊磬表示開始和結束。

上述兩聯,都是寫靜。在藝術表現上用的是反襯手法。上一聯的光和影,是自然界的一種動態;後一聯的名聲和磬音,是器物的音響,在光影和音響裏,反襯出心頭的恬靜和萬籁無聲,寫出了一種幽靜的境界。這不是一般的靜止、死寂,而是從僧房的幽靜中反映出詩人心中的甯靜。

題破山寺後禅院》解析鑒賞 題破山寺後禅院 常建 【作者介紹】 常建(生年年不詳),唐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弟,太曆時曾任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尉。一生仕途報不得意,常遊覽名山勝景以自娛。他的詩以山水、田園爲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詩》編其詩爲一卷。 【解題】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卷一四四。是詩人遊覽破山寺後禅院時所作。詩中著力描寫後禅院景物的幽靜,表現了作者淡泊的襟懷。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齊。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評】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時間。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自興建至盛唐時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稱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陽。照:照耀。高林:高樹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樹的梢頭。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叢中,氣氛甯靜。 竹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竹徑:竹林叢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處:幽靜之處。禅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二句寫禅房幽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悅:用作動詞,使……歡悅。鳥性:禽鳥的習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 ○觀賞山光水色,觸發了出世的情思。 萬籁(1ài)此俱寂,但馀鍾磬(qìng)音。 萬籁:一切聲音。籁:空穴裏發出的聲。這裏泛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禅院。俱:副詞。全都。寂:沉寂,聽不到。但:只。馀:剩下。鍾磬音:敲擊鍾磐所發出的聲音。磐: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銅鐵鑄成。寺院誦經、齋供時以鍾磐之聲爲號,發動用鍾,止歌用磐。 ○以鍾磐音結束全篇,更加突現古寺之幽。 【譯文】 清晨進入這座古老寺廟, 旭日正照著高高的樹林。 一條竹徑通向幽靜處所, 禅房周圍花木郁郁蔥蔥。 山林的美景使百鳥歡悅, 潭水倒影讓人雜念全消。 一切聲響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鍾磐聲在空中回蕩。 【簡析】 常熟虞山是蘇南風景名區,現已辟爲國家級森林公園。虞山北麓的興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塊石碑上,镌刻著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這首詩,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迹,成爲興福寺面龍點睛之筆。常建題詩時的興福寺,風貌肯定與今日不同,但自然環境的特點,如高林、竹徑,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讓人們從中領悟到常建詩中所傳達出的意境。 詩境依遊覽的過程逐步展開。首句“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詩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勝境的向往之切。大約趕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門,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時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時間的推移,也描繪了古寺的總體風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樹叢中,旭日照耀下,甯靜的安谧。詩的第二聯是入寺之後的經曆,沿著竹林間的一條小徑走去,小徑盡處是僧侶的寮房。這裏花木抉疏綠草如茵,氣氛更顯得安詳、幽雅。句中的“幽處”、“花木深”,既表現出獨特的環境氛圍,也傳達出詩人欣賞、贊歎之情。詩的第叁聯正面寫詩人觀賞的感受。這兩句說,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淨盡。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說這裏是禽鳥與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氣氛。後一句是就人與自然環境而言,說這裏的山光水色不僅可以娛悅人的耳目,而且可以淨化人的靈魂。遊人在塵世煩躁、疲憊的心態,一到這裏經過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複,使精神升華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間的反映;“潭影”則是山光和天色在水裏的反映。這樣寫不僅從結構上與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應,而且使“初日”貫穿始終,更加突現這輪初日,讓人覺得這裏的陽光有特殊的魅力.讀者終于領悟到,詩人寫“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輪“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這裏的山光、潭影獲得了“悅鳥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陽光等等變得清潔、甯靜、安詳、和平,從而構成破山寺這一塊淨土。詩的尾聯點破了這種對佛教法力的禮贊。詩人說,此時此刻,外界的一切聲響似乎都沉寂了,遠逝了,只有悠長的鍾聲和清脆的磬聲在回蕩,在遠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贊許覺悟。詩人整個身心都融進濃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寫遊覽達到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勝。 全詩層次分明,意境渾融,意味濃厚,曆來廣爲傳誦。由本詩演化出成語“曲徑通幽”“萬籁俱寂”,沿用至今。

上一篇:古代樂器銅鍾(古代鼎,編鍾,尊,卣,鬲,铙有什麽用?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