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梯捷樂器(聲樂藝考怎麽樣?好考嗎?

董乐器 2022-06-11 07:09:55

回答

1上海梯捷樂器、音樂表演專業

主要考4門:主科(聲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二胡、手風琴擇其一)、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素質面試等。除了鋼琴之外,其他樂器則要考生自己攜帶。

2、音樂教育專業

聲樂和鋼琴、視聽練耳和音樂知識、以及素質面試等。開設此類專業的高校大多是師範類的院校和綜合性的大學,會對考生的文化成績要求比較高,適合有藝術特長和文化成績較好的考生報考。

所以說不論是省聯考還是校考,小叁門也就是視唱、練耳、樂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要極其重視!

對于還持觀望態度,不知道要不要參加集訓或正在尋找集訓地的學生和家長,小編想說“都什麽時候了,趕緊行動吧!”

提問

藝考只考聲樂可以嗎

回答

可以的

提問

每個大學都可以嗎

回答

是的

這個你可以自己選

求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故事

  用皮鞋演奏的帕格尼尼

  意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長演奏旋律複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愛好古典音樂者的欣賞。有天晚上,帕格尼尼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衆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後,以爲他的小提琴是一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應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沒什麽兩樣,心裏覺得很希奇。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著說:“你覺得希奇是不?老實告訴你,隨便什麽東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 帕格尼尼回答:“當然可以。”于是那人馬上脫下皮鞋,遞給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過皮鞋,在上面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預備就緒,便拉了起來。說也希奇,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後,還以爲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獨弦操聖手

  帕格尼尼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據說是在監獄裏練就的:謠傳他曾因殺死情人而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爲消遣從而造就了他的g弦絕技。但不論謠傳是否可信,帕格尼尼確實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侖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裏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只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就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爲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侖》。8月,在廣大宮廷聽衆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叁首詠歎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探索吉它藝術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爲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爲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裏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複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爲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爲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複興,做出了與日月同輝的貢獻。

  帕格尼尼,19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天才,一個充滿爭議的音樂巨星。他精湛絕倫的琴技常常令觀衆如醉如狂,但他放蕩不羁的性格以及種種绯聞使他的人生猶如一個傳奇,以致人們發出他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的疑問。本書作者以翔實的資料和生動的筆觸,再現了帕格尼尼生活和藝術中的點點滴滴,其情節起伏就像觀賞西區柯克的懸疑電影,引人入勝。

  愛情與賭徒

  1802至1805這幾年間,關于帕格尼尼停留過的地方,沒有任何確切的事實、文獻資料或第叁證人可資證明。所有想要填補這段空白的研究都有缺陷,最後都失敗了。

  然而,還是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說法流傳著:“一段愛情奇遇誘使他來到某位美女隱秘的城堡中,他墜入她的情網,以音樂歌詠著她的美色和愛情的喜悅。”“她在比薩附近有座城堡,是位令人著迷的吉他演奏家。”“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愛情,她讓他變得溫柔害羞。這段愛情使他迷戀,他感覺置身在另一個世界中,兩人被深深攫獲了。因此他自然覺得,他們兩人必須消失一段時間,在荒僻的地方藏匿並保護他們的愛情。”

  唯一可靠的傳記(GeraldinedeCourcy,1957)質疑這段浪漫傳奇的真實性,但作者也沒有提出任何可資反駁的依據。他認爲帕格尼尼可能避開了所有的義務,好不受任何幹擾,讓自己的小提琴琴藝能夠更臻完善。

  但是沒有一本帕格尼尼生平的傳記否認過他早年沉迷于賭博的事實。“有些晚上,他在賭博中輸掉好幾場音樂會的收入。”帕格尼尼自己也承認:“我經常一個晚上就輸掉幾場音樂會的成果,”但這句話還有下文,“……常常看著自己因爲漫不經心而變得窘迫尴尬,只有我自己的技藝才能不斷救我于脫困。”

  當然,有一些重要的轶事也印證了這種影射。“有一天,當他應該在裏窩那演出時,卻在賭桌上輸掉了他的樂器,一把不錯的安德列亞;阿馬蒂琴(Farga的書中記載的是把貝爾貢齊制作的小提琴)。這使得他不得不接受一位富有的法國音樂之友皮埃爾的幫助,他在那晚借給他一把絕妙的瓜爾內裏小提琴。音樂會後,當帕格尼尼滿懷感謝地要將這把琴物歸原主時,後者卻因他的技藝而激動不已,將這把琴送給了帕格尼尼。他認爲這把琴從這時起,不該再被其他的手‘玷汙’了。”但帕格尼尼在講述這件事時,卻從未提及賭博一事。“我的一次出遊―――算不上藝術之旅,只能說是個散心的旅行,又讓我再一次來到裏窩那,我在那兒必須舉行一場音樂會。一位富商皮埃爾先生,他也是位音樂愛好者,因爲我沒有把琴帶在身邊,他便借給我一把瓜爾內裏小提琴。但在演奏會結束後,他拒絕收回這把琴。‘我不想玷汙它,’他叫道,‘所以親愛的帕格尼尼,請您留下這件樂器,並且記住我!’”

  由于這兩種不同的解釋,即長年田園般的愛情生活及自願專研琴藝,都不太能讓人信服,于是又出現了第叁種關于帕格尼尼失蹤的可能性。

  可能由于每晚在賭桌上,不能都如此幸運地收場,而帕格尼尼也不能靠著“自己的技藝”脫離困境,最終因爲負債累累而锒铛入獄。但這也只是一個無法被證實的推測。

  不過,至少在1804年9月到1805年1月的短短幾個月中,有個不太浪漫但十分有說服力的說法,解釋了帕格尼尼爲何音訊全無。裏窩那爆發了黃熱疫病,其他城市立刻封鎖邊界,而帕格尼尼這時大概呆在熱那亞的家裏,直到1805年1月才回到盧卡。

  但奇怪的是,從這時候起,帕格尼尼呆過監獄的傳聞便甚囂塵上。

  女公爵昏倒

  傳說第一位因聆聽帕格尼尼演奏而激動昏倒的人,是皮翁比諾和盧卡的女王陛下埃莉薩公爵。女公爵生于1777年,全名瑪麗亞・安娜・埃莉薩;後來嫁給他哥哥拿破侖的戰友。1805年起,身爲15萬臣民的統治者,野心勃勃的她想徹底改革這個沒落的意大利行省。之前她在巴黎呆過六年,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參加文學沙龍的活動上。

  1805年7月14日,當她乘坐那輛六匹馬拉的敞篷君主馬車,和隨從進入盧卡城時,那些在路邊歡呼的人群便已發現,他們的新女王並不是個美人兒。埃莉薩就像她故鄉科西嘉島上的農家女兒一樣骨瘦如柴,白色的緞料衣服更凸顯她深沉的膚色。至于她略嫌過長的臉龐,和古典的標准美女還有段距離,大家甯可稱之爲富有性格。

  來到盧卡14天後,埃莉薩就解散了兩個原有的樂團,任命了一個自己的小型宮廷樂團。從那時候起,當她造訪行宮時,這個樂團便隨侍在側。埃莉薩每周有兩個晚上會舉行音樂會,女公爵希望消遣解悶,要求經常更換節目內容。有一次,女公爵中午才提出需求,想在晚上聽一場小提琴和英國號的音樂會,樂團指揮多梅尼科;普契尼―――也就是那位著名作曲家的祖父―――無法勝任,但帕格尼尼在兩個小時中便譜寫完成了這首曲子。

  女公爵對這位年輕音樂家著迷不已,立刻任命帕格尼尼爲宮廷太傅,並要她的夫婿向他習琴。更令人吃驚的是,女公爵提拔帕格尼尼爲留在她身邊的侍衛長。

  流傳下來的證據顯示埃莉薩專制、暴躁,而且嗜權。但每當帕格尼尼演奏時,她一定會昏厥過去。那麽宮廷音樂會的音樂家們就必須終止演出。所以當帕格尼尼演奏時,她會離開房間,至少讓其他的聽衆能夠欣賞音樂,而她則在自己的寢宮繼續享受輕微的昏厥。

  愛情二重奏

  另一位女士,法拉西奈夫人,1806年後成爲埃莉薩的宮女,也從未錯過帕格尼尼的演出。帕格尼尼說:“我們相互愛慕,情感逐漸濃郁,但卻必須隱而不宣。這樣一來,反而更加親密,關系也愈加有趣。有一天,我答應她在下次音樂會上,用一首诙諧的樂曲讓她吃驚,來增進我們的關系。同時,我在宮廷裏宣布了一首滑稽的新曲,取名爲《愛情場面》。大家對這別開生面的出場方式非常期待,我拿起小提琴上場,拿掉中間的兩條琴弦,只剩下E弦和G弦。我讓第一條弦代表少女,第二條弦代表男子,開始一段類似對話的演奏,影射著情侶們爭吵和言歸于好的場面。琴弦時而惱怒作聲,時而歎息,時而嗫嚅、呻吟、嬉笑、高興,然後歡呼著。到了最後,雙方言歸于好,小情侶跳著雙人舞,以燦爛的結尾告終……”

  這首《愛情二重奏》,直到1952年才以徹底誤導世人的名稱《佛羅倫薩二重奏》出版。雖然帕格尼尼是獻給“埃莉薩”,但這個埃莉薩不是那位女公爵,而是她在1806年6月3日出生的女兒―――娜坡倫;埃莉薩公主。

  這看起來是個完全無關緊要的題獻,但卻讓帕格尼尼可以非常巧妙地置身事外。他不僅以此否認了自己和宮女法拉西奈的關系,而且還以稍有雙關語的方式表達對女公爵的景仰。她在音樂會結束後問他:“您在兩根弦上已經呈現出如此美妙的樂曲,不知您是否有可能讓我們聽到一根弦的演奏呢?”而帕格尼尼馬上答應了。“這個想法激起了我的幻想,因爲幾周後是皇帝的命名日,我就譜寫了一首名爲《拿破侖》的G弦奏鳴曲,接著我在整個掌聲熱烈的宮廷裏演奏了這首曲子。相比之下,當晚的《柯馬羅莎聖歌》變得黯然失色,沒有引起任何反響。這是我偏愛G弦的第一個真正原因。此後,大家愈來愈想聽,于是日複一日,直到最後,我演奏這種樂曲的技藝益臻完善。”

  關于帕格尼尼在一條弦上演奏的故事,帕格尼尼自然會不時地講述。但他在G弦上精湛的演奏所誘發出的前所未聞的聲音,一定有其原因。

  大家私下傳說,他把他的靈魂獻給魔鬼,而他以神奇方式演奏的第四根弦,是他親手扼死的女人的腸子做成的。沒有任何理性的解釋可與之匹敵。甚至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在1840年紀念帕格尼尼的悼詞中,也明顯偏愛這些古怪的謠傳。

  慘遭解雇

  在擔任女公爵的侍衛長期間,帕格尼尼像個仆役一樣,埃莉薩說什麽,他便必須聽從。埃莉薩的妹妹波利娜終于也獲得了拿破侖賜予的頭銜,晉升爲瓜斯塔拉的女公爵。但是她不知道瓜斯塔拉只是一個村落,她的夫婿博爾蓋塞也被任命爲皮埃蒙特地區的總督。

  1808年,這對夫妻抵達都靈,視察他們的新領地。埃莉薩將她享有盛名的小提琴家暫時借給波利娜。因此帕格尼尼必須在都靈舉行兩場音樂會,歡迎博爾蓋塞一家的到來。然而波利娜總是疑神疑鬼,根本用不著這位小提琴家。雖然波利娜行爲輕浮,但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麽绯聞,因爲這時候,音樂家費利斯?布朗奇尼正扮演著這個角色。

  1808年初春的都靈之旅,極有可能也是埃莉薩和帕格尼尼愛情關系的終結。顯然她不想再見到他,但也不解雇他。那件不久後導致帕格尼尼與宮廷完全決裂的小醜聞,似乎指出埃莉薩已經不把帕格尼尼當成她的貼身侍從。至少,1809年10月當她將行宮遷往比薩時,帕格尼尼已不屬于她的宮廷人員。她的夫婿,攝政王費利克斯?巴喬基留在佛羅倫薩,帕格尼尼仍然是他的小提琴老師和遊伴。

  這個小圈子中,還有一位名叫佩爾特斯的人,從他與友人往來的通信中,我們知道費利克斯喜歡邀請客人,並在晚餐後和他們一同演奏音樂。由于這位才21歲的佩爾特斯不懂宮廷的權謀詭計,他的書信內容便十分坦率,最後讓帕格尼尼災難臨頭。

  在一封1809年12月25日的信中,有一些提到攝政王陛下缺乏音樂天賦的挖苦性評語:“從琴藝方面來看,帕格尼尼也是位國王。當他不太開玩笑、不裝成一位偉大的小提琴醜角的話,那他真的是位大師,甚至是位絕對的君王。他可以像另外一位大師那樣表示:‘我甯可當小提琴之王,也不當國王的小提琴!’”可惜,那位冒失的收信人把這封信轉交給了埃莉薩。對于像帕格尼尼這樣的侍從表示出的輕蔑,她無法忍受。

  當佩爾特斯得知他的書信在輾轉之間所引起的影響時,感到無比吃驚。1809年12月31日,佩爾特斯寫下一封補救的信,但爲時已晚。埃莉薩已經吩咐她的夫婿解雇帕格尼尼。

  據說帕格尼尼在宮庭的最後一晚,並未像往常一樣,穿著燕尾服出現在隆重的新年音樂會中,而是身著擔任埃莉薩侍衛長時的制服。雖然女公爵要求他立刻更換服裝,但他再度抗命。他依然堅持穿著這一制服,並在音樂會結束後,穿著這件制服混到舞會的客人中。

  但是,他並未挨到慶典結束。在這刻意的挑釁之後,他連夜逃出佛羅倫薩,躲避追捕。

  逃出宮廷

  帕格尼尼爲了躲避粗暴的宮廷當局的追捕,逃到了倫巴底地區。在那裏,他曾在1810年2月初于裏窩那的阿瓦羅拉帝劇院登台演出過。

  佩爾特斯爲此寫信給他父親:“帕格尼尼在這兒剛開過幾場音樂會,非常成功轟動……但他耍著和他技藝及天賦不相匹配的醜角把戲,破壞了自己的表演。我聽過他的表演,聽他如何在維奧蒂的協奏曲中加入華彩樂段,模仿驢子、狗和公雞等動物的聲音。

  有時候,在一首曲子開始時,有根弦斷了,大家以爲他會中止演奏,但他仍然在叁根弦上繼續演奏。帕格尼尼還在G弦上演奏變奏曲……意大利人喜歡這種賣力的演出,他們像瘋子一樣鼓掌歡呼。在他離開劇院時,有300位觀衆跟著他到下榻的飯店。他的吉他演奏和小提琴一樣傑出,每當和朋友在一起時,他也會唱歌。但這不是他的突出之處,他的歌聲聽起來像把生鏽的細嘴壺。”

  雖然也有不少心懷偏見的評論家,指責帕格尼尼在音樂會之前便將弦調整到會斷的程度,好讓自己有機會展示這種效果。但這些批評家忽略了一點,帕格尼尼的演奏只在十分緊繃的弦上才有可能,而他必須一直冒著斷弦的危險。從他的訂購單上可以看出,他的G弦需求量比第二根弦多出10倍,甚至比第叁根弦多出20倍。

  他要下葬了――教會居然說不

  1840年5月27日喪鍾響起,尼斯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爲誰而敲的喪鍾―――尼科洛.帕格尼尼去世了!這一年,中國正暴發鴉片戰爭。

  在尼斯的房間裏,帕格尼尼死于肺結核,身旁只有他14歲的兒子阿奇勒陪伴,終年58歲。阿奇勒天天守候在側,幾年來眼見這不治之症蔓延,侵蝕著他父親的身體。對他來說,父親的死並不意外,也不會讓他感到驚恐。現在,他和他們家的好友狄;賽索勒伯爵只想妥善安置遺體。

  就在准備的過程中,喪鍾忽然戛然而止,尼斯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代表什麽意思。因爲就在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去世前的幾個小時,有一個傳言正在城裏迅速散播著。這個傳言不僅助長了那個關于帕格尼尼驚人秘密的舊謠言,還使那個舊謠言顯得更加有憑有據。

  消息的散播者是一位名叫卡法雷利的神父,一個市井小民中的權威人物。他加油添醋地說著自己在這位垂危者身邊所看到的事。由于他像所有知情人士一樣,熟知這幾十年來帕格尼尼身邊流傳的各種醜聞故事,于是他決定要比等候在一旁的撒旦搶先一步,替教會出面拯救這位病危者固執的靈魂。

  于是,他直截了當地問這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到底他的小提琴裏藏著何種秘密,爲什麽能夠發出如此獨特的聲音。帕格尼尼很快就看穿了這位神職人員的居心,但他並未揭穿,只以手勢示意他離開。卡法雷利繼續重複問著,更加咄咄逼人,帕格尼尼只好幫他一把,說出這位神父想聽的話:“裏面藏著魔鬼。”然後他從床上坐起來,伸手去拿那件樂器。就在這個時候,這位神父突然恐懼起來,倉皇地逃出了房間。他還走在樓梯上,就對好奇等候在旁的人叫道:“大家傳說的事全都是真的,帕格尼尼自己都承認了,他和撒旦結盟。”而他――卡法雷利,在千鈞一發之際逃了出來。

  當這位好事的神父匆忙趕往他的上司――尼斯主教多梅尼科.加爾瓦諾的住所,向他報告之際,謠言已經立刻傳遍了當時只有兩萬名居民的小城。城中多半是貧苦的農人和漁夫,喪鍾聽起來也愈顯怪異。帕格尼尼在所有演奏會上演奏的G弦,那根能誘發出人們前所未聞的聲音的G弦,可能是由他年輕時所殺害的情人的腸子做成――而現在也正是這根弦纏住他的脖子,在慢慢地絞死他。他真的遭到報應了。

  主教聽了卡法雷利的陳述,下令停止敲響喪鍾。對民衆來說,這不啻證實了謠傳,全城的氣氛也顯得低迷緊張。沒有人知道現在會發生什麽事,但有一點倒是很清楚―――在尼斯沒有人可以忍受一具魔鬼同盟者的屍體,甚至不會允許爲他舉行一場天主教葬禮。

  一生卓越

  作爲演奏家,帕格尼尼以許多超越常規的手法來吸引聽衆,有些技巧以前從未有人用過,屬于他的獨創。他的小提琴演奏音調優美動聽,音色溫和,純淨無瑕,雙音和泛音的運用發展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帕格尼尼還經常使用左手撥弦與右手運弓同時進行的演奏方法以及許多其他獨特的指法和弓法。他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精彩的即興演奏,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帕格尼尼還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憑記憶演奏大型作品的小提琴家。他運用多種新穎的方法,擴大了小提琴的演奏技術,爲現代小提琴演奏藝術奠定了寬廣的基礎。

  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旋律優美靈活而著稱于世。在帕格尼尼生活的時代,技巧是保密的,因此他生前只出版過極少數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在他去世以後由別人整理出版的。帕格尼尼流傳最廣的作品有:《24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b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支曲子後人經常用D調演奏)、《女巫之舞》、《威尼斯狂歡節》、《鍾曲》等。他的很多作品被著名音樂家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爲鋼琴曲而流傳後世。

  帕格尼尼一生爲人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有些作品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在去世之前將自己終身喜愛的一把瓜納裏小提琴贈送給故鄉熱那亞市。這把小提琴被保存在一家博物館裏,只有在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期間才取出來,由當時最優秀的小提琴家用它演奏,以示對帕格尼尼的懷念。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麽曲子,他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迹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侖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爲“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叁歲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爲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顔爲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爲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爲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裏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爲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爲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裏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裏制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爲增色,獲得巨大成功。裏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于日內瓦博物館收藏。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爲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複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侖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爲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叁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複出,在意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于此地去世。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爲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癡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爲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紮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爲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産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意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紮的柏遼茲2萬法郎。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裏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麽不易。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爲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于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爲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于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一、獨弦操聖手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傳說是在監獄裏練就的。他曾因殺妻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爲消遣,他就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侖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裏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只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 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爲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侖》。8月,在廣大宮廷聽衆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叁首詠歎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二、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爲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爲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裏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複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爲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爲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複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偉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叁歲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他的演奏將小提琴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爲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 其主要作品有《降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一、獨弦操聖手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據說是在監獄裏練就的:謠傳他曾因殺死情人而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爲消遣從而造就了他的G弦絕技。但不論謠傳是否可信,帕格尼尼確實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侖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裏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只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就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爲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侖》。8月,在廣大宮廷聽衆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叁首詠歎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二、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爲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爲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裏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複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爲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藝術處于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爲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複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上一篇:樂器科藝(蔡依林詳細成長曆程 蔡依林出生那裏?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顶部